趙 美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對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究
趙美*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00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社會各層的關注要點。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新問題并且嚴重程度也令人堪憂。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并且對其原因進行挖掘分析,提出了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優勢,最后提出了有利于輔導員開展該項工作的建議。
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工作建議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活環境、貧富差距、人際關系等影響,許多大學生無法進行適當的自我調節,心理健康問題呈高發態勢。適應性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學業問題、就業問題等十分突出,也由此頻頻發生校園暴力和校園慘案事件,引發社會各層的高度關注。高校輔導員是與學生親密接觸的師友,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針對新時期下高校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合理的舒緩和引導,是當前輔導員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旨在研究新時期下高校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對其原因進行探究,同時為輔導員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議。
近幾年,90后這一代新的年輕人開始陸續進入大學校園,他們這一代與其他年代的學生相比,有著不同的特征和心理特點。明確新時期下大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和心理特點,對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一)適應性問題
90后大學生大多在父母呵護的羽翼下成長,進入大學生脫離父母的保護后,有許多習慣于依賴于父母的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去適應新的環境,不能很好的獨立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諸多困難。他們在新事物新環境面前缺乏挑戰的勇氣,擔心受挫甚至懼怕失敗,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適應性問題。
(二)人際交往問題
新時期下的大學生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他們對各種媒介的接觸遠高于之前的大學生。他們沉迷于網絡游戲和小說,自然失去了許多在現實中接觸朋友、培養友情的機會。另外,在新時期,微博、微信、QQ以及人人網等網絡社交平臺的蜂擁而至,也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變得越來越網絡化。而網絡社交與現實社交有較大不同,他們經常無法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缺乏勇氣與別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表現出不適應和焦慮。在情感問題方面,表現出對戀愛關系處理不成熟,一直以來,校園中為愛自殺的問題屢見不鮮。
(三)學業問題
新時期,許多大學生在學業方面面臨著學習態度不正,主動性不足、學習目的不明確的諸多問題。大多數抱著不求精益求精,但求及格給父母老師一個交代的心態去學習,這自然會出現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考前突擊以應付考試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踏踏實實的學到知識并將其運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四)就業問題
在畢業之際,不少大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沒有切實可行的擇業就業計劃,產生焦慮不安、迷茫的心理問題。當前人才市場競爭激烈,他們往往會承擔著比以往更大的心理壓力。初期工作,可能因為實際工作與自己期望的落差過大,而感到不適與恐慌。如果長期沒有達到自己期許的目標,甚至會產生極端的消極情緒。因此,如果沒有適當的心理調節和疏通,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影響心理健康。
(一)學生自身方面
當前,不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90后大學生都還不夠成熟,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生活環境,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另外,不少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陷入觀念上的誤區,認為去心理咨詢就會被別人認為是不正常。因此,出現心理問題后,他們往往會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不是更專業、更有幫助的輔導員。
(二)家庭教育方面
新時期下,很多父母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教育,督促其學業上的發展,而忽視了對孩子心理狀況的關注,缺乏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此外,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也有失妥當,這都是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誘因。
(三)學校教育方面
當前,大學在教育上還是過重于對智力的培養,突出強調學生的成績和就業率,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稍顯不足。
(四)社會環境方面
當前,整個經濟社會都處于轉型變革期,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都不容樂觀,人才競爭激烈,這對初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心理沖擊。如果不能很好的對這種心理沖擊進行調適,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心理健康。
(一)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來,國家和社會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高度關注,要求學校加大投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許多高校響應號召,將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化、精細化,將該工作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緊密的師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責任,因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學校全面育人的要求,也是自身工作職責的體現。
(二)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工作的優勢
輔導員是最基層的學生工作者,貼近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一般而言,輔導員剛經歷過大學階段,對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很了解,能更好的開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再者,輔導員與學生相處時間長,交流的形式也豐富多樣,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具體工作和活動中,實現引導與教育兼顧,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三)對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1.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化
輔導員在進行心理教育工作時,首先應該確保自己有良好的心理品質以及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咨詢時保持頭腦清醒和心理的獨立性,然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且分析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依托科學的理念制定出具體的心理素質教育方案,予以正確的干預和疏導。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很可能出現的結果是,不僅沒有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反而給學生的心理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2.引導學生獨立自強,提高適應性
輔導員要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引導,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和目標都有所不同,應當把握好工作的側重點,恰當的針對性引導。比如,對剛入學的大學生,輔導員應引導其盡快的減輕學生對父母的依賴,完成向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轉變。組織文明寢室、生活技能大賽等活動提高學生自我服務,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于即將畢業、步入職場的學生而言,輔導員應提前組織職業規劃大賽、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提前對進入社會有一定的心理認知和心理準備,以免在初入職場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因壓力導致心理崩潰。
3.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中的人際關系往往要比中學時更復雜,鑒于當前大學生面臨的人際關系網絡化,實際生活交往的能力不足,常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各種矛盾和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應及時了解出現矛盾的原因,運用適當的語言溝通技巧,引導雙方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遇到矛盾沖突時,多做心理換位,問題就容易得到解決,人際關系也會更好改善。
4.采用多樣化的工作方法
目前,輔導員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通常是,開展心理知識的專題報告、講座等過于嚴肅和學術的形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輔導員可以嘗試更加新穎的工作方式來引導學生,運用更加豐富的方法來幫助學生。例如,輔導員可以使用“閱讀療法”來幫助疏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向學生推薦指定書目,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認知能力,在指定書目中找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
5.安排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為更清晰的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健康情況,輔導員應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追蹤,做好心理健康問題的防范工作。作為輔導員,必須有一定的洞察力,在出現心理危機的萌芽時及時遏止,引導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人格,推動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越來越重要。新時期下,大學生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一線人員,輔導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清晰辨別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運用自身科學專業的心理學知識,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格,實現身心健康的成長。
[1]周雯.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7(34).
[2]王嘯天.高校輔導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9(1).
[3]孫遠.提高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2(03).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Z].2001.
[5]王銀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1.
趙美(1988-),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本科,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
G441
A
1006-0049-(2016)17-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