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梁 馨
上海海事大學水運經濟研究所,上海 201306
?
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集群中的政府行為和政策選擇研究
劉娟娟梁馨
上海海事大學水運經濟研究所,上海201306
創新集群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家的政策扶持和一系列支持行為為創新集群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和契機,但是創新能力不足、集群規模較小、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仍未解決,仍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1]。
創新集群;高新技術產業;政府
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集群是由投資機構、中介服務組織等構成,通過產業鏈形成聯盟或各種合作,形成具有集聚經濟和大量知識溢出特征的技術、經濟網絡。政府行為是指政府采取各種措施調整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有意義的活動。政策是機關、政黨和集團為了實現自己的階級、階層的意愿,標準地規劃在一定的時期內,應達到的奮斗遠景、遵循的行動規范。
(一)山西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現狀
山西高新技術創新集群包括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基地、電子裝備制造基地、鎂合金基地、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1.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從藥材種植到開采再到深加工和銷售,形成產業價值鏈。產業創新集群主要集中于太原、大同、晉中、長治、運城、臨汾六大基地2.電子裝備制造創新集群。結合山西大學、中北大學等電子研究所形成創新集群。電子裝備制造以太原、運城、臨汾為中心形成創創新集群。3.鎂合金創新集群發展現狀。鎂合金創新集群基地包括60多家相關企業,中北大學、太原理工等大學研究中心,與上海交大、中科院等合作設立的研究機構以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4.太陽能光伏產業創新集群。潞安集團和山西中電科技集團均設立研發機構和中心,對于太陽能的利用和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企業和中科院以及各大高校聯合創辦科技中心,推動山西太陽能產業的發展。
(二)山西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集群存在的問題分析
1創新集群規模小。山西高新技術企業數量800余家,落后于北京6576家,深圳1365家,居于全國23位。
2.高新技術產業投入欠缺,資金支持力度不夠。山西省地方財政對于科技事業支出在全國處于落后水平。
3.人才引入戰略僅涉及貨幣解決住房和廠房、給予科研補貼、研發裝備補助等方面,政策單一且實施時間較晚,缺乏多樣化的人才培養和引入政策,同時對于高新技術人才后期所需情感支持和資金支持較少。
深圳的數字電視產業集群字2000年起,每年吸引數字電視產業相關企業180家落戶入住深圳園區,地理區域分布一半以上集中在深圳福田區。政府引導政策。政府協作機制,政府財政支持,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創立初期國國家發改委就出資2000萬專項資金,深圳政府出資5000萬資金用于園區建設和技術創新。深圳政府出資300萬設立天威技術研發中心。
2006年上海集成電路集群盈利達27億元,。人才支持.上海推出人才引進,明確規定本市本科以上以及博士受到落戶加分優待,同時海歸同樣享受一定的優惠。上海政府積極出臺科技興市政策,建設包括依靠政府的國有銀行、地方銀行、跨國銀行等銀行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
遼寧省迅速形成“中國藥谷”依附醫藥產業這一支柱產業。政府采購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結構,對于那些落后的產業將會被淘汰出局,最終形成較合理和完善的產業結構。
(1)山西補貼力度較小,同時形式單一,只涉及一次性補貼和贊助,政策不存在連續性。(2)貸款貼息政策方面,山西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擔保仍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的貸款仍缺少政府的保證(3)人才引入政策,政策只涉及財政資金獎勵,對于精神、權利等其他方面的滿足未有措施。
在政府行為方面(1)園區的人力、法律、咨詢機構較少,中介機構不完善,同時入駐園區的中介機構補貼比例少于上海和深圳。(2)專利保護。山西專利申請落后于上海、深圳、遼寧三地。(3)科研投入。山西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少于其他三地,進一步證實高新技術創新集群發展中創新不足。
(一)完善約束管理機制
(1)引導為主,監督為輔。(2)簡化高新技術產業創業審批手續,減少其審批部門和時間,促進企業盡快創辦和進入園區。(3)改革山西省政府的科研運行機制,對于企業的人才招聘和培訓、財務審核、銷售、生產等基本的環節政府適當放手。(4)政府引導企業創造內部和外部的競爭機制和創新淘汰機制,只有競爭才能進步。
(二)政府政策支持
山西政府需要制定更多的創新支持政策,如現金項目引入獎勵、人才引入獎勵、新技術開發獎勵、技術升級獎勵等。進出口稅率降低、出口退稅、減免出口的手續費等都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起到促進作用。
(三)整合中小企業,扶植大型企業
提升產業集群效益。集群中的大型企業要作為重點培養和扶植的對象,不僅提供技術、資金支持,也要在政策方面傾斜。對于大型企業,不僅要注重產量,也要注重質量,不僅追求產能提高,也要追求資源利用和污染減少,建設更為宜居的生活環境。
(四)集群內部產業鏈一體化改革
產業鏈升級和一體化,不僅節約時間資源成本,也使集群內部實現高效率生產。醫藥產業、鎂合金、太陽能光伏、電子裝備制造創新集群要實現產業上游、中游、下游的相互作用,實現產業鏈一體化,進一步提升產業集群能力。
高新技術集群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引導,這就涉及到政府的行為和政策選擇。一個好的政府,必然是結合市場,運用更為多樣的政策方針、采取更為有效地行動促進集群的發展
[1]梁俊啟.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集群技術創新文獻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25(3):193-195.
[2]李正.高新技術產業定義與統計體系[J].現代企業,2005(30):39-40.
[3]朱冰冰.淺談高新技術產業的定義及界定方法[J].科協論壇,2013(4):150-151.
F276.44
A
1006-0049-(2016)18-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