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汝彬
(重慶市黔江區太極職業中學校 重慶 黔江 409000)
淺析油畫筆觸之美
胡汝彬
(重慶市黔江區太極職業中學校 重慶 黔江 409000)
油畫作為造型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它之所以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是因為它融合了諸多藝術表現的視覺美感享受,而且每一塊筆觸都體現著人的個體特征和審美取向。因此,油畫筆觸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比如表層美感能使人對畫面的厚薄相生、凹凸不平產生觸感,在畫面上富有韻律節奏的筆觸,會使觀者的情緒產生不同的心理活動,力度美感可以顯出油畫的氣勢和力量的擴張等。筆觸的最終指向是情感,優質的油畫作品也正是因為有情感的筆觸而產生作品永恒的美。
油畫筆觸;視覺規律;節奏魅力;情境美
在美術的諸多畫種中,油畫是表現力最豐富、表現方法最多的畫種之一。油畫最重要語言的表達系統就是筆觸,筆觸是油畫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德拉克羅瓦說:“自然形態中當然是不存在筆觸這種東西的。”筆觸是畫家用筆、刀或其他工具在描摹客觀對象與表達主觀情緒時在媒介物質上留下的痕跡。它的方向、形狀、厚薄以及用筆時的輕重、速度,都是畫家技巧和心境的記錄。
筆觸的點、線、面構成油畫表層的視覺效果,體現出油畫表層的視覺美感。油畫表層美感是油畫區別于水彩、水粉和中國畫的重要標志之一。油畫的表層美感是油畫筆觸發揮油畫顏料的特性形成的。油畫顏料粘稠與流動,透明與不透明隨意發揮,可借助各種用筆技巧使油畫顏料成為一種較能發揮造型因素的綜合表現的材料,可以說油畫是一種最善于再現周圍一切豐富的視覺印象的藝術,光油畫本身的豐富多樣性以及表現性就令人為之傾倒,它的大小、形狀、長寬、落筆的性格表面特征各自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造型和色彩都離不開筆觸和肌理,客觀物體本身并無筆觸可言,筆觸不只是客觀物象的色彩形態的一種描摹,它同時又是畫家的情緒表達和創造顯現。
回首西方油畫大師作品,不同的作品給人不同的表層美感的享受。17世紀荷蘭畫家的一些作品,畫中的水果、面包、家禽等等皆表現得無可挑剔。他們用細毛一樣排列著小筆觸畫動物的皮毛,表現出絨毛的感覺,用薄的透明色流暢的畫出細紗綢布,用顏料堆積的方法,用筆觸塑造出檸檬的皮,借以表現節瘤的特征。康斯太勃爾厚堆薄掃運用所建構的油畫整體表層,令觀者視覺閃現出“露珠”般的光感和清新明快的筆法肌理。安格爾的著名作品《泉》筆意通暢,緊中有松,筆觸效果細膩而隱密,似乎接近于“瓷釉”的效果。這是晶瑩光澤的表層質地美,是高品位的油畫樣式。莫奈的風景畫《盧昂教堂》系列,用筆非規則而又有秩序,濃抹厚涂式的多層復加筆觸,層現出表層斑斑駁駁好似粗糙的石墻,這是誘人的魅力——神奇的油畫表層觸覺感。
油畫筆觸具有一種“造型力”美感,再精巧的藝術攝影所顯現的物象也不能與油畫筆觸所塑造的形體媲美。筆觸的力度美往往是在表現物象的形體及特征中得以實現,而筆觸的豐富變化,也往往是藝術家在細審對象的基礎上,在表現物象時,注意筆觸的輕、重、緩、急、干、濕、濃、淡以及用筆的方圓、厚薄的變化與節奏的把握中形成的。美與“力”往往是相輔相成的,運動中所產生的“力”感、“動”感溢發著一種跳躍、勃勃生機的意味,我們看印象主義大師莫奈、雷諾阿的作品就感受到這種視覺美,與其說他們的畫面是光的閃爍,不如說是油畫筆觸的運動、彈跳、抖晃化為光與色的頗動。
荷蘭風俗畫家倫勃朗的自畫像中,我們可以感到依據物體不同部分而運用不同筆觸描繪所表現的力。人物的頭發運筆輕盈、流暢,但仍有一種內在之“力”,是輕盈、柔和之“力”,有韌性,絕無漂浮之感。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的自畫像,其穩固、理性持重的排列用筆,包容著一種凝練而又積蓄的內力,一種堅實的塑造力。法國現實主義畫家庫貝爾的作品《風暴來臨時的海洋》中狂風暴雨般的筆觸表現出一種運動感,似乎重現出風暴與波浪,這種筆觸的運用就展現了力量美。梵高的《圣雷米療養院前的樹》以搖晃和奔跑似的筆觸形成。飛舞的筆觸擠滿了畫面,有限的區域里無數筆觸的互相堆擠,似乎整個畫面隨時迸發書巨大的張力。
油畫筆觸所具有的表層美感、力度節奏固然是觀者對此審美的重要內涵,但筆觸里要蘊涵著一種情感,創造一種意境,乃是筆觸的最終目的。意境,即是客觀事物精華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情感的化身,一筆一劃即是客觀形象的表現,又是自己感情的抒發,通過筆觸讓情感和畫布直接“交鋒”。筆觸隨著情緒走,有時一筆拉得很長,有時則短筆剁砸。一張畫的用筆可以鑒別出畫家藝術修養的高低,好的用筆是藝術家情感的自然傾泄,是心靈火光的閃爍。
在梵高的作品中,我們處處能看到筆觸所迸發出的張力,他用激動的情緒帶動畫筆,畫出厚厚的波動線或水渦般漩動的長線。在其名作《向日葵》中以彈跳和奔跑似的筆觸以及豐富變化的顏色形成了飽滿的形象。他用斷續的、彎曲的筆觸把不同色彩放在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背景上,顯出一種動感,其顫抖的、迅疾的、向上竄動的筆觸,又像一團團燃燒的烈火,同時又是他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畫家對自然、生命、人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一種既強烈又悲傷,既躁動又孤獨的情感意境之美油然而生。莫奈晚期的《睡蓮》柔韌的筆法,打破物象之間的邊緣,筆觸在其中縱橫馳騁,隨形蕩漾,滿幅疊加分割的筆觸,到外透著底層色彩的空隙,層次豐富而透氣。畫家采用了簡潔的筆觸以及色彩的變化來表現池塘邊的睡蓮,更借池塘中安靜的睡蓮表現了畫家晚年所追求的一種安詳寧靜的生活,也表現了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以上論述的是油畫筆觸在油畫藝術中幾個方面的審美內涵,他們相融相匯,是截然分不開的。油畫筆觸是油畫藝術表現的要素,運用油畫筆觸而體現審美特色,這是油畫筆觸巨大的生命力所在,灌注著藝術家精神智慧的“物質痕跡”。油畫筆觸之美,依賴畫家氣與力的充分發揮、畫筆的運行的空間方式的巧妙運用。前者靠修養的提高,以使筆觸趨向高雅、避免甜俗;后者則要靠手與腦反復的操作、訓練、演示。對油畫筆觸藝術的理解、認識需要長期的藝術修養和對各類藝術審美感受的積淀。因此對油畫筆觸美的享受,必須是經過油畫藝術實踐鍛煉的,并具有油畫知識修養積累的人才能夠獲得,而油畫藝術實踐對油畫筆觸美感效果的形成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