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爽
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
?
美國高等教育特點及其啟示
王瀟爽
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
美國隨著經濟和科技發展,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成為了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美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分權化,高校評估特色突出,充分體現了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夠及時反映社會勞動力需求。通過分析美國高等教育特點和管理辦法,有利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及管理水平。
美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2015-2016年度世界大學QS綜合排名前30名中,美國高校占了14名,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占據第一、第二的位置,以絕對優勢勝過其他國家高校。早在19世紀30年代美國就成為了高等教育中心,其高等教育及管理體制特點顯著,具有獨特的教育理念、課程內容、教學評估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這些特色使得美國的高等教育一直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學習美國的高等教育特點和管理做法,有利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和管理水平。
美國取得政治獨立后,農業、工業革命興起,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使得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很快的融入到了高等教育中[1]。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成為了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高等教育在世界大戰中的地位開始顯現,美國意識到高等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將高等教育建設提升至關系國家安危的重要地位。20世紀50年代,美國科技革命興起,高等教育隨之迅速發展,1958年前蘇聯衛星上天,美國科技強國地位遭到挑戰,民眾將這次科技落后歸結為高等教育的失敗[1],開始不斷加強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
縱觀世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可將其分為三種:集權型,分權型,結合型。美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屬于典型的分權型,行政管理權不在聯邦政府,而是分權在州和地方政府或私人組織。
聯邦政府發揮指導、服務作用,負責立法并按照國會指示向各州分配經費。州政府主要承擔高校辦學、變更審批、專業設置、辦學考核、學位證審批和發放、教師資格認證等事務,各州設有教育廳長或州督學,具有管理高校的權利,但不干涉高校自治[2]。各地方高校對學校管理享有較大自治權利,在州政府的授權下,自主經營,其中,私立大學的行政權由辦學機構推選的校董會享有,公立大學的校董會對由州政府選舉或任命,對學校的各項方針政策掌握較大自主權利。[3]
高等教育的第三職能是社會服務,美國高校將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融為一體,充分體現著現代化高等教育的理念。美國高等教育能夠自覺的準確的反映社會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其與社會發展能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1]。1862年《莫里爾法案》頒布后,贈地學院運動開展,為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打下了基礎,是美國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典型例子。[4]
美國高等教育特點在于高校的層次性和多元化。美國大約有4000所高校,其中,公立院校1700多所,私立學院2300多所,接收當地生源和繼續教育的社區大學近1000所,在全國在校生中外國學生占到總數的近1.5%,學生來源多元。
高校可分為七類:研究型大學、只授予碩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生和本科學位的大學、大專及大專學位的大學、專科性質的大學、職業院校、繼續教育學校。高等教育中設有大專課程的兩年制學院、大學本科課程的四年制學院、研究生院、醫學或法學等特點專業的專業學院等。
高校的校歷制度各有不同分為學期制和學季制。學期制與我國相似,一學年有兩個學期共三十到三十二個學習周,上半年的十五至十六個學習周稱春學期,下半年的十五至十六個學習周稱秋學期。學季制將一年的三十到三十二個學習周分為三個學季,除去暑假外,每個季度的十至十一個學習周為一學季。
美國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較為分散,這是由于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高校內部的管理則采用的是規則管理與個性管理相協調的辦法,各高校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通過執行這些制度約束學生和教師的行為。此外,美國研究型大學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業精神作為本科教育的重點之一,根據每個學生特點進行個性管理,特別關注人與人的交流,對于個案問題有對應的專家與其進行談話交流,還有心理學、法學、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定期對學生的生活、思想、心理及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問題給予指導和解答。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過于集中和統一,民主化程度不高。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由中央統一領導、中央和省級兩極管理、省級政府為主。隨著國際形式的改變、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要求,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還需進一步優化,以適應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從教育基金到建設資金,從開放生源到教師聘用,從內部評估到同行評估都應引入市場機制,提高高校辦學活力,使高校發展和人才培養能自主的適應社會生產的需求。
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不能直接照辦國外高等教育模式,還應適應國家發展,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屬于大眾化教育,經濟發展處于轉型期,不應盲目擴大占地面積,增加招生人數,開設新新興專業,還需走內涵式發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招生方向,專業設置,提高教育質量,開設適于各類生源特點的多層次教育,使學生早晨走出校門,下午就能在崗位上動手操作。
我國高等教育應繼續堅持創造性人才培育,開放授課方法,利用網絡環境和現代教育科技,建立動態教育科研和學生管理系統。在教學和管理中注重創新思維和世界眼光的培養。增加個性教育管理,開設法律、心理、職業規劃等放面的專業咨詢部門,解決學生的心理、生活、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困惑。
[1]武毅英,朱淑華.美國高等教育由大變強的特征、原因及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11(3).
[2]王瀟爽.外國高等教育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福建質量管理,2015(8).
[3]孫建榮,高建良等.美國高等院校的認可與評估[J].中國大學教學,2004(1).
[4]趙長明.交往行動理念下的學校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20).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