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鈺
(南京市江寧岔路學校,江蘇 南京 211101)
?
談小學鼓號隊
——小號部分的入門及教學技巧運用
張若鈺
(南京市江寧岔路學校,江蘇 南京 211101)
【摘要】現如今,南京的中小學極其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各類以音樂為主題的社團、比賽,甚至區、市級活動都在積極開展。各學校、老師也對音樂活動予以高度的重視。而小學鼓號隊作為展示本校素質水平,展現學校精神風貌的標志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就需要我們的音樂老師和少先隊輔導員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一批在鼓號演奏上的能手,其中小號是整個鼓號隊中唯一有旋律的樂器,是鼓號隊演奏中重要的部分。因此對小號號手的培養,老師們更加重視。然而各校在培訓鼓號隊員中,各位老師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疑慮與困惑,當然,我也如此。也許我比其他老師多一些優勢:就是我在音樂方面主修小號。走入工作崗位后,我積極地對小號部分教學進行了研究與教學,終于我校在2014年“紅領巾吹響中國夢”江寧區第四屆少先隊鼓號大賽活動中榮獲一等獎,本人被授予“優秀指導老師”稱號。同年11月參加南京市“吹響夢想的號角”少先隊鼓管樂團比賽榮獲金獎。
【關鍵詞】小學鼓號隊;教學技巧
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比賽,我都對小學鼓號隊小號部分進行了一些教學思考:如何把專業的小號演奏技巧運用到小學鼓號隊中的小號手培訓中,教學理論與演奏實踐相結合,達到教學相長。在此,我就這點與大家分享與探討。
(一) 明確教學目標與要求
很明顯,對于我們訓練鼓號隊中小號手的老師來說,我們要對我們選拔的學生教授小號的基礎知識。那么在這里我們需要關注兩件事:小號與學生。既然要教,那么我們在教學之前自己首先要對小號有些了解。比如選號,一般情況都選用降B調的號,在此不在多說。還有一些關于小號的歷史,文化,性能特色,發聲原理及各部分名稱和他們的作用,不僅幫助我們了解這種樂器,更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向他們簡單教授這些知識,讓他們從心底真正了解并喜歡這門樂器,把它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喜愛它。比如:在上第一節課時,我認為先不需急著向學生們教授技法,可以以幻燈片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小號的起源及發展,聆聽小號的音色和它可以通過音色所表達的情感,觀看國內外大師吹奏小號的視頻,甚至可以看一到兩個小號吹奏的流行歌曲,給他們以震撼的視聽享受,讓他們真心喜歡上這門樂器。這就是俗話說的,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其次,選拔學生。選擇適合吹奏小號的學生也是學好小號的前提條件。那么適合的孩子需要哪些條件呢?我總結了三點:
(1)三年級以上,身體健康各器官發育正常,尤其心、肺、氣管,口鼻功能良好者;
(2)嘴唇薄者優先考慮,特別是上唇;
(3)上下牙齒平整,主要指上下門牙各四顆。
當然在專業小號的學習中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舌頭靈活,說話字音清楚,耳朵音準好等,但我們現在面對的業余學習的小學學生,他們在小學學吹小號的幾年里還未需要學習到很難很深層次的知識,再者,雖然學生年級小卻可塑性強,有些能力是可以后天訓練出來的,所以相對條件可以放寬些。
(二)號嘴位置及拿號的姿勢很重要
一個好的姿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吹小號,找到正確的用力點,不會出現用了很大力卻吹不響小號等問題。小號大師阿爾班根據自己的唇形選用上唇占1/3下唇占2/3的號嘴位置,但他又認為,號嘴的位置不能硬性規定,要看個人的嘴唇形狀和牙齒情況來決定。所以我要求學生做到唇部肌肉放松,自然笑肌提起,嘴角微微向臉頰方向拉動,將號嘴放在以人中線與唇線交叉點為中心的地方,輕壓嘴唇,上下嘴唇中間留一條小縫隙,嘴唇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又能吹響號嘴就可以了。拿號姿勢,首先身體肌肉放松,不聳肩,一般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握住小號樂器三個活塞筒,無名指套近第三支管上圓形圈內,大拇指扒著第一支活塞筒,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手的大小來做一些調整。右手大拇指前關節或略前處托號管,小拇指前關節處放進小指鉤內,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頭肚”分別輕搭在三個活塞帽上,手指成自然圓弧形。雙手將號舉起,注意雙肘不要夾在身體上,要與身體微微分開成30度角,號與人成一個直角,號身也可微微向下低一點。
(三)正確的呼吸方式配合嘴唇震動是重點
在小學的小號教學中,我依然采用的是專業小號學習中的逆腹式呼吸法。這種方法已被證實是比較科學的呼吸方法。吹號時采用站姿或坐姿均可,全身肌肉放松自然。但我一直堅持要求學生用站姿,一是鍛煉學生的體力和站奏能力,以便在以后鼓號隊排練隊形時他們能很快適應;二是在平時的訓練中,對他們要求多一些,在真正聯排的時候他們有了這些基礎,老師不需要再過多的花費時間糾正站姿,可以把心思多放在隊形的編排上,設計出,讓學生變化出更多精妙的隊形。口鼻吸一口氣,進氣時上腹部不僅不要向外擴張,還要向里回縮,縮幅不可過分,回縮的目的是阻橫膈膜的自然下降。將氣送入小腹的“丹田”,使小腹有明顯的漲感,有點我們中國人說的“氣沉丹田”之意。吸好氣后小腹立即輕微用力以微笑的狀態將氣從雙唇中間的縫隙慢慢釋放,嗓子放松喉嚨打開,注意嘴角不要有漏氣的現象,漸漸將氣放完。呼吸方法掌握后,配上雙唇的輕微震動,和一個發音字漢語拼音里的“ǖ”就可以使小號發出聲音,此方法需多多練習。
(一)長音與吐音練習
結合小學鼓號隊的學習內容,我們主要教學生兩種技法。長音可以從G(5)音開始練習,因為G音是小號比較容易吹出的音。初練時,舌頭發“tu”的音頭進行長音練習,不要求一開始音吹的很長,在保證音準的情況下,吹完一口氣的音長結束就可以了。教學生吹音時,可采用以老帶新的方法,讓老隊員先吹,新隊員聽音高音準,再自己吹。如果吹的音偏高將雙唇間的縫隙收小些,吹的音偏低就將雙唇間的縫隙放大些。將G(5)音吹準后可以加入C(1)音,再進一步向更高的音吹。考慮到鼓號隊學生需要先掌握0到10套的套譜,所以先學吹所有不需按鍵的音即空鍵音比較合理。當練習到小號較低音的時候,tu音不變,可將頭略向下低一些,下巴張開,嘴巴放松,低音就比較好吹。高音主要靠縮小雙唇縫隙和小腹用力共同完成,切記不要靠號嘴過度壓唇來吹高音。掌握好音準后,就要來練習長音了。主要是保持音準的同時,練習平穩的運用氣,注意音尾自然收音。可以讓學生做以下練習:


