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姝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試論聲樂演唱中的支點問題
陳 姝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要想得到圓潤響亮的共鳴、清晰明了的吐字、深厚寬廣的氣息、富有情感的歌唱,明確支點理論就尤為重要,本文詳細論述了歌唱的支點問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協調支點的運用。
【關鍵詞】聲樂演唱;支點
我國開展聲樂教學已有90年的歷史,一批又一批的從事有關聲樂工作的人們總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關于聲樂教學方面的理論。從氣息、共鳴、吐字咬字、歌唱心理、歌唱情感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系統的理論。關于支點問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探索聲樂演唱的教學方法。我國唐代末年善譜音律的乾寧中朝議大夫段按節在《樂府雜錄》中說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自臍間出,至喉乃咿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捷運響鼓之妙也。”在這一點上大家是得到共識的,氣息是聲樂演唱的動力源泉。
歌唱支點主要有三個:
氣息的支點一方面是能夠控制氣流的大小,另一方面能夠控制聲音強弱的變化。當需要很大流量的氣息的時候,腰部和腹部的力量的對抗要減小,上腹部的下半部分收縮的力度要加大。當需要的氣息流量不太大的時候,腰部和腹部的對抗力量就應該相對減小,但是在胃的這個部位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縮回去,應該是向前面頂著的。在進行歌曲的演唱時,經常要用到強弱的變化,這就需要氣息的流量與聲帶運動之間要有一個協調的配合。因為聲帶震動在不同的位置上,所以就有了聲波,聲波在通過肌肉與骨骼的配合工作以后就有了胸腔、喉腔和鼻咽腔發生共鳴的聲音。喉部的肌肉在神經的指揮下,參與聲帶的有關工作,它們互相配合,喉返神經指揮著除了肌肉意外的力量,使聲帶做出了縱向和橫向的運動。聲帶的縱向和橫向運動我們無法感覺到,這是一個理論問題,沒必要深度研究這個問題。
在演唱歌曲時,我們經常為了情感需要而做出強弱長短的變化,除了聲帶運動的因素,對于氣息流量的控制也是重要的因素。在短小的樂句弱處理得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氣流的比較小的,但在較長的樂句并且加強處理的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氣息流量是很大的。腰部和腹部在對于控制氣息的大小的時候,無論在對抗的力度方面的變化還是產生對抗運動的時候運動的方向,我們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比看不見摸不到的聲帶運動等方面的剖析知識,要更加明朗,讓學生好接受好理解。當學生知道了音越高。腰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對抗的力度越大的時候,收縮的幅度越大,收縮的幅度越小的時候氣息流量就越小。這樣就可以通過感受操作把具體怎么用力的動作感受記在頭腦中,能夠主動地通過腰部和腹部肌肉的力量來對氣息流量的大小加以控制了。
