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健萍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
“互聯網+”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課程模式
金健萍*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互聯網+”理念的提出,影響著各個行業的變革,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致力于以互聯網的有利資源引導高校教學模式的變革,本文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組織教學、課程考評四個方面展開討論,期望對同類院校在課程建設中對于互聯網+的應用有所助益。
互聯網+;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
社會環境決定社會需求,社會需求決定培養目標。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轉變,及時考證社會需求走向,適時調整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有效的培養對社會有用,為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的大環境,不僅對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高校的會計人才教育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針對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適時的改革與創新,這里僅就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課程模式的變革進行探討。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普遍定位于“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會計學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20年來基本保持不變,造成教學內容遠滯后于會計實踐的局面,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滿足企事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期間也有很多學者對于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改進措施,但由于資源的匱乏和資源獲取的局限性,使得具體應用存在種種困境。
“互聯網+”理念的提出,促使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促進了會計行業的變革,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素質需求更深更廣,不僅局限于知識與動手能力,還囊括了自身修養、專業素質、應用能力、數據分析、判斷與溝通等等。得益于互聯網時代為高校教育提供的資源平臺,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有效定位于“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優良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并且可以通過對課程內容、組織、評價的進一步調整,使其有效的得以實現。
會計是一門專業性的國際語言,其學習過程應按照入門、熟練、創新研究的過程遞進。課程內容的選擇要遵循基礎、復合、拓展的順序進行安排,首先是專業基礎課,基礎會計64學時,財務會計64學時,管理會計64學時,教學任務為掌握基礎會計理論,熟練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掌握會計核算方法與流程,了解會計專業工具。然后是手工實操與軟件實操課程,財務會計手工實訓64學時,財務軟件電子實訓64學時,教學任務為熟練財務核算流程,熟練具體業務處理,了解數據的分析與整理,熟練財務軟件工作原理與操作方法。在配合通識課程的前提下,增設會計高素質人才拓展課程,分崗位自組自選真賬模擬課程,ERP企業管理模擬經營課程等,教學任務為拓寬學生視野,開拓學生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企業運轉中財務的工作與作用,了解基礎理論、溝通與協作、開發與創新、資源的收集與應用等等方面的能力的重要性。
通過明確課程目標,整合選擇課程內容,確定了學什么,但是怎樣學才是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互聯網+”的社會大環境,給高校提供了大量的網絡資源,我們要整合傳統教育方法和網絡教育平臺,使二者完美配合,開創“互聯網+高等會計教育”的新的教學模式。在基礎入門方面,更多的仍然需要傳統課堂講授模式,但是可以建立網絡題庫,在線答疑,模擬自考,錯題練習等網絡資源庫無償提供給學生使用,有利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在手工實訓方面,可以建立視頻資料,建立易錯常錯合集,生動的展示手工實操整體操作過程,建立真賬模擬題庫,學生可以選擇套賬獨立完成,配備課下指導教師進行咨詢幫助。在電子實訓方面,重點練習一套難易適中的賬套,應用市場普及率高的軟件,包括專業財務軟件,專業辦公軟件的應用練習,給學生提供課下練習題庫,制定一定作業量的課下作業,有學生網絡自學完成。在拓展方面,開始引進網絡MOOC資源,引導學生自學或在活動小組中共同學習;開設ERP模擬經營課程;組成學生代賬公司;開拓學生視野,啟發學生創新,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解決問題與困境。
有效的組織教學,還需要考評方法的創新,基礎方面仍然需要傳統的考試模式,但要擺脫考試范圍的概念,設立考試題庫,內容以會計職業統考范圍為準。手工操作的考評要注重平時成績,取消考試成績,以賬務處理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定成績。電子實訓以軟件的熟練程度,基礎數據的整合處理,為考評內容,平時成績與機考成績平均分配。拓展課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分析溝通、思維拓展等方面表現,參考學習報告中的體會和收益,評定分數。這樣的評定體系,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主動尋求資源,學習提升自己專業素質,既保證了教學組織的有效性,又可以綜合反映學生能力。
本文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模式改革舉出一個框架性的例子,希望能促進高校會計教育由“你教我學”的形式向學生主動搜尋各方面資源,包括圖書資源、教師資源、網絡資源、實踐資源的“高效自學”的新的教學模式的轉變。
[1]謝江林.“互聯網+”的機會窗[J].南方電視學刊,2015.
[2]蔣欣.利用網絡資源優化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J].商業會計,2010.
金健萍(198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管理學碩士,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會計系,主任,研究方向:財務會計學。
F230-4
A
1006-0049-(2016)17-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