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策略
孫雪梅
(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更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更扎實的聲樂演唱技能,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作用。本文就多媒體技術的關鍵技術為引子,深入、透徹地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提出了其應用過程中的注意問題,以希望給廣大聲樂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與指導。
多媒體;聲樂教學;教學策略;教學研究
多媒體即多種媒介的綜合體,它是一種把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視頻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然后通過計算機設備對其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的一種信息技術。這里之所以稱多媒體技術是一種信息技術,就是因為無論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視頻都可以看作是一種信息,而計算機要綜合處理并控制這些信息,給使用者以直觀的視覺感受與聽覺感受。多媒體的關鍵技術包括數據壓縮技術、大容量的存儲技術、高速運算和實時多任務操作技術等。進入新時期以來,這幾個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聲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既有聲樂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又有聲樂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聲樂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優異特性,極大改變了傳統聲樂教學的模式、方法與策略,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聲樂教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基礎理論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學習聲樂的基石,是學生進行聲樂實踐之前必須扎實掌握的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這些理論知識非常嚴謹,且注重文字表述,因此常常造成學生“不愿學”,“學不透”等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聲樂教師在講授這些理論知識時又嚴謹變得輕松起來,由注重文字表述轉變為側重聲、圖、文三者結合,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下面以具體的實例來研究一下多媒體技術在聲樂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以聲樂歷史教學為例。對于聲樂歷史,很多學生都對此有非常強烈的陌生感,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聲樂歷史的現象。但是,聲樂教材上關于這些部分內容都是長篇大論,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聲樂史,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表述,眾多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讓學生記不清,道不明。而有了多媒體技術的介入,聲樂教師可以將國內外聲樂史制作成一個視頻短片,短片中加入歷史人物的影像資料,再配合他們對應的音頻,讓學生看完這個短片,就大致了解了這些歷史。視頻資料加之音頻資料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聲樂生理學基礎與心理學基礎教學為例。聲樂教學需要教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學知識與心理學知識。對于生理學知識而言,學生要掌握聲樂演唱的生理結構與發聲原理,如發聲器官、呼吸器官、共鳴器官,以及這些器官各有什么作用。這是學生學習聲樂非常重要的內容。當聲樂教師講這些內容時,若一味地采用講解法,無疑不能全面、形象地表述這些內容。而利用多媒體技術,聲樂教師可以利用3D人體解剖學軟件(如3DBody)給學生直觀展示哪些是發聲器官、哪些是呼吸器官、哪些是共鳴器官。對于心理學而言,聲樂教師要教學生聲樂演唱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如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情感、思維,以及演唱時的語感、樂感等。這些知識聲樂教師都無法通過親身示范表現出來,借助多媒體技術,聲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計心理學測驗題、觀看聲樂演唱家演出視頻等方法提高學生在學習聲樂過程中的心理素質。
最后再以聲樂優秀作品欣賞教學為例。對于這部分教學內容,聲樂教師非常青睞于借助多媒體技術組織、開展教學。究其原因,是因為聲樂教材上只有國內外聲樂名家的作品曲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聲樂教師必須親自范唱或領唱才能將這部分內容講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自身范唱能力較弱或為了節省時間,這部分內容干脆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借助多媒體技術,這些生硬的作品曲譜全部被搬上投影幕布,結合曲作者生平介紹與演唱者的演唱,學生頓時對作品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若要在聲樂領域有很高的成績或成就,就一定要多實踐,即多唱。但是,聲樂實踐并不是只有唱的實踐,唱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傳統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通過示范法指導學生進行聲樂實踐,這就要求聲樂具有很高的示范能力。但是,聲樂實踐內容非常豐富,即使聲樂教師具有再強的示范能力,也無法將全部的聲樂實踐內容全部呈現給學生。為此,借助多媒體技術組織、開展聲樂實踐教學尤為必要。
