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君偉
(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000)
舞美樣式與舞臺空間創造
歐陽君偉
(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000)
舞美樣式是一種外部形式,但成熟的外部樣式無疑都是“因內而符外,沿隱以至顯”,好的舞美樣式能夠用簡約而內涵豐富的視覺語匯,擁抱觀眾、打動觀眾,用無言的訴說,啟動觀眾對演出的思考,用顯而易見的視覺美,吸引觀眾觀注舞臺。基于此,本文以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為研究對象,對該研究所在舞美樣式與舞臺空間創造方面的創作進行相應的分析和研究。
舞美樣式;舞臺空間;設計
舞美樣式的創建是心靈的創造,樣式的產生,首先應該是設計者對劇作內在精神的感知。樣式是理解的外觀,是一個戲內在精神的物化。舞美樣式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樣式感,只停留和滿足于對戲的“包裝”上,而不是積極地參與戲劇的創作中,往往只能使設計顯得淺薄、浮躁。
一臺優秀的舞美樣式,往往是富有哲學意味的,設計的思考也往往是從感性到理性,終結于哲學的思考。比如,歌劇《阿美姑娘》的舞臺設計(合作),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采用的是日月形雙轉臺和圖騰構成舞臺樣式,雙轉臺氣勢磅礴寓意著天長地久,日月輪回,圖騰柱群挺拔聳立是民族精神永生不死的象征,整體顯示了臺灣阿美族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氣概和中華文化的浩瀚。舞美設計的追求,從起始到終結,都貫穿著民族精神的依歸和永生這個主題,雙轉臺的合理運用,使歌隊、舞隊的表演充分地渲染烘托了主題,觀眾從解讀舞臺設計的象征、隱喻中得到很大的震憾。
在為現代戲漢劇《擂皮子七七》設計時,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大膽地采用了現代構架的樣式。該劇描寫了閩西老區烈士后代七七從“等、靠、要”到走出土樓,跟上時代努力創業的故事。我注重地域的特點,針對事物的個性特色,選用閩西老區最豐富的原木作材料,搭建橫臥舞臺、高達五米多的三層木構架,表現最富地域特色的土樓造型。原木質地拙樸、粗獷,然而又是一旦成為“朽木”便不可雕鑿。陳舊的老土樓與充滿生機的特區工地腳手架,體現了設計者對劇中人愛恨交集的不同寓意。這種形式感極強的舞美樣式體現后,并沒有產生形式大于內容或形式游離于主題的感覺,而是較好地處理了獨特的舞臺樣式與全劇內涵的吻合。
生活的多樣性決定戲劇舞臺的多樣性,舞美設計的一戲一格也成自然。有必要強調,樣式的創造不僅僅歸于設計者自身對一個戲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是劇作者、表導演、作曲及舞美各部門的合力創造。舞臺美術與繪畫有著根本的不同,繪畫是獨立表現的藝術,而舞臺美術設計只是戲劇藝術諸因素中的一個分子。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的主要工作,開始于對劇本的認識,結束于對劇本的揭示,舞美的象征性創造也因此才有意義。
如何才能為“舞美樣式”找到最佳切人點,這是舞美樣式把握的根本問題。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標準。簡單,即好的舞美樣式的特征很明顯,就是一個“惟一性”、個性,別無分店,這也是創造的最高境界;復雜,即這個“惟一性”所要滿足的演出各個部門的技術要求以及“惟一性”自身的美學內涵似乎可以永遠探索研究。在此筆者試談兩點支撐舞美樣式“唯一性”的內因。
一個劇作的舞美樣式因設計者對劇作表現的切人點不同,可以產生多種樣式,但你最終只能選擇一個最大限度滿足演出的所有要求的樣式,這就是“適應性”。“適應性”是舞臺美術實用藝術本能的體現。如一個個性張揚對劇作文化內涵表達充分創造程度高的舞美樣式,卻為表演制造了調度上、使用上的障礙,或不能適應劇場設備的要求,甚至流動演出的運輸要求等,這一樣式只有被放棄,因為舞美設計成品必須是適用的。反之舞美樣式僅能適應使用,而沒有自身的藝術表現,也無法適應戲劇的美學要求,這樣的舞美樣式同樣不具備適應
性。如果一個舞美樣式已具備了自身一定的表現力,同時也能供演員使用,但其表現力缺少創造程度,缺少境界之美,無法滿足戲劇藝術對創造性的美學要求,這也無法適應演出的需要,因為沒有人會對一個毫無創造力的演出真誠的欽佩。如話劇《死水微瀾》,有很多人建議把故事環境的表現做為舞美樣式的切人點,用寫實的手法,在舞臺上再現川西壩。但其樣式的樸實,不能滿足該劇在體裁感上文化思辨藝術意韻的要求。雖然好看、好用,但缺少扎實深刻的社會學態度,缺少藝術境界上的升華。這種淺俗的角度與李劫仁先生原著表達出的那種“人乎其內,出乎其外”的境界,深刻批判的社會學態度,是不相適應的。同時也無法滿足當時多元戲劇時期,對舞美樣式創造程度的要求。
舞美樣式的新穎性往往是其原創性的外部表現,它體現了藝術獨創性的美學價值,表達了藝術家自身的創造能力,及自身對劇作的獨特認識,失去了它,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就要遜色一籌。因此,在同樣能表現劇作的舞美樣式中,人們往往選擇樣式新穎的。新穎性所反映出的獨特性,來自設計師對劇作特殊本質的情感體驗。只有找到此劇與彼劇的本質上的差別,才能找到舞美樣式特殊的切入點及新穎的表現語匯。
如話劇《死水微瀾》的舞美樣式是通過滿臺的“文字”而完成,這種物象符號的選擇是新穎的,也是特殊的,它打破了以往舞臺物象的山、水、建筑等長規符號系統。這種特殊的符號選擇,來自設計師的對該劇獨有的文化思辨意韻的特殊情感體驗。舞臺上文字的組合,如同一部古老的“字典”散發出的文化氛圍,這正是該劇有別于其它任何一劇的特殊追求。對白頭帖子的夸張造型,也是緊扣該劇對文化意韻的特殊追求。小小的“白頭帖子”聚集著當時中、西方文化絞殺的時代風云,這風云蕩起的“微瀾”主宰了劇中主人翁的命運。這種情感的體驗足以“使設計者把一張“小紙片”夸張成鋪天蓋地的屏風造型。巨大對稱的屏風所產生的壓力感及屏風的國粹意韻都是該劇所特有的文化內韻追求。
綜上所述,舞臺美術形象的選擇和其它藝術門類相似,它向著增加形變過程的含蓄性、模糊性的方向發展。因此,對于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來說,必須加大對舞美樣式的創作力度,進而能夠有效提高舞臺作品的欣賞力,這對南昌市藝術創作研究所實現健康發展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曹林.戲曲舞臺美術創作現狀與發展概述[期刊論文].戲曲藝術,2013(01)
[2]冉常建.當代戲曲導演對演出樣式的創造[期刊論文].戲曲藝術,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