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璀 鄭顯蘭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護理部,重慶 400014)
?
·論 著·
知-信-行理論在兒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軟技能培養中的應用研究
崔璀 鄭顯蘭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護理部,重慶 400014)
目的 探討知-信-行理論在兒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軟技能培養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118名參加兒科規范化培訓的新護士為研究對象,以知-信-行理論為框架,踐行獲取知識、強化信念和行為踐習的培養路徑,實施前后采用護理軟技能測評量表進行測評,并將測評結果與全國新護士常模進行比較。結果 實施后,規培護士護理軟技能總分、職業情操、自我管理、認知技能、組織管理維度與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護理軟技能總分明顯高于國內新護士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除人際關系維度外,各維度得分與全國常模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知-信-行理論的培訓實踐有助于兒科規培新護士的護理軟技能培養,其中人際關系的培養更應關注培訓的持續性和寬泛性。
知-信-行理論; 規范化培訓; 護理軟技能; 兒科新護士
隨著“以人為中心”整體護理理念的提出,護理軟技能(指護理工作中,促進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得到更好應用的個人內在品質和人際間交往、管理技能,是與護理專業操作技能相對的概念[1])被更多護理工作者重視。為符合新時期的就醫環境,醫護人員軟技能的開發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提高病人滿意度,故受到醫院管理者關注。軟技能構成系多維度,培訓方式是使個體乃至組織習得軟技能的重要途徑,為行之有效,可遵循系統的“學”“悟”“習”行為規律[2]。護士規范化培訓是指護士完成護理專業院校基礎教育后,接受規范的護理專業化培訓,是職業認知、綜合素養和臨床技能培養的關鍵期[3],因而科學、有效的護理軟技能開發,對規培護士的職業發展及構建和諧醫院均具有重要意義。我院是重慶市衛計委兒科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為使規培護士更好地適應高醫療風險、高負荷工作的兒科臨床實踐,對2014年參加兒科護士規范化培訓的118名新護士,以知-信-行理論為框架,開展護理軟技能培養,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兒童專科三級甲等醫院,2014年共招收兒科規范化培訓護士118名,年齡22~25歲,平均23.2歲;大專41人,本科76人,研究生1人;男性19人,女性99人。
1.2 方法 知-信-行理論(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P)是有關認知和動機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是有關行為改變較成熟的教育理論模式,即知識和學習為基礎,正確信念和積極態度為動力,行為改變為目標。護理人員對護理職業的知信行水平,決定其對待護理工作的態度[4]。以知-信-行理論為框架培養護理軟技能,亦是踐行獲取知識、強化信念和行為踐習的培養路徑。
1.2.1 獲取知識
1.2.1.1 開設必修課程 根據規培護士軟技能測量初評情況,結合兒科護理崗位要求,由醫院人事處和院級護理培訓質控組確定相關培訓課程,集中于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崗前培訓課程包括醫院文化、服務理念和禮儀、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規范、職業規劃、醫療風險防范、醫患溝通和角色轉變、兒科護理學發展、護理美學專題講座,共32學時。崗位培訓課程以護士自我管理、新護士心理壓力來源和應對、護患溝通藝術、批判性思維、護理人文和美學為主題,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的方式為主,共25學時,并申請重慶市市級繼教項目,實行學分制管理。
1.2.1.2 開設選修課程 以醫院JCI培訓工作為條件,提供臨床安全實踐、醫學倫理和道德、醫療法律法規、臨終關懷和管理工具的培訓課程,鼓勵規培護士積極參與。在其電子培訓手冊中,設置讀書筆記平臺,便于記載和留存學習記錄。
1.2.1.3 提供選修書目 知識是行為改變的必要條件,態度是行為的前奏,要轉變行為必先轉變態度[5]。繼續教育的側重點要轉移到信念的培養,使規范成為自發行為[4]。針對軟技能的擴展和護理學科特點,列出選修書目清單,諸如溝通學、禮儀學、應用心理學、自我管理、團隊合作、勵志等相關書籍,利用醫院OA在規培護士電子培訓手冊中鏈接參考書,鼓勵上傳電子讀本,建立個人電子圖書館,便于學習。
1.2.2 強化信念
1.2.2.1 發揮規培護士全程導師作用 全程導師制帶教模式有利于引領規培新護士的成長和專業價值、職業觀的建立[6]。全程導師承擔新護士思想、工作和生活的持續性觀察和指導,能依據學員自身條件、具體情境提出適宜的培訓方案,幫助規培護士更快適應工作環境;同時,經遴選的全程導師的言傳身教具有潛移默化作用,學員通過模仿導師的行為,體驗導師的情感,理解導師的價值判斷,以內化職業信念。
1.2.2.2 應用反思日記法 臨床反思日記法是護理實踐教育中的重要手段,能幫助受培人員主動進行職業情感、認知、態度、價值觀的自我體驗和反省。基于護理實踐的反思日記法應用,有助于受訓者職業素養、人際溝通、自我管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是軟技能培訓的重要方法[8]。護理部對規培護士進行反思日記書寫培訓,建議將臨床實踐親身經歷、所觀察事物、體會和啟發以日記形式記錄,導師定期對反思日記進行評閱。在此反饋中,規培護士對其實踐過程中的態度、感受和認知延伸進行總結,對護理專業的理解、認識和應用形成螺旋式逐步上升過程。
