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佩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
淺談對《愛歷元年》主旨的理解
胡佩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湖南湘潭411100
《愛歷元年》是王躍文的作品,作品記述了孫離與喜子兩人由相識相愛、結婚生子、各自出軌、回歸婚姻的故事,其中也穿插了孫離與喜子身邊的人和事,作者用細膩真實的筆法表現了現代人的婚姻、生活狀況和社會大環境。
《愛歷元年》;回歸自然;愛情婚姻;社會弊病
孫離的弟弟孫卻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大老板,在外人看來風風光光,實際上卻需要混跡于官場和商場,逢人作揖。過年過節的時候需要四處給老板送禮,這樣才能拿到項目。雖然發了財,但是需要四處應酬,長期喝酒導致身患胃癌,差點性命難保。這里表現了現實中人們生活的艱辛不易。文中有幾次出現跳樓的情景,也反映了現代人內心苦悶、精神空虛的特征?,F代人跳樓自殺事件日漸頻繁,也是生活所逼,精神空虛所致。孫卻最后拋棄名利駕車去鄉下體驗生活,最后退出商場,決定后半生教書、陪父母、陪伴老婆孩子,回歸簡單的鄉村生活,這體現了作者內心回歸自然、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在作者看來,當今社會的人們往往被名利迷亂了雙眼,為了買房、買車、更好的物質生活,拼命努力掙錢,但是在全身心為利益拼搏的時候也失去了很多,比如與家人的相聚、身體的健康、精神的自由。在一切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今天,整個國家似乎都太浮躁了。人生的意義不止是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或許在平靜的鄉村義務支教,一家人過著簡單地生活會更加的幸福。這里體現了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此外,在文中李樵有對老公館被拆遷表示可惜,現代城市化建設非???,但是對歷史的保留和自然的回歸是現代人不能回避的話題。通過喜子、孫卻、李樵幾個人話語,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單獨的個體,還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座城市或許適度的回歸自然也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孫離和喜子的愛情故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兩人都是普通的中學老師,在同一所學校里兩人慢慢相互產生好感,之后很自然的結婚生子,撫養小孩。中途的插曲是喜子為了更好的生活,選擇了讀研讀博,兩人的隔閡也漸漸產生。先后是喜子和謝湘安出軌,孫離和李樵出軌,最后兩人又回歸婚姻?,F實中的婚姻大多也是這樣,由開始的互相愛慕、甜蜜到慢慢開始冷淡,甚至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架,最后逐漸沒有了最初的心動、激情澎湃,回歸到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這不僅僅是孫離和喜子的婚姻生活,也是現代生活中大多數人的縮影。孫離在領到結婚證的第一天就表現了對婚姻的厭惡,他甚至認為結婚照就像遺照,或許在一開始就暗示了他們的婚姻生活如黑白照片般沉悶無趣。李樵也對孫離說,愛是世上最無力的字。她選擇離開孫離,或許是也看透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愛情婚姻的命運。作品的標題是愛歷元年,愛情是有期限的,雖然文章最后說經過幾十年后,他們的愛歷還是元年,這只是作者的一種期望。盡管作者說兩人的愛歷才是元年,但小說的結尾孫離仍忘不了李樵,喜子也忘不了小安子。兩人的內心各自裝著另一個人,各自偽裝,只為保持平靜的婚姻生活。又如葉子和馬波的婚姻,葉子從婚前算計到離婚,離婚后又想算計復婚,如果婚姻中處處包含著加減乘除,又有何滋味和溫情?真正美好的婚姻生活應該是夫唱婦隨,相互信任,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地愛著對方,無論歲月變遷,無論人事變化,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但是小說中沒有體現這種溫暖與感動,反而體現的是對婚姻的失望和無可奈何。時光流逝,歲月匆匆,很多事情都會改變,正如孫離和喜子的感情以及其中的小插曲,屬于愛情最美好的回憶或許只在愛歷元年,并非永遠能保持最初的美好。書中李樵唱了兩首歌,一首是賀綠汀的歌,這首歌反映了只有時光流逝,風景依舊,但物是人非。另一首是京劇,《鎖麟囊》里薛湘靈的《春秋亭》,這也隱含了作者對愛情婚姻的看法。古人有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這就道明了此中的道理。得不到的終究是最好的,得到了便不會好好珍惜,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不過雖然沒有了最初的愛情的甜蜜,經過歲月的磨礪,愛情或許化為了親情或者比愛情更持久的信任和包容。本書的結局并未有傷感,或許是作者對此的釋然。