下面以具體的實例來研究一下多媒體技術在聲樂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以聲樂演唱姿勢教學為例。學習聲樂演唱,首先要有正確的演唱姿勢。借助多媒體技術,聲樂教師可以將正確與錯誤的演唱姿勢用圖像與視頻的形式呈現在投影幕布上,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然后,聲樂教師讓學生闡述錯誤的演唱姿勢有哪些表現、有哪些不利影響,如何糾正錯誤的演唱姿勢等。
再以聲樂發聲、呼吸與共鳴教學為例。學生要掌握扎實的發聲、呼吸與共鳴技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在教這部分內容時,很多聲樂教師表示頭痛不已,因為他們只有依靠示范一遍又一遍地教學生如何發聲、如何呼吸、如何共鳴。長時間下來,學生還沒有學會,聲樂教師早已嗓子累得夠嗆。借助多媒體技術,聲樂教師可以將聲樂演唱發聲、呼吸與共鳴練習的軟件安裝到計算機內,學生可以通過語音輸入設備(如話筒)在這些軟件中進行發聲、呼吸與共鳴。這類軟件能夠準確地將學生的發聲、呼吸與共鳴記錄下來并與正確的發聲、呼吸與共鳴進行比較,對比結果一目了然,聲樂教師與學生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便于聲樂教師與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與練習。
就目前來看,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學校的聲樂教學,聲樂教師也已經習慣了通過多媒體來組織、實施聲樂教學活動。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它充分體現了廣大聲樂教師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教學的積極性。從教學效率與最終質量上來講,它的確能夠極大提高聲樂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值得說明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聲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廣大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時,也應當注意如何揚長避短。那么,聲樂教師如何科學、有效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呢?具體而言,應當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聲樂教師與多媒體的地位關系。自多媒體技術誕生以來,其快速的成長速度讓世人驚嘆。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極大拓展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領域。當多媒體技術被應用于聲樂教學中以來,部分學校的領導看到了它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各種優點,在思想上產生了偏差,認為它能夠取代聲樂教師擔當教學工作。毫無疑問,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要知道,任何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以及應用,都是以人為主體的。在聲樂教學中,雖然多媒體技術與聲樂教師相比,有著太多太多的優點,但是它的設計與組織依然必須由聲樂教師來完成。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即使經常使用多媒體技術,它依然在聲樂教師地位之下,聲樂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起決定性作用。
二是處理好多媒體技術形象與聲樂教材抽象的關系。在聲樂教材中有很多理論性較強的內容,這些內容大多非常抽象。對于這些內容,聲樂教師即使對學生講了,如果學生沒有嚴密的抽象思維與發散思維,他們便很難理解與消化。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將聲樂教材中的抽象內容變得形象起來,那些五彩繽紛的圖形、圖像以及音視頻給學生帶來了非常直觀的感受。自此,學生無須動腦便學會了內容。從表面上看,這是非常好,它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它也抹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多媒體技術用形象否定了抽象,用直接表述否定了嚴密思考。如果聲樂教師不能正確處理這個關系,即使教學效率再快,學生也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三是處理好聲樂教師的聲樂技能與多媒體技能的關系。聲樂教學需要聲樂教師具有非常好的示唱能力。有些聲樂教師自從用了多媒體之后,便不再“開口”,若遇到示唱環節,鼠標在計算機上點一點,播放器就播放出演唱曲目。“開口”的次數越來越少,聲樂教師對其重視程度也越來也越低,甚至學校在招聘新的聲樂教師時,當問到他們“范唱能力怎么樣?”時,他們會回答“都什么年代了,有多媒體在,還要求范唱能力干什么!”長此以往,聲樂教師的范唱能力會越來越低。當然,范唱能力的降低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板書能力、講授能力、分析能力等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1]楊沁文.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8).
[2]王慧.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
[3]羅紅梅.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音樂時空,2016,(2).
[4]張克東.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J].戲劇之家,2016,(3).
[5]楊桂蘭.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中旬),2015,(9).
孫雪梅(1968—),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大學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現為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聲樂系主任;研究方向: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