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鈺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
網絡謠言傳播原因及路徑分析
陳佳鈺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00
文章分析了謠言產生的原因,對網絡謠言的傳播路徑進行了分析。
網絡謠言;傳播原因;傳播路徑
當今社會,伴隨著各種新型傳播媒介的出現,尤其是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謠言更是比比皆是,形成了新的形式—網絡謠言。它正在以更大的能量沖擊著社會和我們的生活。謠言可以迷惑我們、征服我們、也可以鼓勵我們、傷害我們。所以我們要明白謠言為什么產生,它的傳播路徑是什么,這樣我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這些問題。時代在進步,我們對于網絡謠言的態度也要堅決。
隨著網絡的普及化,人們交流以及獲取信息的速度、內容的廣泛性也隨之加大,不再像之前口口相傳。由于網絡傳播具有點線面爆炸式特點,也更加便利各種信息的傳播,謠言也在其中的范疇之中。
(一)功利性驅動網絡謠言的產生
絕大多數人制造謠言的出發點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一些謠言制造者他們制造謠言的目的有下面幾種:一是為了金錢或者競爭,通過損害他人或群體的利益來利己;二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尋求存在感;三是為了能夠有益于他們所支持的事業;最后,是試圖去揭露和散布帶有傷害性的信息,比如個人隱私等。心理動機雖然不同,但是都可以通過謠言來達到自己心中的目的。
(二)新聞話題性為網絡謠言產生價值
謠言既是一種信息擴散過程,又是一種解釋和評論過程。但是都在透露出謠言的新聞性。一個信息,如果構不成一條新聞,是不會產生謠言的。信息成為謠言的條件就是要滿足人們不同的心理預感,還有是否出乎群體意料,并且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同時具備這幾個條件,那么謠言就會產生。謠言總是圍繞著我們身邊或者我們所關注的事件,然后謠言制造者往往以一個掌握很珍貴信息的姿態出現。
(三)娛樂性為網絡謠言帶來能量
許多網絡謠言的產生,是因為制造者覺得謠言內容有趣,會讓人感到好奇和驚訝。謠言制造者相信,當他們以謠言的方式傳播一個信息的時候,可以制造出轟動性的效果。大多數謠言都具有娛樂功能,在聊天中可以具有共同話題,可以消除憂愁和空虛,而且謠言與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出于娛樂或者一時興奮,網民可以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進行添油加醋,自由發揮,從而形成了謠言的雛形。因此,在特定環境下,謠言就會把公共場所當成其滋生的溫床和沃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謠言是一種情感交流,是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制造謠言比單純開玩笑更有意思,因為它常常告知他人鮮為人知的、讓人好奇的信息作為回報,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關注,何樂而不為?
(四)匿名性消除了顧慮
制造謠言存在一定風險,也存在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但是在網絡上,人們并不需要自己拋頭露面,只需要一個用戶名便可以在各個平臺上傳播信息。網絡平臺可以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所以人們在心理安全的狀態下,便可以發表各樣的言論。即使不是真實的信息,用戶也往往不會擔心要為自己轉發或者傳播的信息負責。網絡平臺比現實生活中更加自由,平等,同時也失去了嚴格的規范和規則。這些人會自覺或者不自覺成為傳謠人。匿名性為謠言制造者消除了最大的后顧之憂。
網絡謠言根據傳播路徑可以分為現實參與型與原發型網絡謠言兩大類。
(一)現實參與型網絡謠言
傳統謠言的口口相傳的傳播特征被現實參與型的網絡謠言所借鑒。由于現實中的口頭傳播和手機傳播主要通過人際網絡來進行,因此,在現實參與型謠言傳播過程中人際關系中的感性也被帶進來,這樣就會形成強大的群體情緒的感染力,使得這些謠言更能被接受。新媒體雖然能促進傳播過程中的討論等,但是在群體情緒的壓力下,也自然而然會產生心理變化,讓謠言擴散的范圍更廣。從很多例子可以看到,現實參與型網絡謠言都會產生重要社會影響。該類型謠言通常來源于社會現實,把與人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公共安全、群體關系等問題作為主題,涉及的人口數量也比較大。例如天津濱海爆炸事故,當時謠言也是滿天飛,對于消防員是否專業采取措施、群眾和消防員死亡人數等都產生了很多信息,這些里面不乏謠言。
(二)原發型網絡謠言
原發型網絡謠言則在傳播過程中更具理性,除了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反響,而且在網絡上能夠吸引一定數量的跟帖、轉發和點擊,卻因缺少過硬的細節或者其他可以說服受眾的證據,最終都煙消云散。比如網絡上出現一條假新聞,這時候媒體紛紛轉載,并引起爭議。經過調查后,還原真相,證明了是一條假新聞,這樣謠言自然會一攻即破,說明了原發型網絡謠言的脆弱性。
[1]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凱斯·桑斯坦.網絡共和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D630;G206
A
1006-0049-(2016)18-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