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彥,郭齊亮,江武東,孫成輝,李學品
(1.廣東省陽春市人民醫院眼科,廣東 陽春 529600;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四醫院眼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護光口服液保護眼壓穩定后青光眼視神經療效觀察
張新彥1,郭齊亮2,江武東1,孫成輝1,李學品1
(1.廣東省陽春市人民醫院眼科,廣東 陽春 529600;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四醫院眼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目的:觀察護光口服液保護眼壓穩定后青光眼視神經的作用。方法:34例(52只眼)隨機分為治療組17例(27只眼)和對照組17例(25只眼)。治療組用護光口服液治療,對照組用VitB1、VitC、甲鈷胺片治療,療程4周,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視力、眼壓、視野等情況。結果:視力比較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兩組眼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視野治療前后MS及MD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MS及MD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光口服液可較好的保護眼壓穩定后視神經。
青光眼;護光口服液;視神經保護
目前臨床工作者較為注重眼壓對青光眼視神經的損害,對于青光眼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或手術控制眼壓。 臨床實踐發現,一些青光眼患者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控制眼壓后,視野仍進一步損害,終不能擺脫失明的厄運。狹義的視神經保護概念是指通過直接作用于視網膜的物質,達到保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免受損害的目的;廣義的視神經保護概念是指能夠防止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發生死亡的一切治療手段,其中降眼壓是最重要手段之一,不將眼壓降到個體能夠承受的耐受壓水平,根本無法論及視神經保護的問題。所以,視神經保護的策略應該是在降低眼壓的基礎上,針對發生視神經損害的不同環節,用不同藥物阻斷視神經損害的發生。研究表明[1],一些中藥、中藥復方或中藥提取物等具有促進視神經軸漿流的運輸、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動力學,以及保護視神經、改善視功能等作用。我們應用護光口服液治療眼壓控制平穩的青光眼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34例(52只眼),均為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陽春市人民醫院眼科門診就診的眼壓已控制穩定的青光眼患者,均知情同意。隨機分為治療組17例(27只眼)和對照組17例(25只眼)。治療組男9例(14只眼),女8例(13只眼);年齡30~40歲5只眼,41~50歲7只眼,51~60歲12只眼,大于60歲3只眼;青光眼分型為開角型15只眼、閉角型10只眼、正常眼壓型2只眼;治療前眼壓10~15mmHg20只眼,16~20mmHg7只眼;治療前視力(4.65±0.14)度;治療前視野平均敏感度(MS)(15.62±3.32)dB,平均缺損(MD)(9.27±3.91)dB,丟失方差(LV)(20.47±5.86)。對照組男8例(12只眼),女9例(13只眼);年齡30~40歲4只眼,41~50歲8只眼,51~60歲13只眼,大于60歲2只眼;青光眼分型為開角型14只眼、閉角型9只眼、正常眼壓型2只眼;治療前眼壓10~15mmHg19只眼,16~20mmHg6只眼;治療前視力(4.66±0.18)度;治療前視野平均敏感度(MS)(14.95±3.37)dB,平均缺損(MD)(8.99±3.97)dB,丟失方差(LV)(19.86±5.19)。兩組性別、年齡、青光眼分型、治療前眼壓、視力、視野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2]:①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參照1987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青光眼學組擬定診斷標準。a.眼壓大于2.7kPa(21mmHg);b.具有青光眼視盤改變和(或)視網膜視神經纖維層缺損;c.具有青光眼性視野缺損;d.前房角開放。具有以上4項,或具有ad項與b項或c項,診斷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②原發性慢性閉角性青光眼:具備發生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解剖特征;有反復輕度至中度眼壓升高的癥狀或無癥狀;房角狹窄,高眼壓狀態下房角關閉。進展期可見類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視盤及視野損害。③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參照惠延年主編的第6版《眼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擬定診斷標準。a.眼壓小于2.7kPa(21mmHg);b.具有青光眼視盤改變和(或)視網膜視神經纖維層缺損;c.具有青光眼性視野缺損。具有以上3項,或具有ab項與a項或c項,診斷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3類青光眼診斷標準;②經手術或藥物治療眼壓控制在目標眼壓水平;③有視野損害。