1.2.2.3 營造良好榜樣示范環境 為幫助新員工掌握管理沖突和解決沖突的軟技能,可學習優秀人員的工作行為。倡導在學習他人的基礎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9]。基于綜合素質考評,醫院每季度遴選優秀護士,進行張貼海報和事跡報道等宣傳;團委開展“我心目中的護士”演講比賽;開展優秀護士系列主題報告;鼓勵骨干護士參加規培新護士座談會,講述成長歷程,目的是構筑榜樣學習環境,深化符合社會期望的價值觀。
1.2.3 行為踐習 采取多元化的干預策略,通過正、負反饋,調動受培者積極性,使其行為得到定向控制和改造。
1.2.3.1 技能培訓中踐習 在技能培訓中運用情景模擬法,設置接近實際的工作場景,由專門受過培訓的護士擔任“患兒”和“家長”,在操作中設置障礙,參培的規培護士在場景中承擔臨床護理人員角色;指導教師觀察其操作水平、批判性思維、應變、溝通、團隊協作等能力,利用錄像資料進行回放點評,肯定正確行為和否定不當之處,同時提出改進方案;或以臨床典型案例為基礎開展角色扮演,培訓老師提前挑選案例,學員預習、小組扮演、討論、總結,最后老師點評,在感同身受中修正行為。
1.2.3.2 實際臨床中踐習 護理專業系實踐性專業,任何理論的學習都要在實踐中檢驗。規培護士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信念驅使下,反復嘗試、模仿和學習,作為規培導師和護理管理人員需要敏銳觀察、有效指導和及時反饋;同時,管理人員利用新護士規培手冊為載體,將評估、考核結果反饋于新護士,目的是以手冊指引為培訓載體,強化護理人員職業發展與自我控制。
1.2.3.3 管理實踐中踐習 組織管理能力不僅是護理軟技能構成體系的二級指標之一,也是護士能力進階、職業生涯規劃所需。如開展護理品質管理圈活動、根因分析法輔導,促進其獲得解決問題的機會,達到自我管理、病患管理、信息管理;鼓勵規培護士參與科室質控小組,為其提供思考、捕捉和解決臨床問題的平臺。
1.3 評價方法 利用付艷芬[1]設計護理軟技能測評量表,量表由人際關系技能、組織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職業情操、認知技能5個維度和測謊分量表組成,共56個子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非常不符合計1分,不符合計2分,不能確定計3分,符合計4分,非常符合計5分,反向條目反之,總分為56~280分,總均分為1~5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軟技能水平越高。該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為0.868,重測信度為0.820。
1.4 調查方法 采用電腦登錄護理軟技能測評軟件的途徑填寫問卷,軟件已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對于測謊總分≥32分的問卷,軟件不出結果,需要重新登錄完成測試。本次調查的平均重測率為2.28%。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設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前后軟技能水平比較 見表1。

分
注:與全國新護士常模比較,*P<0.05;與全國新護士常模比較,?P<0.05。
3.1 護理軟技能開發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必要性 軟技能是除技術性技能以外護士應具備的另一關鍵技能,是護士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10]。低年資護士對護理軟技能知識培訓訴求具更明顯差異[11]。表1顯示:兒科規培護士培訓前護理軟技能總分為(152.31±1.22)分,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職業情操,其它4個維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軟技能開發有具一定空間。規培護士從課堂走向臨床,職業價值和服務理念等尚未固化,社會閱歷低,溝通能力欠缺,為身體或心理方面有疾患的對象服務,易發生護患糾紛。目前護患糾紛投訴中,病人最不滿意的并非技術問題,而是護士缺乏耐心、及溝通障礙[1]。為盡快適應新環境,降低因硬技能不熟練帶來的負面影響,除進行專業知識、操作技術等硬技能培訓外,還須加強護理軟技能方面的培訓,這對深入固化護理人員的職業價值和全面提升職業素質更具意義。
3.2 基于知-信-行理論的培訓實踐有助于兒科規培新護士軟技能的開發 知-信-行理論模式的應用能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建立積極正確的態度,主動形成自覺行為,值得在護理教育、護理管理領域中廣泛應用[4]。表1顯示:以知-信-行理論為基礎,軟技能開發為目的的培養路徑下,規培新護士護理軟技能總分、職業情操、自我管理、認知技能、組織管理維度與規范化培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規培后,新護士軟技能總分明顯高于國內新護士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除人際關系維度外,各維度得分與全國常模相比,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知-信-行理論的培訓實踐有助于兒科規培新護士護理軟技能的培養。在軟技能開發中,為了實現行為目標,要使受教育者實現知-信-行內在和諧與統一,并貫穿于對規培護士培養的全過程,尤其是在其知識獲取、信念強化、實踐干預的培養環節上做到承接和遞進。為避免“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現象的發生,提示護理管理者要把握培訓路徑和管理的連貫性,符合認知和教育的規律性;同時,需關注護理人員軟技能培養的長期性和滲透性,這也需要醫院管理部門、社會各界及患方的理解和支持,在各方努力下,將護理人員軟技能培訓必要性的理念根植于心,營造實踐氛圍,強化實踐觀念。
