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華
(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兒科,江蘇 南通 226001)
醒脾養兒顆粒配合推拿治療小兒泄瀉脾虛型療效觀察
王正華
(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兒科,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觀察醒脾養兒顆粒配合推拿治療小兒泄瀉脾虛型的療效。方法: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口服醒脾養兒顆粒同時用推拿治療,對照組口服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兩組均根據腹瀉情況給予補液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結果:觀察組大便次數、大便性狀、大便的量、飲食、精神、癥狀、體征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醒脾養兒顆粒配合推拿治療小兒泄瀉脾虛型療效顯著。
泄瀉;脾虛型;醒脾養兒顆粒;推拿
近年來我科用醒脾養兒顆粒配合推拿治療小兒脾虛型泄瀉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門診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6個月~5歲;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6個月~5歲。治療組病程2天以內7例,2~5天18例,5~7天5例;對照組病程2天以內6例,2~5天17例,5~7天7例。治療組輕度脫水16例,無中、重度脫水;對照組輕度脫水14例,無中、重度脫水。嘔吐、納食欠佳治療組21例,對照組19例。有呼吸道癥狀(流涕、咳嗽等)治療組20例,對照組18例。兩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小兒泄瀉脾虛型診斷標準[1]及《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小兒腹瀉病診斷標準[2]。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未曾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③或嘔吐,納食欠佳,無發熱,大便無膿血黏液,1天內大便3次或以上,小便量可,發病7天以內;④大便常規(–),輪狀病毒檢測陰性。⑤家長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②入院時發病大于7天;③服用過抗生素類藥物;④對已知中藥成分過敏。
治療組醒脾養兒顆粒(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415),1歲以內1包(2g),1日2次,1~2歲2包、1日2次,3~5歲2包、1日3次,溫開水沖服。推拿:①摩腹:患兒仰臥位,以手掌面或食、中、無名指指面附著于腹部,并作逆時針環行移動摩擦1~2min;②揉臍:患兒仰臥位,以中指指端或掌根著力,逆時針揉臍部1~2min,約50次。③揉龜尾:患兒俯臥位,以拇指端或中指端著力,揉尾椎骨端約50次。④補脾經:患兒仰臥位,將患兒掌心向上,并將拇指屈曲,用拇指橈側面著力,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約50次。⑤捏脊:患兒俯臥位,用拇指頂住皮膚,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從尾椎骨端開始,捏至第1胸椎為止,反復提捏2~3遍。同時按脾俞、胃俞、大腸俞數次。每日1次。
對照組用蒙脫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90),1歲以下每日1袋(3g),1~2歲每日1~2袋,2歲以上每日2~3袋,均分3次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0~1歲半包,1日3次,1~5歲1包,1日3次。
兩組同時給予補液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3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觀察各項指標。
行糞便常規,糞便輪狀病毒性抗原檢測,血電解質檢測。
顯效: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糞便性狀及次數、全身癥狀無好轉甚至惡化。
中醫證候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或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95%。好轉:癥狀或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95%。無效:癥狀或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0%。
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主要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主要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 (h,±s )

表2 兩組主要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 (h,±s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精神及飲食好轉 嘔吐消失 腹瀉消失 脫水觀察組 3 0 1 8 . 4 ± 5 . 5 1 8 . 0 ± 5 . 5△3 . 3 ± 1 . 1△2 3 . 9 ± 5 . 9對照組 3 0 2 4 . 8 ± 6 . 5 2 3 . 8 ± 5 . 8 5 . 1 ± 1 . 9 2 6 . 3 ± 6 . 6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例(%)
醒脾養兒顆粒由毛大丁草、一點紅、山梔茶、蜘蛛香組成,具有醒脾開胃、養血安神,固腸止瀉作用。摩腹、揉臍、揉龜尾、補脾經、捏脊、重按脾俞、胃俞、大腸俞具有健脾止瀉、和胃止嘔、調理臟腑等作用。
醒脾養兒顆粒配合推拿治療小兒泄瀉脾虛型療效顯著,遠期效果也較好。
[1] 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90-1294.
R244.163.4
B
1004-2814(2016)12-1157-01
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