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黔
(黑龍江省寶淸縣圖書館 黑龍江 雙鴨山 166500)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的管理創新
郭 黔
(黑龍江省寶淸縣圖書館 黑龍江 雙鴨山 166500)
闡述了“互聯網+”的內涵,并就“互聯網+”對圖書館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圖書館管理創新策略。
“互聯網+”;圖書館管理;創新
在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3年以及10年的發展目標,提出了11個具體行動,標志著“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并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互聯網+”的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大于二,才能體現這個“+”真正有價值和意義。“互聯網+”實質就是一個融合創新的過程。“互聯網+圖書館”同樣也是二者進行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過程。其中的“+”不僅僅是指互聯網技術上的“+”,更是圖書館在服務理念和思維模式上的“+”。
“互聯網+ 圖書館”的第一目標就是實現從傳統圖書館向全媒體復合型圖書館轉型。互聯網可以讓傳統閱讀服務更便捷、數字閱讀體驗更美好。互聯網還可以讓圖書館的讀者自由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資源和方式。“互聯網+”當然首先可以讓數字閱讀無所不在,但是,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更可以提升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改善紙質閱讀服務體驗,那么“互聯網+ 圖書館”就有了移動圖書館,每個讀者都可以用移動圖書館App 找到需要的圖書、期刊、會議、課件甚至視頻。然而,傳統圖書館業界人士在面對移動圖書館、數字資源庫這類即時App 誕生時如臨大敵,因為紙質圖書、期刊、報紙等收入大幅下滑。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來自電子版業務的收入已經大大超過紙質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出現并沒有徹底顛覆圖書館行業,反而是促進了傳統圖書館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移動圖書館的互聯網模式還大大提高了讀者查閱資料的效率:者在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查閱資料,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等約束,效率大大提高;通過網絡化、程序化設計和計算機快速、自動化等處理,大大提高了圖書館資料處理的效率。互聯網走進圖書館,互聯網超越時空的限制,突破到館服務的限制,將圖書館服務延伸到網上的無限空間,帶給圖書館將是無限的創新。在移動圖書館、在線預約平臺等領域,過去這幾年都可以看到圖書館和互聯網的結合,正如馬化騰所言,“互聯網+ 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升級換代的作用。”同樣看到,“互聯網+”是對傳統圖書館的升級換代,對傳統紙質書、期刊、報紙的升級換代。第一代圖書館以館藏為核心,第二代圖書館以電子書為核心,如今的圖書館,才是真正的以讀者為核心。
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平臺背景下,對人們一切社會活動和由此派生的物質領域、意識領域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馬云認為,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和產業,還是一種思想和價值觀。“互聯網+”無所不在的本質內涵給我們的啟示是,今天圖書館的發展同樣需要互聯網戰略和思維。“互聯網+圖書館”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手段上的“+”,而是應該從圖書館頂層設計理念、政策、服務模式等多個方面相加。所以,我們應當把互聯網思維提升到精神層面來認識和對待,把它作為指導圖書館管理創新的一種方法論。
隨著互聯網移動服務發展,獲取信息非常方便,但是,如何獲取真正有用的信息相對困難,因為大量的資源都已經聯網,計算機檢索相關的信息會全部列出,檢索的結果龐大而又復雜,找到讀者真正需要的就困難了。而如果有了一支具備一流專業能力、先進技術、態度友好的專業管理隊伍,能準確地對讀者問題進行解答,并運用多種檢索方法找到讀者真正所需文獻,那么在“互聯網+”時代,人工服務與智能服務就同樣重要。建設這樣一支管理隊伍,在“互聯網+”時代下,不僅是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通過網絡互動的方式服務于讀者的重點所在,更是大多數圖書館開展移動服務的關鍵所在。
計算機技術對信息的最大貢獻就是實現了信息的歸類,并建立了數據庫,使信息的存儲和查詢變得非常便捷。圖書館資料和文獻的數量是巨大的,傳統的保存和查詢方式不但效率低下,并且占用了太多的物質資源。數據庫技術的出現,為圖書館的信息數據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采用計算機手段,可以將圖書館的紙質印刷資料變成數字信息,按照資料的分類方式,存入特定數據庫,并通過數據庫與互聯網對接,實現圖書館資料的網絡共享。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上共享的各種資源都是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因此,圖書館的資料要想通過網絡傳播,就必須采用現代化計算機手段將其進行轉換。目前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將圖書館內收藏的大量文獻資料實行數字化轉化,建立專用數據庫,使圖書館資源成為有效的網絡資源。此外,還要對圖書館數據管理方式進行創新,保證對數據庫的優化管理。
在“互聯網+”時代,讀者的各類信息不僅只包括年齡、職業、學歷等影響讀者閱讀習慣的因素,還有如查閱數字資源庫、瀏覽網頁、搜索信息的習慣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被采集并細化,可以細化到一篇文章、一個詞、在某一網頁的停留時間等。圖書館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后臺管理就可以統計資源的使用情況,加以分析判斷就可以知道哪類資源是讀者喜愛的,哪類資源是閑置的,而且還可以按讀者近期關注、社會背景等條件分析一段時間內哪類資源更受讀者歡迎,哪類資源閱讀量不高。借助分析的結果,可以分層次、精準地為讀者進行推送服務;還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如通過手機APP、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多元化的推送,方便讀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想要的信息。
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在“互聯網+”的思維下,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管理必須推陳出新,必須采取創新的管理方式,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作為信息傳播中心的作用。
[1]宋艷霞.“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用戶服務創新探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6).
[2]胡玉清.“互聯網+”時代下的圖書館發展研究[1].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6 (01)
[3]劉迎春.論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管理創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