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104
?
蘇州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引才育才機制研究
周敏*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104
一個城市的產業崛起和經濟發展必須要依托于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勞動者。而蘇州作為快速發展和崛起的現代城市,其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政策具有代表性,本文以蘇州工業園區的引才育才機制為例,對于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進行研究,以促進各地區對于人才的重視。
市場導向;人才引進;人才培養
目前,對于城市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在引才育才機制上普遍存在著以政府主導為主,在較好統籌優勢資源、拓寬引才渠道、降低企業引才成本、提升引才公信度的同時,也帶來引才實效性、時效性、成效性不強等特點。所以,城市對于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應加快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引才育才機制。而蘇州市下屬的工業園區、姑蘇區、相城區、高新技術區、吳江區以及常熟市、昆山市、張家港市和太倉市等由于各自的經濟發展特點和產業特性,對于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的政策各有不同,但是總體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多引導、少考核。少一些硬性考核指標,多一些引導性措施,針對企業實際情況,建立讓企業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的政策體系;少一些條條干干,多一些企業認可,根據企業需要,做到不唯頭銜、不唯學歷、不唯崗位,制定讓企業想引才、引到才、用好才的政策,催生企業自發引才內生動力。
(二)多點供、少組團。在組織外出招才引智對接及推介活動時,要多突出企業主體,為企業與人才面對面交流洽談提供更多時間和機會,少些形式主義,多些實質內容;同時,根據產業、企業需求和高校院所優勢學科進行細化,根據專業對口,少組織“大兵團作戰”,多開展點對點洽談活動。
(三)多服務、少干擾。在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不能今天這個部門去觀摩、明天那個部門去調研,今天要統計人才需求、明天要統計技術需求、后天又要統計人才資源等。要整合力量、整合資源,盡量少給企業添麻煩,多做一些實實在在服務,對于一些比較虛的指標或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蘇州工業園是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要合作項目。近些年蘇州工業園區深入實施制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態優化“四大計劃”,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努力建設成為產業高地、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新加坡工業園區自建園以來就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培養機制
對于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從基礎做起,注重基礎教育的質量。良好的基礎教育是人才培養的起點和基礎,眾所周知蘇州工業園區的中小學教育是非常成功的,特別是近些年中考、高考捷報頻傳。另一方面蘇州工業園建立和引進了眾多的專科、本科院校,如建立了蘇州服務外包學院、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西交利物浦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為園區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優秀的技術性人才。再者蘇州獨墅湖高教園區自建園以來先后引進了南京大學蘇州研究院、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蘇州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等國內外名校的研究院,每年上萬名的碩博研究生為蘇州工業園區的創新型研究人才提供了來源。除了教育培養以外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雙百人才計劃”、“千人計劃”、“省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姑蘇領軍人才”、“省創新團隊”等一系列活動對于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為園區發展選拔和培養了眾多的領軍和創新人才。
對于“育才”園區一向不遺余力,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園區與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簽署合作協議,充分利用安永公司在服務外包和共享中心財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優勢,在園區開展財務共享中心人才培養項目,首期培訓200名學生,人均2萬元的學費由園區政府全額"買單",引進安永的專業化課程體系,通過各種“實戰”模擬商務環境和案例,為財經類及有意從事金融財務工作的高校學生進行金融財務服務外包專業領域全免費的就業培訓,以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滿足園區對金融財務人才的需要,也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個提升知識技能的平臺和了解職場信息的渠道,培養大學生職場實戰經驗,提高求職競爭力。
在推進轉型升級過程中,園區深切感受到人才瓶頸是最大的瓶頸,人才優勢也是最可靠的優勢,人才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環境的競爭,為了更好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園區將進一步加大引才聚才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親商親才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氛圍,從而推進園區創新型經濟和服務型經濟加快發展,為園區轉型升級和“二次創業”注入強大動力,為蘇州建設“三區三城”、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作出貢獻。
(二)人才引進政策
為了吸引和引進國內外的各類高級人才,蘇州工業園區通過海外招聘、中介體系引才、網絡招聘引才、名校宣講會、創新載體吸引人才等各種方式進行人才的招聘、引進和吸引。特別是蘇州工業園區為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如對于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園區科技領軍人才等高層次領軍人才,根據相關政策,可給予30-100萬元左右的購房補貼,園區博士后站的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園區工作的,可給予10萬元左右的購房補貼等住房補貼政策。并且為園區引進的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其配偶、子女戶口可隨遷至園區。港澳臺人員擔任園區企事業單位高層管理職務或技術骨干的子女,可參照園區居民,就近入學等政策以解決優秀人才的后顧之憂。
蘇州工業園區對于人才的引進和優惠政策最為詳盡,根人才的專業領域、專業職稱等情況進行區分,對于人才的資助措施、獎勵措施和福利政策等進行人才的戰略引進。另外人事部門設立專門機構,實行人才引進一條龍服務,具體代理人才引進后的落戶、租房、子女入學等后勤保障工作。另外對于人才的引進還通過對于人才的免費培養。
通過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的育才引才機制和政策的研究、分析,可以明確蘇州以市場為導向的引才育才機制具有一定的完善性和先進性,并且也為蘇州吸引和招納了眾多的高水平的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為蘇州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優秀的育才引才機制能夠促進蘇州的產業轉型和升級,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助力。
[1]王亭.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緊缺人才引進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04.
[2]李俊佳.蘇州各區市人才政策比較研究-以相城區、工業園區和昆山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為例[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3.09.
[3]孫燁嫻.人才經濟背景下昆山市人才政策的經驗研究[D].南京大學,2014.05.
周敏(1975-),女,蘇州人,教育碩士,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職課程、藝術設計教育、非遺傳承等領域。
G649.2
A
1006-0049-(2016)18-0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