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成形術的效果觀察
沈偉玲 林志瑜 吳麗婷
目的分析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成形術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88例在我院接受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血液透析護理,觀察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護理,對比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透析期間出現并發癥少于對照組,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接受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實施護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透析并發癥,從而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
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血液透析;持續質量改進
血液透析是凈化血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動靜脈內痿是血液透析重要的通道,因其安全、可靠性比較高,而且動靜脈內瘺成形術比較簡單、快捷等,在臨床上廣泛應用[1]。做好動靜脈內瘺成形術的護理工作,是血液透析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隨著近年來持續質量改進相關研究的不斷完善,該項管理模式已經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成形術的臨床護理服務中,并取得了顯著效果[2]。本文主要分析接受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抽取88例在我院接受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采用數學隨機數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病時間1~17個月,平均(8.3±1.4)個月;男性26例,女性18例;糖尿病腎病18例,慢性腎炎14例,多囊腎12例;前臂內瘺40例,上臂內瘺4例;年齡49~83歲,平均(58.7±7.4)歲;觀察組患者患病時間1~15個月,平均(8.1±1.0)個月;男性29例,女性15例;糖尿病腎病21例,慢性腎炎13例,多囊腎10例;前臂內瘺41例,上臂內瘺3例;年齡46~89歲,平均(58.8±7.1)歲。兩組患者一般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血液透析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具體如下。
(1)確定問題:對透析過程中所遇到的護理方面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統計心律失常、心衰、低血壓、高血壓等并發癥情況。
(2)尋找原因:通過對病史、病歷資料、透析護理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護理人員進行深入的交流,充分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對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并發癥的具體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根據護理人員所提供的一些資料,結合相關研究所得到的數據,發現導致并發癥出現的原因有以下方面:①透析使血容量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發生大幅度的變化;②透析液中所含有的鈉濃度水平過高或過低;③藥物的使用方法存在不當,產生相應的副作用;④透析過程中患者沒有禁食禁水;⑤患者自身的體質相對較為虛弱,或處于營養不良狀態;⑥在常溫或高溫條件下實施血液透析治療;⑦接受治療的患者年齡過高。
(3)改進方案:根據透析并發癥出現的原因,充分結合臨床實際,制定護理方案。內容為:①通過改變透析中所含有的鈉的濃度水平和采用超濾率透析模式預防相關并發癥;②進行血液透析及并發癥、注意事項、用藥禁忌等多個方面的宣傳教育;③進行心理護理,使患者對并發癥出現的原因、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能夠有充分的了解,消除緊張、焦慮心理,樹立信心;④針對一些情況較為特殊的患者,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護理,對透析過程進行密切觀察,有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⑤與患者家屬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使患者的家屬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整個護理服務過程中,通過有效配合為患者營造良好康復環境。
(4)實施方案:根據改進后的方案實施護理,具體內容為:①對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病情及病因進行充分了解,耐心講解病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②囑咐患者保證合理膳食,適當的增加營養;應該特別注意進食的時間,通常情況下應該在透析治療開始前的2小時進食,透析過程中及透析后2小時絕對不能夠進食;③在低溫環境下,改用線性鈉模式+線性超濾模式進行透析,防止低血壓等并發癥出現;④對操作過程進行密切觀察,保證安全、有效、舒適;⑤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并積極發動患者家屬協助護理。
(5)執行情況檢查:護理計劃實施3個月后進行檢查,步驟包括:①制定方案:根據患者情況、并發癥原因、病情制定方案;②方案執行:對執行負責人、執行日期、執行過程、操作方法進行詳細記錄;③檢查及評價:檢查方案實施效果,并根據相關標準評價;④方案處置:對于一些治療效果相對較好的方案,應該在臨床進行推廣使用;沒有顯著效果的方案,應該及時進行必要的改進。
(6)鞏固措施及總結:將方案中優勢部分在全體護理人員中進行宣傳;總結所有方案并分析記錄。
1.3 觀察指標
指標包括在透析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例數、對透析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
1.4 滿意度評價方法
當血液透析治療結束后,采用不記名打分的方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3]。問卷分為五個部分:服務態度、理論水平、操作水平、處理突發事件能力、醫囑執行力,每個方面20分。總分80分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所得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在透析期間有11例出現并發癥,占25.0%;對照組的患者在透析期間有21例,占47.7%。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透析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透析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5.5%,滿意29例,基本滿意13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7.3%,滿意15例,基本滿意19例,不滿意10例,兩組護理服務滿意度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液透析治療技術在延長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生命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已經得到了認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療能夠順利實施的一個關鍵[4]。動靜脈內瘺屬于血液透析患者較為常用的一種血管通路,可減少反復穿刺操作所帶來的創傷,降低血栓、感染發生的可能性。質量改進屬于完整管理體系的一種,主要是以工業標準化管理為基礎,向各個領域進行發展,并取得一定成績[5]。
由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的病情發展和變化速度相對較快,通過情景設置、角色分工、血液透析急癥規范化、程序化的搶救分工配合等形式的護理訓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患者的搶救工作能夠真正的做到急而有序、行之有效,為搶救患者的生命贏得更多的寶貴時間[6-7]。臨床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的傳統方法,通常情況下都忽略了護理服務的靈活性、針對性、合理性[8]。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模式之后,使得廣大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護理的過程中不再是一個操作的個體,使其在護理工作中的角色分工能夠更加明確,能夠更好的相互配合,可以充分體現出護理服務的整體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且通過本次研究,觀察組患者透析期間出現并發癥少于對照組,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模式的滿意度高達95.5%,高于對照組,可以充分說明這一問題。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的總結分析經驗,查找護理服務配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不斷的積累寶貴經驗,使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能夠持續提高,使團隊的凝聚力增加,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曾麗萍. 持續質量改進在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護理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5):1247-1248.
[2] 金偉紅. 動靜脈內瘺失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 現代實用醫學,2013,25(9):1068-1069.
[3] 何東娟,何麗云,陳淳婷. 血液透析患者傳統內瘺穿刺方法的持續質量改進管理[J]. 福建醫藥雜志,2013,35(4):156-157.
[4] 馬遜,王蓉花,朱亞梅. 持續質量改進在血液透析患者內瘺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4):48-49.
[5] 何興來,李杰,李佩球,等. 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的護理管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2):194-195.
[6] 杜春玲.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 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0):1832-1834.
[7] 徐曉霞. 血液透析患者內瘺失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9):230-231.
[8] 酉麗紅. 血液透析患者內瘺失功的原因分析與防護[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1,28(5):618.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gioplas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SHEN Weiling LIN Zhiyu WU Liting Department of Hemodialysis,Qua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undergoing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gioplasty.Methods88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hemodialysis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clinical nursing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ere fewer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who underwent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gioplasty for hemodialysis were treated with a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odel to achieve maximum dialysis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in shorter treatment times and improved patients’satisfaction.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gioplasty,Hemodialysi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R473
A
1674-9316(2016)36-023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36.137
泉州市中醫院血透室,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