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婕
“分期消費是個越用越賺的方式,讓自己用更少的錢追求到了更多樣化的生活,目前,身邊同學也大都比較認可這種消費方式。”中山大學大二學生小張認為。
某消費分期網站最新廣告為“新年買臺iPad給爸媽,最高直降498元”,著實吸引眼球。近一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政策落地的背景下,以往曾被冠以“超前消費”“盲目攀比”“學生高利貸”等“罪名”的消費分期業務逐漸走到臺前,成為大學生理財的新常態。
到底大學生是不是應該分期消費呢?消費分期商家盯上無信用卡的大學生一族,對這種商業模式道德風險的爭論一直存在。
近日,北京康達(西安)律師事務所張麥昌律師對媒體分析,商家明知大學生不具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分期付款買高檔手機,大學生很可能承受不起,商業上存在一定風險,之所以仍辦理這種業務,是因為摸透了家長心疼孩子,不會眼睜睜看孩子因為欠款成為被告的心理。
而互聯網基礎數據研究機構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5大學生分期消費調查報告》數據卻“無視”了專家的擔憂。報告顯示,有61%的大學生傾向于選擇分期付款進行消費,而78%的家長對此持贊成態度,認為子女在分期消費的過程中可鍛煉自己理財的能力,控制支出。
消費分期可以解決沒有申請到信用卡的大學生的資金問題,幫助其合理規劃,量入為出,同時各個平臺大數據打通條件下,也會增加其個人信用,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趣分期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與理財》記者表示。
因而,大學生如進行消費分期,一定要尋找正規平臺,理性消費,綜合評估自己在未來幾個月之內,資金能夠保證償還分期貸款的情況下,可以分期貸款。
目前,大學生可選的分期平臺主要分三類:一類是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二類是捷信等消費金融公司,三類是趣分期、分期樂等網絡分期平臺。由于第二類業務重心不在大學生上,大學生會從第一、第三類平臺中挑選。
對于沒有消費貸款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挑選適合自己的平臺首要看申請條件、額度、期數、費率、違約處罰等產品信息透明度等。以月手續費費率為例,目前各家平臺的分期費率相差巨大,最高可達1%,最低低至0.3%,而互聯網分期平臺利率普遍高于電商分期,電商分期中,蘇寧消費貸款月費率為0.498%,京東白條3~24期的月費率均為0.5%,阿里花唄3~12期月費率為0.72%~0.833%,大體上看,花唄比信用卡高一點,也比白條和蘇寧高一些。
除了看費率外,大學生選擇分期平臺時,注意不要被其零首付、零利息、免擔保等宣傳誤導,還應注意其違約金、服務費等附加費用。融360分析師建議大學生在簽訂合同前要看清違約條款以及提前還款條約。在考慮分期期數時,要注意比較不同期限的分期費率差額,往往期數越多費用越高。
作為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群體,有觀點認為,大學生 合理利用消費分期,“巧消費”不僅可緩解短時間的經濟壓 力,而且還能增加手里資金的流動性,將資金用于理財。
金蛋理財CEO鄧巍認為,大學生負債理財并非不可 行,負債能增加可用資金量,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運作 得當的話,可以獲得不小的收益。但是負債理財整體的風 險會更高,因為進行理財 投資的一部分資金不是自有資 金,而且還需承擔還息的壓力。
鄧巍進一步指出:“大學生進行分期消費時承擔的利 息目前大多等同于信用卡利息,而以現在收益較高的網貸平臺為例,投資人可獲得的利率大多在8%~16%;大多數 平臺收益低于信用卡利息。作為尚未擁有獨立經濟能力的 群體,大學生在選擇‘ 負債理財時,要更加慎重。”
針對目前許多大學生熱衷于投資高收 益 P 2 P的情 況,投之家CEO黃詩樵建議,大學生應注意理財計 劃對 應的資產是否透明,先有資產再發布理財計劃,不能先發 理財計劃,然后再拿去買資產。
分期樂旗下桔子理財相關負責人認為,判斷一款理 財產品是否安全可靠,最主要是看資產端,還可以通過團 隊構成、平臺規模、投資方背景、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等方 面來輔助判斷,而消費金融的債權與其他債權相比,具有 小額分散的特點,風險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