例如,在演唱《我愛你中國》這首歌曲的時候,一開口唱就需要非常充足準確的氣息支點。想象著站在高處,天邊無際,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上,百靈鳥在天空中飛翔。演唱者表達著想要回到祖國的懷抱中的真摯情感。演唱一開始就要把氣息搭到位,第一個百字非常重要,在發出聲音之前就應該讓氣息流動起來,找到管子的感覺。注重豎著發聲吐字,慢而深的吸氣,下降演唱時的喉位,下臺軟腭,拉開上下的大牙,充分打開口咽腔。在演唱第一個字時有一個跳動的四度,氣息一定要控制住,心里想聲音應該發到什么位置上。唱靈字時,舌頭的動作應該是很靈活的,唱到舌根的兩側,以鼻咽腔和頭腔的共鳴為主,要唱得嘹喨。靈字的演唱可以自由一些,當聽眾被這個聲音吸引之后,再輕巧地把下行音唱下來。唱鳥字時,下巴一定是松弛的,打開口咽腔,喉嚨位置較低,氣息的支持不能讓用力過猛,要自然一點。跳動較大的句子,換氣的時候上抬軟腭,感覺咽部是空的,“從藍天飛過”要唱的溫柔,氣息要穩穩的。唱愛字,氣息支點要找得準確,要吸著唱,想象頭頂上方冒煙的感覺。之后就是柔和地發出聲音,加強語氣感地唱出你字三度跳音的旋律和節奏,氣息要始終保持。
我們認為好的聲音是在氣息通過閉合著的聲門時,從而使聲帶產生了振動,通過這種振動就形成了聲波,聲波在氣息的強大支持之下,又經過了人體傳導到了口腔、鼻腔、胸腔這些共鳴腔體,從而加大了這種振動,并在氣息的支持之下,經過鼻管流出來。口腔、鼻腔、胸腔是人體的三大共鳴腔體。口腔除了負責語言方面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承載鼻腔和胸腔的共鳴。必須以口腔共鳴作為首要的任務。口腔的共鳴是鼻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的承載在歌唱的時候要求聲音不僅吐字清晰而且音色好。方便口腔、鼻腔、胸腔共鳴構成一體,有利于形成身體樂器。胸腔共鳴的形成是聲波穿過后咽壁到頸椎、胸椎、腰椎進而傳導到12對肋骨和胸骨上產生共振,形成了整個胸腔的共鳴。而第八胸椎位于胸椎和腰椎的交界處,只有把第八胸椎作為聲音的第一支點,才能使整個胸腔得到共振。口腔與鼻腔相通的唯一通道是后鼻管。聲波只有在氣息的傳送和有關骨骼、肌肉的傳導進入后鼻管后,才會在蝶竇、篩竇、鼻骨、眉骨、顴骨等部位產生共鳴,并沿著鼻管的方向形成聲柱,在氣息的支持下從鼻孔排出。后鼻管作為聲音的另一個支點,要求軟腭在歌唱時向后上方抬起,保持吸氣時的狀態,這樣既能使口、咽、鼻腔的通道得到充分的打開,使聲波便于在口腔、鼻腔、胸腔產生共鳴,又不妨礙舌頭、嘴唇、下顎在歌唱的整個過程中保持靈活性和松弛的狀態。
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首要的任務使抓住這兩個重要的支點,才能獲得理想的共鳴。歌唱共鳴中最重要的是取得頭腔共鳴,要想取得頭腔的共鳴,首要任務就是要打開咽腔和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具體做法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打哈欠。小舌頭和會厭軟骨之間的位置就是咽腔,要想打開咽腔,就需要適量地使軟口蓋提起,向前上方,同時,整個下顎必須在骨骼帶動肌肉的前提下,依靠本身的重量,自然松弛地放下來。兩個支點間的貫通,是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基音在氣息的支持下,通過骨骼和肌肉的傳導,使聲音的第一支點和第二支點同時鳴響,就可以達到兩個支點間的貫通。歌唱時隨著音高的變化,胸腔和頭腔共鳴的比例也在變化。音越高,頭腔共鳴比例越大;音越低,胸腔共鳴比例越大。但要始終保持三個腔體的聯合共鳴。
我們還是用《我愛你中國》這首歌曲作為例子。歌曲的主體部分的演唱平穩,柔和。低音部分要注意胸部的聲音支點,像說話一樣親切。喉頭要充分地打開并降低,咽腔的后半部分用的是比較多的,慢慢的咬字并且發聲,必須著重演唱這個愛字,在咽腔形成啊的音,橫字豎著咬。我愛你這句有個附點,不可忽視。這是對于氣息與情感的相互聯系的一種強調。第二句的歌詞與上一句是重復的,語氣要比之前演唱加重一點,強調你字,靠氣息送到鼻咽腔。尤其是用長長的氣息托住這個你字形成一條彩虹線,深情演唱。春天的秧苗與秋日的碩果的演唱,口腔盡量保持穩定的感覺。聲音的支點在咽腔和鼻咽腔,低一點的音域,咽腔要多一點,稍高一點的音域,用氣息支持住,像更上一層的鼻咽腔送上去。這樣就能做到上下貫通的效果。
