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中醫康復治療在中風康復中的臨床效果
魏基欽
目的探析中風康復中應用分期中醫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分期中醫康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中風康復中應用分期中醫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好。
中風;分期中醫康復;臨床療效
中風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又稱之為腦卒中,是指因為大腦出現急性循環障礙而導致的急性腦血管疾?。?]。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中風死亡率明顯下降,但致殘率依然較高。經多年臨床實踐研究表明,對中風患者施行康復治療,可明顯減少患者殘疾,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2]。為了探討分期中醫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主要對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中風患者予以研究,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風患者為觀察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即對照組(n=60)、觀察組(n=60)。對照組中,女性21例,男性39例;最小年齡為44歲,最大年齡為65歲,平均為(58.7±3.7)歲;最短病程為1周,最長病程為11個月,平均為(5.1±1.8)個月。觀察組中,女性25例,男性35例;最小年齡為40歲,最大年齡為68歲,平均為(59.6±3.0)歲;最短病程為1周,最長病程為10個月,平均為(5.0±1.8)個月。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可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西醫有關中風的診斷標準的患者;(2)年齡在40~68歲的患者;(3)病程在1周~11月的患者;(4)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心、肺、肝、腎、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患者;(2)對治療藥物過敏的患者;(3)藥物耐受性及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康復治療,即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常規西醫治療與功能鍛煉,并對患者血糖、血壓、血脂予以嚴格控制,積極治療基礎疾病。1個療程12 d,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2 觀察組方法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觀察組患者給予分期中醫康復治療,中藥、針灸、推拿、康復訓練配合治療,中藥方劑為:黃芪、當歸、川芎、雞血藤、懷牛膝、紅花、天麻、桃仁、石菖蒲、芍藥各10 g,氣虛加重黃芪用量,肌張力高者加桂枝、桑枝,肢體不溫者加桂枝、續斷。其它證型根據中醫辯證適當加減,用水煎煮,1劑/d,每日3次服用。在此基礎上予以分階段治療:
急性期:(1)軟癱期:采用“捻”“轉”“提”“插”“瀉”法予以針刺治療,主穴主要取內關、三陰交、委中、水溝、百會等穴,配穴有極泉、尺澤、合谷、曲池、外關、環跳、風市、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其中環跳、委中、尺澤、極泉盡量刺激神經,讓針感向下肢或上肢放射;并適當配合健側的足三里、陽陵泉、曲池、合谷等穴強刺激,被動或主動活動患肢,然后配合電針使用連續波或斷續波,同時對患者頭面部的百會、印堂等穴位以及上肢的合谷、尺澤、曲池等穴位進行按摩,并配合腕、指間關節予以被動伸屈活動,1次/d,5 min/次。(2)痙攣期:對患者肩頸上肢、腰背、下肢予以按摩,1次/d,5~10 min/次,腰背按摩取天宗、肝俞、膽俞、腎俞、膈俞、環跳、委中、承山等部位;下肢按摩重點為髖關節、膝關節。
恢復期:(1)初期:以基本動作訓練為主,根據循序漸進、少量多次的原則制定訓練方案,以免出現足內翻、過度勞累等現象。基本動作訓練由軀干、肩胛帶、骨盆開始,嚴格按照翻身、坐位、站立、行走的順序執行,即床上多次翻身訓練、橋式運動、坐位平衡與耐力訓練、被動站立平衡訓練、自動行走訓練。(2)中期:在訓練中,可采用斜面磨砂板、滑行板、滾筒等運動器材協助訓練,并用系鞋帶、編織、剪紙等動作訓練患者雙手協調能力,用寫字、擰螺絲、撿小物品等動作訓練患者手部精細動作[3]。(3)后期:訓練患者借助殘存功能與輔助器械獨立完成穿衣、個人衛生、吃飯等日常生活活動,并針對構音、認知、吞咽、失語等障礙患者,進行針對性訓練。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生活質量評分、不良反應及偏癱加重情況進行觀察比較。(1)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估標準: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予以評估,主要包括意識水平、面癱、視野、最佳凝視、肢體共濟失調、上肢運動、下肢運動、最佳語言、感覺、消退和不注意、構音障礙這11條內容,總分為42分,分值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4]。(2)生活質量評分標準:采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20分為極嚴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賴;20~40分為生活需要很大幫助;40~60分為生活需要幫助;>60分為生活基本自理[5]。(3)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再次腦梗、出血加重。
1.5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基本治愈:經治療,患者中風癥狀徹底消失,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生活能夠自理;有效:經治療,患者中風癥狀有所改善,神經功能與肢體功能明顯好轉,部分生活可以自理,但依然需要他人照顧;無效:經治療,患者中風癥狀未改善,神經功能與肢體功能依然存在異常,無法生活自理。治療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6]。
1.6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觀察數據錄入SPSS 17.0版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臨床療效,并對數據進行χ2檢驗,用 ()的形式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并對數據進行t檢驗,如果P<0.05,說明兩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予以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與對照組患者的71.7%進行比較,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2.6±6.4)分,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3.0±6.1)分,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50,P=0.727>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8.2±3.6)分,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6.3±3.1)分,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098,P=0.002<0.05)。
2.3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44.1±5.8)分,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43.7±5.9)分,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74,P=0.709>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72.1±5.8)分,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0.7±6.8)分,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453,P=0.000<0.0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有關研究報道[7-9]十分相似,充分說明分期中醫康復治療具有標本兼治的效果,通過針刺、按摩、肢體訓練的實施,不僅可以幫助患者開竅醒腦,促進腦部功能恢復,還可以達到養心安神,活血通絡的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
總而言之,在中風康復中應用分期中醫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好,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減少不良反應與偏癱加重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一種值得臨床全面借鑒與應用的治療方法。
[1] 彭繼萍. 現代康復技術結合分期針刺改善中風偏癱運動功能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6,12(11):97-98.
[2] 王俊華,賀青濤,張嘉默,等. 分期中醫康復治療在中風社區康復中療效的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9):2058-2060.
[3] 陸彥青,劉悅,黃凡,等. 分期針刺治療中風后吞咽功能障礙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8):702-705.
[4] 應一名. 分期中醫康復治療在中風社區康復中的療效的研究[J].醫藥前沿,2016,6(6):361-362.
[5] 熊建英,代俊非,胡小琴,等. 中風社區康復應用分期中醫康復治療的效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7):4465.
[6] 張舒峣,李靜. 淺析針灸對于中風的分期辨證論治[J]. 河北中醫,2014,36(11):1684,1694.
[7] 王威. 分期中醫康復治療在中風康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4):197-198.
[8] 曹光德. 缺血中風患者中醫綜合治療回顧性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92.
[9] 劉尚. 為中風患者進行分期中醫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16-17.
Clinical Effect of Staged TCM Rehabilitation Rherap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WEI Jiqin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Fujian Shaxian Hospital,Sanming Fujian 3655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ag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Methods120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n=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CM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is better.
Stroke,Staging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Clinical efficacy
R255.2
A
1674-9316(2016)36-0126-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36.073
福建省沙縣醫院康復科,福建 三明3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