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旅游,集各種撕裂角色于一身
從洛杉磯到迪拜,從馬爾代夫到巴黎,中國結、紅燈籠、丙申猴、金元寶等中國元素隨處可見。
今年2月8日,中國農歷大年初一。阿聯酋迪拜地標建筑——阿拉伯塔酒店(又稱“帆船酒店”)樓體正面披上“紅衣”,上面打出白色的中文書法“猴”和“猴年吉祥”字樣。
從2月2日開始,迪拜機場免稅店開始舉辦一系列促銷活動,用中國傳統喜慶元素裝飾展臺,配備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的中國銷售員工,最受中國顧客歡迎的25種商品給予優惠……
大洛杉磯地區的南岸購物廣場是美國西部最大的高端購物中心。春節期間,幾百只紅燈籠把廣場金碧輝煌的穹頂裝點得喜氣洋洋。
“中國游客”給復蘇乏力、信心不足的世界經濟帶來暖意,世界也期盼“中國游客”帶來更多鴻運。
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中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對全球旅游收入的貢獻年均超過13%。2015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境外旅游消費繼續位列世界第一。
而境外游中國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買買買。中國游客境外“爆買”所折射出來的問題是,我們國家經濟上仍然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矛盾。老百姓的需求不斷增長,并且更加多元、深入。我們已經告別商品供給不足的時代,一些傳統產業的供給能力已大幅超出需求。只有創新供給才能激活和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特別是一些中高端需求。
“中國游客”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有望突破1萬美元,旅游消費的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巨大發展動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走出國門“環游世界”。
對于這些來自中國的“金主”們,各國卻有著極為矛盾的心態:一方面,他們渴望中國游客為“振興”其旅游產業貢獻力量,因此想方設法吸引中國游客;另一方面,隨著大量中國游客的涌入,他們也深受部分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困擾。一直以來,部分中國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影響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以高端優雅自居的法國人甚至用“新富”這樣的詞匯描述中國人,以表現其對暴發戶的嘲諷:你們有錢但是缺乏品位。而在其它地方,中國游客也被當作“有錢沒文化”的代表。對外國人來說,吵鬧、不守規矩、隨意拍照和不尊重當地風土人情已經成為中國游客的特色。
式中:c0、cli、cqi分別表示機組i發電成本的常數、線性和二次項;PGi是機組i的有功出力;NG是發電機數目。
一、喧鬧的中國人。
前不久,德國《明鏡》周刊報道,一家德國酒店發布告示,勸告客人若想安靜吃早餐,就等中國人走了再來。這則報道多少說明了外國人對中國游客過分喧鬧的厭惡。的確,當外國人提到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時,“喧鬧、嘈雜”是必然要提起的。
搞了16年旅游接待工作的法國安賽爾旅行社總經理周建防說:“歐洲人在就餐和交談時,都會表現出安寧和私密的狀態,聲音大小以不打擾鄰人為原則。但是,中國游客常常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餐館就餐和接打手機時往往嗓門很大,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有的游客回到酒店后想放松一下,干脆敞開房門打牌,呼三喝四,非常容易引起其他住戶的不滿。”
二、不守規矩的中國人。
對阿布這些肯尼亞當地導游來講,問題不僅限于此。很多時候當導游載著中國游客馳騁在非洲大草原和叢林或是在夕陽下觀賞動物時,萬萬想不到中國游客會冷不防地問一句“這個好吃嗎?”這可不是什么黑色幽默。阿布說:“幾乎我接待過的所有中國游客都會問,去哪里買象牙、獅子牙或犀牛角。”但是這些野生動物產品背后往往是對瀕危動物的血腥盜獵,也違反了肯尼亞當地法律。
長期在巴黎帶團的導游金拓告訴記者,在一些演出場所,主辦方明令禁止觀眾拍照,導游也三令五申,但是,有些人毫不理會,仍然頻頻按動快門,這對演出和其他觀眾造成了干擾。除此之外,在法國和埃及,非法拍攝文物的現象也在中國游客中屢禁不止。
三、入鄉不隨俗的中國人。
在埃及接待中國旅行團的鰻魚花園旅行社負責人黎希了解不少埃及人的抱怨,他們認為一些衣著超短裙、吊帶裝的中國女游客“穿得太少了”。對于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來說,女性在公共場合的著裝應端莊且盡量避免裸露過多皮膚,即使是外國人,當地人也希望游客們能盡量尊重當地習俗,不要穿著超短裙、超短褲,尤其是在游覽清真寺等地時。
針對游客個人素質問題導致的不文明行為,適當的解釋、說明和提醒是十分必要的,并在輿論引導上倡導文明旅游方式。當然說到底,如果想以優良的個體素質表現高水平的國家素質,那么必須從青少年教育抓起,成年人也需注重個人修養的培養與沉淀,相信隨著國人個人素質的提高,這方面的問題也會得到相應的解決。
美亞假期加拿大分公司銷售總監甘偉納認為大部分游客都不是存心違反當地規定,不少沖突是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差異和誤解造成的。對于化解這樣的誤解,旅行社和導游應當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旅行社在發團之前都會向游客宣講旅游注意事項,但現在旅行社講解比較多的是費用構成、游覽路線、景點等情況,以后需要加大國外旅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當地風俗習慣的講解;另外,在游覽的過程中,旅行社和導游也需要針對遇到的問題做好解釋工作,并注意方式方法,在愉快的氣氛中提醒游客多注意行為舉止。
而從游客個人的角度講,首先在旅游之前也應當做好一定的功課,提前在網上了解目的地的風土人情,對于當地一些同中國不同的習慣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心理上的準備。
俗話說,養成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人,所以,真正知書達理的文明習慣不是靠三年兩載就能培養出來的。但無論如何,中國人的儒教傳統和溫文爾雅是聞名世界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深為自豪的。人們常說,愛國情濃時,多在國門外。
這種愛國情懷不是虛幻的,更貫注在我們的行動中,因此,我們就不妨從端正自己的行為習慣做起,在國外旅游的每時每刻都要記得當好自己的“國家形象大使”。
據有關報道:一些大的旅行社出境游,今年總體一季度比去年大幅增長,增幅從30%-50%,有的甚至增長一倍,即使是今年五一短假,一些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也增長3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