3.3 人際關系在規培新護士護理軟技能培養中有待進一步開發 人際關系技能是護理軟技能的維度之一。包括人際溝通、換位思考和團隊合作三要素。即善于運用語言、非語言形式與他人交換意見、傳達思想,建立、維持此建設性和合作性關系的能力[5]。表1顯示,新護士經規范化培訓后,其人際關系水平與培訓前和全國常模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人際關系的相對寬泛性和綜合性,提示護理管理人員應重視新護士人際關系能力培養的持續性和整合性,可在知-信-行理論指導下,開發更科學、更全面的培養方案。軟技能的培訓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專門論述具體、系統、科學的軟技能培訓方式的文章、案例是管理所亟需的[2]。而知-信-行理論模式是迄今用來解釋個人知識和信念影響行為改變最常用的模式,在護理管理和教育領域顯示可行性、有效性[4]。基于知-信-行理論的培訓實踐,有助于規范化培訓新護士在職業情操、自我管理、認知技能和組織管理軟技能方面的提升,可作為其軟技能開發的有效路徑;同時,規培新護士在繼續教育中實現顯性知識硬技能初步積累的同時,在知-信-行理論模式引導下,有助于其軟技能的逐步積淀和形成。
[1] 付艷芬.護理軟技能測評工具的構建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08:75.
[2] 劉椰辰.軟技能研究述評[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17(2):122-128.
[3] 趙秀芳.兒科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實踐及效果[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12,8(3):365-366.
[4] 李維瑜,劉靜等.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15,30(6):107-109.
[5] 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35.
[6] 陸梅,巫慧敏,柳曉鳳.全程導師制帶教模式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3,13(9C):2582-2583.
[8] 崔璀,鄭顯蘭,蔣小平.反思日記法在護生護理軟技能培養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0B):3698-3699.
[9] Gerteis M,Edgman-Levitans,Daley J,et al.Through the patients eyes: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patient centered car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32-38.
[10] 楊青,李平,付艷芬,等.新護士護理軟技能影響因素的調查及差異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1A):3572-3574.
[11] 張玉萍,羅稀,廖彬,等.低年資護士護理軟技能培訓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733-735.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theory o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ursing soft skills among pediatric nurses
Cui Cui, Zheng Xianlan
(DepartmentofNursing,TheAffiliatedChildren's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and effect on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theory o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ursing soft skills among pediatric nurses.Methods 118 new nurses who participated in pediatric standardized training was selected for the study. In the framework of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theory, practicing the path of acquiring knowledge, strengthen belief and behavior. Adopting Fu’s soft skills scal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norm of new nurses.Results The professional sentiment, self-management, cognitive skill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was increase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theory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soft skills, and the skil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hould focus on continuity and broadness training.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theory;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ing soft skills; New pediatric nurse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國衛辦醫涵[2013]544號)
崔璀(1981-),女,碩士在讀,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兒科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及護理管理工作
鄭顯蘭,E-mail:zhengXL003@163.com
R471
A
10.16821/j.cnki.hsjx.2016.08.002
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