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崗 習佐峰
(陜西省渭南公路管理局澄城管理段,陜西 渭南 714000)
公路養護是保持路況完好,延長公路使用壽命,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服務的根本條件。如果公路缺養、失養,路況必然會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必然受阻。所以在公路建設中,必然高度重視養護工作,而在整個公路養護工作中,路面養護是公路養護工作的重要環節,這是因為路面直接承受行車荷載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結構層,關系行車是否暢、安、舒。因此,路面養護質量是公路養護質量考核的重要對象。
國外美英發達國家的公路基本建設二次大戰后基本完成,從20世紀60年代,把公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逐步轉發公路養護管理方面,公路養護投入不斷地增加,資金遠遠超過公路建設,把公路養護管理作為主體任務來抓,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提高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率。目前,國外公路養護歸納為法制化、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及養護作業方式機械化、而在我國,隨著公路建設大規模發展,公路養護任務越來越艱巨,公路養護在整個公路建設和管理中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我國公路養護體制目前仍然帶有很大的計劃經濟的特點,與目前我國完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造成養護資金短缺,公路養護質量差等一系列問題。
目前,我市的公路模式主要是管養一體化。該制度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公路的公益性決定著公路的管理與養護施工為一體,稱管養一體化這種體制,將清掃保潔及小修維護劃歸日常養護管理范圍,由市公路局直接安排下屬單位實施,專項工程和大修工程則由設立的路橋公司和養護中心實施,養護工程任務以下達方式來指示,施工單位的性質為事業單位企業管理。
由于我市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絕大多數屬于管養一體型,進一步細分為,行政事業性、企業化管理、事企結合以及“一路一中心”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在公路養護初期做出了一定貢獻,其優勢是擁有屬于自己的養護隊伍,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組織人力、物力進行集中養護維修,提高了公路的抵抗風險能力,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弊端也越來越多,主要表現為:
(一)管養不分離,責任不清;公路管理機構既是養護的管理單位管理者又是養護生產組織者,經營者。一旦發生養護質量問題,很難追究責任,同時,由于職責交叉,經常發生有問題互相推諉扯皮現象。
(二)缺乏競爭,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由于生產屬計劃安排,經費按人頭劃撥,設備靠上級配備,職工滿足現狀養護部門封閉自守,消極心態,陳舊觀念嚴重,自我發展意識不強,很難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的運作。
(三)機構臃腫,人員超編。事業性質的公路管理機構設置了“大而全”的養護隊伍,人頭費擠占了有限的養護資金,每公里的養護費用一低再低,人與路之間出現尖銳的矛盾,個別單位個別路段上甚至出現了養人不養路的局面。
(四)養護設備技術含量低,養護達不到專業化水平,從整體上來看,我省公路養護維修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傳統的養護作業方式,養護機械化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養護機械完好率,利用率比較低,作業效率和養護質量難以適應現代公路快速養護的需要。主要體現在,機械類型不配套,設備質量不專業,不具規模,由于一般養護設備價格昂貴,先進的養護機械投入力度小甚至沒有,養護設備成本高,導致養護設備跟不上公路養護發展需求,總之,養護設備“買不起、用不起、用不好”的現象普遍存在。
(五)養護管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普遍低,專業養護人才匱乏,養護隊伍整體素質低,一般從事養護技術人員比例不足30%,掌握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差,直接影響了養護的質量和水平,嚴重阻礙公路養護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六)養護觀念陳舊,創新意識淡薄,養護大多為被動型養護,人海戰術,以人為主的養護模式,對道路橋梁的使用狀況,養護預案,沒有科學評價標準,在養護運行模式,養護規劃,資金投入,養護安排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要提前應對,不能等路壞了再養護維修,要及早動手,未雨綢繆,通過預防性養護,及早處治路面病害,減少養護投入。
(七)養護資金不足;受傳統影響,重建輕養,現象仍然比較嚴重,養護資金與建設資金相比,建設資金規模大,養護資金少,難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養護任務。
(八)養護維修工作缺乏科學性,決策性,許多都是出現病害后才制定的計劃方案,科學養護管理是建立在長期的跟蹤檢測和試驗的基礎上,應根據科學評價決策養護維修工程的計劃內容,有些單位,數據不準,可靠性較差,或道路使用性能評價不實際,尚不足制定科學的使用壽命和周期性的養護費用效益的計劃。
(一)針對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上的諸多弊端,必須對體制進行改革。養護體制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養護機制,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實現養護市場化,組建一批設備齊全的專業技術強、作業質量高的專業化養護公司,這樣可以優勢互補,養護公司面向社會招標,選擇實力強,信譽好的養護公司,并與其簽訂養護合同,實現合同化管理,降低養護成本。
(二)制定強制性的公路養護技術標準
公路養護工作涉及路面、路基、橋梁、安全等所有的公路設施,內容十分復雜,具有好多內容無法用量化指標來評定,路面狀況是影響行車的主要因素。所以就要制定強制化養護技術標準,提高公路服務水平。
(三)建立質量數據庫
建立質量數據庫,使養護質量滿足要求,每年初對路面進行一次普查、檢測,建立路面數據庫,對路面使用性能進行長期的跟蹤觀察,研究變化規律,分析路面病害形成的原因,提高養護指標。
(四)完善加強合同管理
完善加強合同管理,建立約束機制和長效機制,同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用合同約束工作者,使其充分保證工作質量。
公路養護在日常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公路養護大中修在養護中占具極重要位置,通過對公路養護大中修機制的研究,提出適合我市養護管理新的機制,借用最新的養護技術,市場調節手段,改變現有公路養護管理模式,從而有效的使用維護養護資金,提高養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