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瑞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綠波小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淺談張三豐原式太極拳
呂明瑞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綠波小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武當祖師張三豐道長于七百年前悟創了一套古老原本、樸實無華的太極拳法,即現在武林所秘傳的“武當三豐原式太極拳”,祖師最初修道而有所感悟,翻外家拳法為內家拳,開創曠世絕學福澤后人。這套武當秘傳太極拳拳術,是一套內外雙修,以陰陽互變為本,剛柔動靜為根,意氣為宗,具有獨特的剛柔相濟,體用兼備,養練結合之風格與特點,甚至某些動作技法還帶有外家長拳的痕跡和味道,是中華武林藝苑中獨特的一棵奇葩。
每個門派拳法皆有自己的練法,張三豐原式太極拳亦是如此,在練習上,共有高、中、低三種形式練習方法,即大中小三種架子。初學者適合習練高架式。以后根據功力的逐步增長,可以練太極拳的中架式,最后,再練低架式。
不同的架勢有不同的要求練法及作用。高架太極拳主練太極之形,中架太極拳練太極之用,低架太極拳主練太極之功,三種高中低架子太極拳練習法,每架式最少得練一年以上,三年完成一套拳術的三種不同架子練法。如果嚴格講,套路盤練出功夫應該在九年練習以上,即每一架式,盤練三年,此乃合三三為九之數。武當三豐原式太極拳術的練法與外家長拳不同,練法要求嚴格,極吃功夫。沒有明理之師精心傳授,很難達上乘境界。在過去,即使得到懂此拳的明師傳教之人,一般也要十年以上的功夫,方能達“極無微,而神變化。”之上乘境域。在習練太極拳的大、中、小三種盤架中,最后要以練中盤為主,以高低為次。中盤架子練法,適應人體運動變化規律,能增強自身的生理免疫功能,是健身、修身、養身的理想之法;在技擊時,顧己克彼,隨曲就伸,不頂不抗,不低不高,無過不及,化發相濟,體用兼備,是最合道的養生與技擊練習法。在過去有些武當原式太極拳習練者為了保命制敵,終生練習中盤架子,即達到太極拳的中盤練功、中盤打人之目的。
武當三豐原式太極拳是松靜輕靈、快慢相間的一套傳統拳術。在練功要求上是三種速度練習法,即慢速練、中速練、快速練。一套武當太極拳共有七八十個動作,一般要求在練習速度上,慢練 15分鐘,中速練常是10分鐘,快速練為5分鐘。快練有快的特點,慢練又有慢練的風格。功夫高者,甚至能5分鐘練完此套武當太極拳全部動作,在實戰技擊中,以太極拳對人,“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粘連粘隨,順時所動,應慢則慢,該快則快,我順人背,無堅不摧是此拳的一個特點。武當拳都是慢練快使,快慢相宜。
在太極拳中,何為太極?腰為太極,以腰為軸,即是運動太極,一動全身皆動。三豐原式太極拳的太極是陰陽相抱的一個整體,太極拳中的陰陽點,好比人中兩腎,在練拳時起重要的作用。三豐原式太極拳在運動中體現了這一特點,每一招一式,均是以腰軸為樞紐,以意催形,用丹田來帶動身體四肢關節進行運動,由頭至胸、背、肩、肘、手、胯、腿、腳,上下完整一氣,“周身一家”,腰不動,手不發,意止形停,意動形隨。手輕發,打人不到家,內氣不歸家,丹田無一物。所以,練拳要以腰為軸,動腳動手必動腰,“練拳不練功,終究藝不高”,腰為太極拳之主宰,不可不知。
武當原式太極拳術乃丹道之外功,以內養外,以外代內,要求在練拳時,一定注意內功之效應。每練一式時,都要力求做到意念(意)、呼吸(息)、動作(形)相結合的練功方法,三者高度協調,通過松靜柔慢之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歸于一體。以內氣為動力,平陰陽,開經絡,活氣血,祛病強身。以此練拳,氣血暢通全身,達到身體上下內外各個部位。久久為功,精盈氣充神旺,內丹定成。
另外,習練武當三豐原式太極拳要注意以下禁忌:
過饑不練,饑練傷力。
過飽不練,飽練傷氣。
大風不練,風寒入骨。
雨天不練,練易成疾。
霧天不練,練拳中毒。
有病不練,病愈練功。
心雜不練,氣易走橫。
總之,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即可修身練好三豐原式太極拳術。否則難隨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