排除標準:①眼壓失控;②中度、重度(中、晚期);③伴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糖尿病;④陳舊性葡萄膜炎、高度近視、白內障等其他損傷視力;⑤同時使用其他可能影響青光眼病情的藥物;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⑦受試者不愿參加臨床試驗。
治療組用護光口服液(葛根50g,川芎10g,當歸10g,紅花10g,黃芪10g,蒼術10g,谷精草10g,女貞子10g,菟絲子10g,枸杞10g,菊花10g,煅石決明10g,甘草10g),日1劑,溫水沖服。
對照組用口服VitB110mg,日3次;VitC0.1g,日1次;甲鈷胺片0.5mg,日3次,療程4周。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視力、眼壓及視野療效。
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視力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s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s )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2 7 4 . 6 5 ± 0 . 1 4 4 . 7 9 ± 0 . 1 5 3 . 6 1 <0 . 0 1對照組 2 5 4 . 6 6 ± 0 . 1 8 4 . 7 4 ± 0 . 1 8 1 . 5 8 >0 . 0 5
兩組治療前后眼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眼壓比較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眼壓比較 (±s )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2 7 1 1 . 6 2 ± 3 . 3 1 1 4 . 0 8 ± 3 . 5 5 1 . 6 3 <0 . 0 5對照組 2 5 1 1 . 1 9 ± 3 . 1 7 1 2 . 5 9 ± 3 . 1 9 2 . 5 8 >0 . 0 5
兩組治療前后視野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視野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視野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視野 時間 治療組 對照組M S 治療前 1 5 . 6 2 ± 3 . 3 2 1 4 . 9 5 ± 3 . 3 7治療后 1 9 . 6 8 ± 4 . 8 9*△1 7 . 1 2 ± 4 . 1 6*M D 治療前 9 . 2 7 ± 3 . 9 1 8 . 9 9 ± 3 . 9 7治療后 4 . 7 8 ± 2 . 4 1*△6 . 8 3 ± 4 . 4 8 L V 治療前 2 0 . 4 7 ± 5 . 8 6 1 9 . 8 6 ± 5 . 1 9治療后 1 9 . 3 9 ± 5 . 8 1 1 8 . 5 3 ± 5 . 8 2
研究表明,青光眼視神經損害的原因可能為高眼壓或低血流灌注壓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等使視神經纖維軸漿流中斷,進一步導致靶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供給中斷,最終導致DNA斷裂,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凋亡[3],從而引起青光眼視神經損害。可是視神經損害機制非常復雜,參與因素較多,傳統的機械學說及血管學說已不能完全解釋視神經損害的各種現象,不少患者即使眼壓已經控制,但其視神經和視野仍持續受損,所以眼壓穩定后治療尤為重要。
青光眼視神經損害屬中醫“綠風內障”、“青風內障”、“青盲”等范疇,病機為邪氣、外傷、肝郁化火或痰濕泛目等導致氣滯血瘀,脈道阻塞,目失所榮,神光泯滅,終至失明。治療宜補益肝腎,行氣化痰活血,化瘀通絡,開竅明目。方中重用葛根,其具有擴張血管等作用,早在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葛根湯治療外感風寒、經氣不舒,取其升津舒筋的功效。《本草正義》謂葛根“最能開發脾胃清陽之氣”。方中葛根升陽舒經,川芎活血行氣,當歸活血補血,紅花活血通經,黃芪、蒼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谷精草、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菊花、煅石決明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4]。諸藥配伍,有補氣活血明目、利水降眼壓的功效,可促進視盤水腫的吸收,輔助降眼壓,營養網膜,改善視神經供血,提高視力,同時對未損害的視神經也有良好的營養保護作用,從而預防失明。并且治療缺血性眼底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1] 張文文.單味中藥對青光眼視神經保護作用的研究[J].醫學信息,2015,28(47):422.
[2] 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29-1169.
[3] 麥爾哈巴·肖開提,莫曉芬.青光眼神經保護基因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5,15(6):437-440.
[4] 汪偉,李妍,劉紅佶,等.補腎活血中藥對原發性青光眼術后視神經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2):132-135.
R276.751
B
1004-2814(2016)12-1171-03
2016-07-29
張新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