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波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廣西 羅城 546400)
消瘀止痛膏用于踝關節骨折術前消腫止痛效果觀察
陳文波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廣西 羅城 546400)
目的:觀察消瘀止痛膏用于踝關節骨折術前消腫止痛的效果。方法:9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5例,兩組均采用托馬斯架抬高患肢,傷后24h內進行局部冷敷,對照組給予甘露醇靜脈滴注,實驗組給予消瘀止痛膏外敷。結果:疼痛消失時間實驗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第3天實驗組傷腫程度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消瘀止痛膏外敷用于踝關節骨折術前消腫止痛效果較好。
踝關節骨折;消瘀止痛膏;消腫止痛
踝關節骨折治療,可采用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兩種途徑途徑,在進行手術之前需要對患者的傷腫進行消腫止痛。我院采用消瘀止痛膏外敷用于踝關節骨折術前消腫止痛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踝關節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男32例,女13例;年齡13~62歲,平均(45.6±5.8)歲;高處墜落骨折20例,跌傷12例,壓傷3例,其他10例。對照組男33例,女12例;年齡12~64歲,平均(46.6±5.6)歲;高處墜落骨折21例,跌傷11例,壓傷2例,其他1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為閉合性骨折,踝關節單一性骨折,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均給予踝關節制動,托馬斯架抬高患肢,傷后24h內局部受傷位置冷敷。
對照組給予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日2次[1]。
實驗組24h后于骨折處外敷消瘀止痛膏[2]。藥用木瓜60g,蒲公英60g,梔子30g,地鱉蟲30g,乳香30g,沒藥30g,黃連30g,黃柏30g,黃芩30g,冰片10g,地龍20g。研末,與蜂蜜、凡士林攪拌為糊狀,外敷于骨折處,用繃帶進行包扎,每隔24h更換1次。
觀察疼痛程度:采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中心的視覺模擬評分法對疼痛程度進行評分。
觀察腫脹程度:用專用測量工具對腫脹程度進行測量,對每天腫脹程度變化進行觀察[3]。重度為具有明顯腫脹,皮膚紋理出現伸張。中度為具有明顯腫脹,指壓在腫脹部分會有明顯凹陷。輕度為局部腫脹,程度較輕,指壓在腫脹部分不會形成明顯凹陷。
觀察踝關節腫脹程度[4]:通過內外踝尖測量環節周徑,以健側關節周徑為基數,分為3個級別,輕度為傷腫小于1cm,中度為傷腫1~3cm,重度為傷腫大于3cm。
兩組鎮痛效果比較。實驗組局部疼痛消失時間2~4d,平均(3.12±0.52)d;對照組局部疼痛消失時間4~6d,平均(5.12±0.35)d。實驗組疼痛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兩組消腫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局部消腫效果比較 例
兩組踝關節傷腫恢復效果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踝關節傷腫恢復效果比較 (±s )

表2 兩組踝關節傷腫恢復效果比較 (±s )
組別 n 第0天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實驗組 4 5 0 . 5 7 ± 0 . 3 2 3 . 5 9 ± 0 . 5 6 2 . 3 8 ± 0 . 3 5 1 . 0 1 ± 0 . 4 3 0 . 7 2 ± 0 . 5 2對照組 4 5 0 . 5 6 ± 0 . 2 4 3 . 5 7 ± 0 . 4 7 4 . 3 3 ± 0 . 2 5 4 . 5 2 ± 0 . 4 3 3 . 7 9 ± 0 . 3 5 P >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踝關節骨折多是由于間接暴力所引起的腳踝部扭傷,受力方向或者程度的不同導致形成不同類型的骨折。踝關節骨折后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皮下出現淤青等,不能夠正常行走,檢查可見踝關節畸形或者高位骨折。踝關節手術治療之前需行消腫止痛。
研究顯示,實驗組疼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第3天實驗組傷腫程度顯著小于對照組,且消腫速度顯著快于對照組,治療第3天實驗組踝關節周徑顯著小于對照組,且踝關節恢復速度顯著快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消瘀止痛膏外敷用于踝關節骨折術前治療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效果。
[1] 甄朋超,杜連勝,王倩倩.踝關節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的中醫藥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3,01(12):68-70.
[2] 范秋麗,孫菊.消腫止痛膏治療踝關節扭傷96例[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03(06):54-55.
[3] 張俊忠,卞泗善,劉效敏,等.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療踝關節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07(06):515-517.
[5] 王功國,鄭勝.消腫止痛紗治療尺橈骨骨折所致前臂腫脹疼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09(22):38-40.
R274.128.342
B
1004-2814(2016)12-1169-02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