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洲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明達雙語小學,江蘇 鹽城 224300)
?
以心感樂,由樂及心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的嘗試
孫洪洲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明達雙語小學,江蘇 鹽城 224300)
【摘要】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側重于知識技能方面的培養,而忽視對于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在三維目標的構建中出現了失衡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是很難走進音樂本身的,也很難讓音樂陶冶自己的性情。教師要利用教學策略使學生獲得心靈上的獨特體驗。
【關鍵詞】音樂;心靈; 情境;情感
音樂教學是一門關乎心靈的教學,只有用心去感悟音樂才會獲得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才會用音樂來指導自己的生活,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小學生由于心智還不是很成熟,音樂有時只是一種單純的陪伴,為自己的童年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而對于音樂深層次的精神內涵他們卻無從把握。音樂教師要打開學生的心扉,讓音樂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以此來使其獲得屬于自己的審美體驗,使其在音樂的世界中獲得一種精神上的獨特的感受。
音樂是潛藏著情感因子的藝術形式,在這樣深埋的情感中,暗涌著無盡的力量,這是可以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的力量。而小學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他們可能無法在這種抽象的藝術形式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情趣,需要教師不斷的去引導。情境法就是不錯的選擇,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實際,又可以將音樂的美好在無形中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走進音樂的世界,感受音樂的情感,并將自己真摯的情感付諸于音樂。也只有自己用心去感受的音樂才是真正的心靈上的收獲。
例如在《熱愛地球媽媽》這首歌曲的學習過程中,我首先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指導學生用親切深情的歌聲來表達歌曲期盼優美環境的愿望,通過學唱歌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自覺的文明習慣。在這樣目標的指引下,我采取了創設情境的方式來使學生獲得對于自己生存環境的一種危機感,激發起學生們保護地球的欲望。學生也可以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獲得一種精神層次的提升,這是一首詞曲都很優美的少兒合唱歌曲,4/4拍,c大調。學生很快就對旋律產生一種認同感,雖然學生在反復的學唱中把握好了旋律,卻對于內容的關注不是很多。我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那些遭受破壞的環境狀況,引發學生對于環境的關注意識。比如說霧霾,比如說沙塵暴,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的罪惡,而學生在這樣的圖片展示中就會在情感上有所頓悟,在心靈體驗的基礎上,我再去指導學生學唱歌曲,學生就會在演唱中飽含真情,實現之前設置的兩個教學目標。
情境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會顯示出它的獨特的教學效果,每一個情境都可以將學生帶入音樂的情感世界中,產生共鳴,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感受力。
把握音樂情感是學生理解音樂的第一步,在小學音樂教材中蘊藏著很多音樂人悲歡離合的故事。這些故事的背后是他們豐富的情感世界,了解它才會在一個情感的高度上與學生產生一致性,學生才會將音樂的學習變成一種習慣性的藝術體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挖掘出音樂作品本身潛藏著的情感力量,用這個力量去指導學生的一生。
例如在《兒童團放哨歌》的學習過程中,這首歌雖然在旋律上比較激昂奮進,能夠贏得學生的好感,但是在內容上卻因離我們的生活實際非常的遙遠,而失去對其情感體驗的一種真切性。在這樣的歌曲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去感受音樂所飽含的真實情感。這首歌曲是創作在革命戰爭年代,唱出了孩子們學習、戰斗的生活,表現了兒童團員機智靈活、堅定勇敢的品格。教師在介紹完這首歌曲的背景后可以聯系今天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然后再讓學生去感受、體驗歌曲的情緒,初步了解進行曲的風格特點。
情感是音樂學習的必備精神食糧,失去它,音樂也就失去了靈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把握好課堂時機,將情感滲透給學生們,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
音樂走進心靈,就是要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豐富審美體驗和情趣,使音樂的審美體質得到充分的發揮。音樂中的審美性是與生俱來的,也是音樂給予我們欣賞者的無盡財富。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提升其性情、人格的主要途徑。而在審美情趣的培養中,教師要設定好學習目標,不能只看重知識技能,造成教學目標的失衡,教師要將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去實現。
例如在《幽靜的山谷》這首歌曲的欣賞中,這首德國民歌,旋律典雅、抒情,在鋼琴上輕輕彈出,一下子就能打動學生。為了使音樂走進學生的內心,培養學生的審美性情,我將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了一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首抒情性強的音樂需要學生自己去體驗,我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采取了學科整合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得審美感受。我先讓孩子們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用抒情性的話語讀出來,使大家沉浸在抒情的氛圍中。進而我讓學生再次聆聽音樂,感受作家的情感,找尋內心深處那敏感的音樂神經,用自己的心去體會,與作家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審美情趣的提升上有了很大的發展。
小學音樂教學目標中不能少了審美,否則音樂將再無靈魂。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音樂學科中顯得尤其重要,我們在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絕不能將審美能力置之度外。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是心靈的教育,教師不能忽視對于學生音樂情感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以目標為引路,豐富每個學生的音樂體驗,為其創設良好的情境,使其迅速的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讓音樂教學成為學生的心靈雞湯,讓他們的人生盡顯美的風采。
參考文獻
[1]秦忠強.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優化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16 (09).
[2]付曉穎.如何實現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