可以一小節換一次氣。
當遇到演奏速度相對快一些的樂曲,我們需要用到吐音。同樣,還是發tu的音,舌尖上翹輕頂上門牙內側,只不過頻率加快,發音時舌體兩側自然展開,將其劉通道封堵,不管是吹低音還是高音,舌頭始終保持松弛感。小學鼓號隊學習的節奏類型不是很多很復雜,所以常用的音符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偶爾用到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一般訓練吐音時我們做以下練習:

像這樣的小句,兩小節換一口氣,5句為一組。

老師們也可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合理適當的調整。
(二)實踐運用
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最主要的訓練就零到九套曲譜,我就其中的一首為例做訓練分析。
例:

出旗曲在比賽中很多時候都是畢吹曲目,老師在訓練時可用分為兩部分進行訓練。第一,節奏。可以把單音用到樂曲中的節奏中,先讓學生感受學習節奏。比如樂曲前四小節的節奏可以都用最容易吹5來解決。如:

節奏解決完后,第二就是解決音高問題。首先不關注節奏和音長,要求學生都按照一拍一音的要求將樂譜中的音吹出來,并且要保證音準。以一個四小節為例,先吹準這四小節音高再將正確的音高帶入正確的節奏。特別注意的是,不要讓學生將全曲的音高都掌握了再加上節奏,這樣不利于學生的長期學習,我們的目的最后還是希望學生掌握正規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適用于初學的小學學生,等學生漸漸適應,并且學習樂曲的難度增加后,可以邊唱譜邊按鍵,指法熟練后放慢速度按節奏要求吹奏曲譜。
本文就小學小號教學中最基本的知識進行了闡述,老師們能幫助學生打牢學習基礎。另外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建立梯隊訓練和以老帶新的方法,在訓練新人的過程中也可以省力不少。最后希望能對您在鼓號隊方面的訓練有一些啟示與幫助。
作者簡介:張若鈺(1991—),女,南京市江寧岔路學校教師,二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