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鈞
胃癌應用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探析
王鈞
目的 對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應用于胃癌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0例,比較分析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雖手術時間長,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開腹全胃切除術無降低,但患者恢復快,治療效果較好。
腹腔鏡;全胃切除術;胃癌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附屬醫院(南陽醫院)、南陽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胃癌的發病特點有地域性差別,好發于50歲以上的人群中,并且男女的發病率比例為2∶1。胃癌的病因主要有四種,分別為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生活和地域環境因素、遺傳和基因以及癌前病變。早期胃癌患者大部分的癥狀不明顯,少部分患者會出現嘔吐、惡心或者類似潰瘍疾病的上消化道癥狀。胃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便為體重減輕和疼痛,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發展為乏力、食欲下降以及上腹疼痛加劇等。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中得到應用[1],且在胃癌治療得到有效應用,逐漸取代傳統的開腹手術。本次研究分析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在胃癌臨床治療中的效果,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80例胃癌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各為40例。對照組患者有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最小為48歲,最大為73歲,平均年齡為(56.98±9.13)歲,平均病程為(3.68±2.41)年;實驗組患者有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最小為47歲,最大為72歲,平均年齡為(56.16±9.42)歲,平均病程為(3.88±2.19)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上可以相互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開腹全胃切除術治療,常規性將引流管置入。主要內容為:術前備皮備血,并準備好插胃管,選取上腹部的正中作為切口,由劍突到臍帶,必要時可將劍突切除,以此來增大術野。將胃的下端向上翻起,將胰和后壁間的纖維組織分離,將胃短血管和胃脾韌帶分離,同時進行結扎,最后切斷,將胃切除移走。
實驗組:采取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麻,然后取平臥體位,將其兩腿分開,手術醫生居于患者左側。在對臍孔穿刺后,建立起壓力為12 mm Hg的氣腹[2],在患者左側腋前線肋緣下方10 mm處為主要的手術操作孔[3],在臍孔左側的5 cm偏上5 mm[4]處作為手術輔助操作孔,在臍孔與右側鎖骨中線平行上方的12 mm位置進行穿孔。利用腹腔鏡對腫瘤的位置以及轉移情況進行查探,再實施全胃切除術,利用超聲刀使大網膜游離,肝區是其右側游離位置,脾區是左側游離到的位置,將胰腺、系膜前葉以及橫結腸進行切除,對胃網膜左右的動靜脈分離,對第4、6、16組[5]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將胃左右的動靜脈進行剝離并使它們暴露出來,自動靜脈根部將它們夾閉,并使其剝離斷開,對局部淋巴結進行清掃。在腹部正中做一個5~7 cm的切口來切除全胃[6],利用吻合器使空腸與食管契合,采用Roux-Y[7]實現遠近的空腸吻合,再將胃用空腸雙腔[8]來替代。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 術后首次飲食時間、手術鎮痛藥劑量、術后紅細胞比容、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20.0軟件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得出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療效情況。
對照組手術時間為(315.21±32.29)min,術中出血量為(285.24±86.01)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為(5.91±3.71)min,術后首次飲食時間為(5.24±3.70)d,術后鎮痛藥劑量為(6.63±3.04)g,術后紅細胞比容為(35.81±3.08)%,術后住院時間為(10.82±4.25)d;實驗組手術時間為(343.24±36.59)min,術中出血量為(157.84±52.21)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為(3.81±1.71)min,術后首次飲食時間為(3.24±2.03)d,術后鎮痛藥劑量為(4.43±1.84)g,術后紅細胞比容為(37.91±3.18)%,術后住院時間為(8.02±3.25)d,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照組1例腹腔外出血,1例傷口感染,1例腹腔內膿腫,1例吻合口漏,總并發癥發生率為10%;實驗組1例腹腔外出血,1例傷口感染,1例腹腔內膿腫,0例吻合口漏,總并發癥發生率為7.5%,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對早期胃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通關相關研究得出,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手術在胃癌患者中的應用具有創傷較小,術后機體恢復快的特點,但由于腹腔鏡手術的操作較復雜,并且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高,因而腹腔鏡輔助開腹全胃切除術在臨床應用中未得到廣泛接受。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多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 術后首次飲食時間、手術鎮痛藥劑量、術后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實驗組術后紅細胞比容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得知,與開腹全胃切除術相比,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雖然手術時間長,且并發癥無改善,但還是具有治療效果較好,患者恢復快的特點。
[1] 林鴻彪,孫少甫. 腹腔鏡輔助開腹全胃切除術在胃癌早期手術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比較[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8):5133-5135.
[2] 陸俊,黃昌明,鄭朝輝,等. 腹腔鏡根治性全胃切除術治療老年原發性胃癌患者的傾向評分配比預后分析[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3):221-227.
[3] 羅思佳,李漢軍,張智勇,等. 完全腹腔鏡與開腹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對胃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 實用癌癥雜志,2014,29(11):1449-1451.
[4] 李美素,馬國群,陳林. 改良手輔助腹腔鏡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的手術配合[J]. 護理與康復,2015,14(6):583-584.
[5] 張衍勝,高翔宇. 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與開腹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的療效及早期預后比較[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10):1447-1449.
[6] 汪大田,張亞銘,馬軍,等. 腹腔鏡根治性全胃切除術的技術難點[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2):187-189.
[7] 趙倫. 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療效及預后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99):68,37.
[8] 洪清琦,羅琪,黃正接,等. 3D 高清腹腔鏡在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11):976-978.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WANG Jun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Nanyang Hospital),Nanyang Central Hospital,Nanyang He'nan 47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 of gastric cancer were studied. Methods 80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0 cases each.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 in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although long 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but the patients recover quickly,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Laparoscopy,Total gastrectomy,Gastric cancer
R735.2
A
1674-9316(2016)14-005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