仔細分析一下孫離和喜子之間的婚姻,其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孫離會背叛喜子,喜歡上李樵,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孫離和喜子的個性和價值觀不一樣。孫離是一個有想法、渴望自由、沒有名利追求的中學語文老師,渴望當一名作家。喜子不一樣,她是一個有野心、有事業心的女性,她抱怨命運不好,分配到中學當老師,渴望在大城市發展,為了離開小縣城,她竭盡全力考研、考博。為此她可以不顧與兒子丈夫分離,她的眼里或許利超過了情。正如文中所暗示的,孫離和喜子是一對不合時宜的人,結婚后各自挑對方的毛病,爭吵不斷。再來看看李樵,她在復旦大學讀本科,北京大學讀碩士,但是她不喜歡大城市的喧嘩熱鬧,她選擇回歸故土,回到故鄉蒼市。可以說,李樵和孫離都是熱愛故土,沒有太強功利心,內心純粹,向往寧靜平淡的生活的人。第二,孫離和喜子的愛情更多是情欲之愛,沒有穩固的感情基礎。文中寫到孫離是自從那天看到喜子嫩紅的耳廓,就開始邀她飯后散步,他喜歡喜子的耳廓、唇線,從額角到下巴的神奇輪廓。喜子談到自己和孫離談戀愛,只覺得男女必須成家,必須生兒育女,就像上學必須交作業似的。或許一開始兩人之間就沒有愛情,沒有愛情就糊里糊涂成就的婚姻出現問題就再正常不過了。孫離喜歡蘭花,有時通宵想如何找一個種蘭草的花盆,甚至夜里還跑到河灘去找石頭做花盆,每次出門,寧愿繞道也去看看西街一戶人家的蘭花。他向往一個如蘭花般的美人,巧合的是孫離與李樵的第一次見面,李樵的右膀后面,放著一盆蘭花。孫離喜歡李樵的眼睛,喜歡她如蘭花般的安靜。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孫離和李樵更多的或許是心靈上的心心相惜。第三,孫離和喜子之間缺乏信任。喜子在外面讀書時聽到孫離的桃色新聞時,首先是不相信他。最后小英意外被江陀子挖死,喜子聽孫離說江陀子是小英的兒子,她居然還在懷疑江陀子是不是孫離的孩
子??梢哉f,喜子對孫離一直是不信任的。喜子和謝湘安單獨去歐洲旅行這個事,在孫離的心里也是存在芥蒂的。兩人的婚姻充滿猜忌和不信任,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小說一開始通過“光頭事件”就講了病態的社會,點出了文章的主旨。從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的經濟大肆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同樣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老校長生病了,去醫院看病床位卻一位難求,還是找到孫離的幫忙才能如愿治病。這里表現了老百姓看病不易。孫離和李樵去吃飯,談論到人們喝的水,吃的蔬菜都有重金屬污染,但是媒體卻不能報道,表現了現代社會重點發展經濟,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導致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影響,甚至毫不知情。李樵作為媒體人,也親自坦白了媒體作為政府的口舌的腐敗,即使有很多事情需要被群眾了解,但上面打了招呼,不準報道。陳院長的兒子喝酒開車撞死人,與周書記權權交易。孫卻在外面接包工程,逢年過節需要四處送禮走關系;學校同樣如此,不送禮孩子在學校就不被待見;甚至是最清凈的廟宇之地也少不了金錢利益。此外,還有拆遷、政協人大選舉、上訪等焦點問題處處反映了社會不公平之處。書中最深刻反映的是弱勢群體的悲慘遭遇。最有代表性的是江陀子一家的不幸,江陀子的母親因為自己的親哥哥重利輕義,讓她隨意嫁了人。江陀子的父親因為與城管爭執被抓進監獄。江陀子母親為了生存給人守著拆遷的房子,因為房子被強拆而不幸死亡,江陀子因為現實所迫承擔了所有的責任甘愿入獄。江陀子一家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群人的縮影,沒有權利,沒有發言權,沒有經濟實力,卑微地生存著,而在殘酷的現實下,竟連卑微生存的權利都沒有。王躍文在談到《愛歷元年》的創作時說,“當社會被某些辨識不清的洪流裹挾的時候,當所有人都貌似向前奔跑的時候,我愿意選擇慢下來,停下來,甚至往回走,看看那些狂奔的人丟失了什么。”“我想通過一些雞毛蒜皮、雞零狗雜的事情的描寫,回望中國二三十年突進與逡巡的過程,停下來做一些思考?!痹诠纳鐣?,出現的問題也太多太多,作者表現了現實中真實發生的種種不合理的事實,引起讀者深刻的共鳴。
綜觀這部小說,優點還是很突出的。全文敘事比較流暢平淡,從孫離和喜子的故事入手,穿插了兩人身邊的一些人物的故事,以點串線,以線畫面,層層深入。并且文章的筆法非常細膩,寫平常人家的平常事,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尤為突出的是揭露了底層人的生活狀況,反映了當今社會的時弊。
不過,小說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書中反映了作者的一些主觀臆想,不符合現狀,結尾略顯倉促。全文共48章,前面13章大致寫孫離和喜子的愛慕相好、結婚生子、喜子讀研讀博的歷程,中間有16章寫孫離和喜子各自出軌的經過,中間只用了3章寫孫離和李樵分手,謝湘安和喜子分手,后面的15章卻寫了喜子接大山子過來住、劉元明生病、葉子和馬波離婚、孫卻動手術、孫離和喜子得知抱錯孩子,親生兒子患重病、亦赤離家出走、江陀子把英子挖死等復雜事件,最后一章又回歸大團圓的結局太顯倉促,理由都不太合理。其次,或許是考慮到一些現實原因,揭露社會時弊不夠深入,只通過一些故事順帶一提。整體來看,文章略顯平淡,思想意義不夠深刻。
[1]王躍文.愛歷元年[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
[2]王躍文.倘若沒有文學,活得沒有意義——答《羊城晚報》[N].羊城晚報,2015-03-30.
I207.42
A
1006-0049-(2016)18-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