口腔是歌唱時吐字咬字和形成咽腔、鼻咽腔、頭腔這三個腔體聯合共鳴的重要器官,它既要為在歌唱時,聲波在氣息的傳送之下,通過體內肌肉和骨骼的傳遞,使聲波在咽腔,鼻腔、胸腔產生共鳴腔體,起到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又要因為漢語普通話中生母、韻母的要求,舌頭做前伸、后縮、抬高、降低、平伸、翹卷等動作,嘴唇做圓,口腔做開合。在口腔做出這么復雜的動作變化,加之他肩負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它在歌唱時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支點,才能完成以上所提及的的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使歌唱的聲音達到字正腔圓、聲中無字、字中有聲的要求。口腔里面的變化狀態,主要還是集中在舌頭、嘴唇、下顎這幾個部位,而這些部位不同要求的變化,又必須以一剎那某些器官的緊張和長時間的相對松弛為前提條件。這也就是說,無論舌頭在口腔中處在什么位置什么狀態之下,做什么樣的變化,唇型和口腔有什么與之前的不同,舌頭、嘴唇、和下顎的肌肉都必須保持相對的松弛的狀態。這是聲母和韻母的隨時變化中所需要的。因此,這些部位是不能夠作為口腔的支點的。而硬腭和上齒的生理特點及在口腔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不論口腔其他部位做出怎樣的一種變化,他們卻始終保持不變。但對于口腔支點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的是,它是要一個點,而不是唱成一個面。硬腭與上齒之間比較,更便于掌握的是上齒做歌唱時口腔的支點會更方便。具體地說,只有把頭部的重量全部集中在上門齒上,才能保證口腔需要變化的部位——唇、舌、下顎的肌肉隨時隨地無論怎樣變化也能保持松弛和靈活,才能達到歌唱時字正腔圓的效果。因此,可以這么講,歌唱時口腔的支點,應該在上門齒。
在歌唱的過程中,演唱者整個頭部的重量應該集中在口腔的支點——上門齒上。下顎是在整個骨骼帶動著肌肉運動的前提下,依靠著自己本身的重量,調整松弛、自然的狀態。下巴不能前伸,舌身和下顎肌肉不應有下壓的力量。這樣才會使舌頭和下顎的肌肉在整個歌唱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松弛隨意的狀態。嘴唇、舌身、口腔,只是隨著不同聲母包括意大利語音中的元音、輔音,漢字普通話中韻母變化的要求做出相應的動作和狀態,把每個字發準,聲母和輔音是語言準確的基礎,韻母和元音是吐字咬字的關鍵,但唱響聲音是指聲音第一支點和第二支點的唱響。但不能因為嘴唇、舌身、口腔動作和狀態的變化,而使嘴唇、舌身、下顎肌肉僵硬或緊張,影響吐字的清晰和聲音的位置。
《我愛你中國》是具有時代性美聲唱法的典范。“家鄉的甜蔗”要強調他的字頭,把字頭要清楚了,但是聲音卻不能跑到嘴里去。氣息控制得要得體,百分之八十的力度即可,不要用力過猛。用力過猛會導致聲音跑到腔體外,語言唱出來的感覺是不飽滿的。“滋潤著我的心窩”速度應該稍稍慢一些,不要著急唱,但是音樂本身的流動性還是要保留的。不要因為慢下來就開始拖,不積極。口咽腔的感覺和打哈欠的感覺是一樣的,對咽腔進行擴張,往后吸著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演唱我這個高音時,口腔的支點一定要更高一些,像頭腔送,力度也要適當,不要因為過于激動和過多的氣息支持,把音唱冒了。歌曲的結尾處“我要把”這三個字要在口腔里咬住,“要”字一定咬得住,“最”這個字是重音,字頭的發音一定要加重一些。
在歌唱的進行中氣息、聲音、口腔這三個支點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歌唱的進行中,對于氣息過于淺、氣息過于短、音域窄、聲音缺乏力度的變化和爆發力,聲音位置偏低、聲音的音色刺耳、舌頭下巴僵硬,吐字含糊不清等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在歌唱的過程中運用了錯誤的支點造成的。只要正確掌握了氣息支點、聲音支點、口腔支點,發生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