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風 郭奕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中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
延伸護理在留置尿管患者家庭護理中的應用
陳秋風 郭奕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中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目的 探討延伸護理在留置尿管患者家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80例門診留置導尿后帶管出院的患者,按入院時間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通過科室對門診留置尿管患者建立專門檔案登記,發放健康指導手冊,制訂家庭護理計劃,電話回訪跟蹤或上門家訪,建立微信群平臺,提高他們的家庭護理技能。比較兩組患者尿管并發癥發生率和照顧者留置尿管相關知識掌握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留置尿管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照顧者留置尿管相關知識掌握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門診留置尿管患者實施延伸護理,可提高患者及照顧者的家庭護理能力,減少留置尿管并發癥的發生。
延伸護理; 留置尿管; 家庭護理
Extended nursing; Indwelling catheter; Home care
留置導尿是臨床上常見的侵入性護理操作,某些患者由于置管時間較長或家庭經濟條件受限等原因而選擇家庭留置尿管。近年來,門診患者家庭留置導尿管者逐漸增多[1]。由于患者及家屬對留置尿管相關醫學常識不熟悉,護理措施不到位,家庭留置尿管極易發生尿路感染、尿管堵塞、漏尿、出血及尿道損傷等相關并發癥[2],可直接影響患者預后,甚至危及生命。如何減少家庭留置尿管的相關并發癥,應引起各級醫護人員的重視。延伸護理拓展了優質護理的內涵,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健康生活行為的執行情況[3]。2015年以來,我科對留置導尿帶管出院的患者實施延伸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的1月-2015年1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留置導尿并帶管出院的患者,納入標準:(1)出院前尿培養結果為陰性。(2)神志清楚,語言清晰。(3)留置尿管時間均≥1個月。(4)知情并自愿合作者。排除認知障礙、未按時復診、中途退出者。符合條件者80例,其中男64例、女16例,年齡55~89歲。前列腺病變40例,腦卒中13例,急性尿潴留12例,膀胱病變10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8例,初中26例,高中11例,大學5例。選取2014年收治的40例為對照組,2015年收治的40例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和照顧者進行常規出院指導,包括尿管的護理要點和注意事項、患者心理、飲食、活動方式、膀胱功能訓練、復診時間指導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伸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2.1 建立專門檔案登記 利用電腦信息化管理,將所有留置尿管帶管出院患者資料登記入庫。檔案登記使護士能夠全面動態掌握患者情況,為患者提供連續性、整體性、針對性護理。
1.2.2.2 留置尿管護理知識的指導 (1)現場示范操作,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并讓照顧者親自實踐,護士在旁糾正其不規范的動作,直到照顧者完全掌握。(2)向患者發放健康指導手冊,內容包括留置尿管護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以及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健康指導手冊就是一本家庭留置尿管護理說明書,為家庭護理操作提供了指南。
1.2.2.3 制訂家庭護理計劃表 由我科自行設計,并經泌尿科專家審閱修改而成,由照顧者執行。要求照顧者準確記錄患者每日攝水量、尿量、尿的顏色及性質;每天進行會陰部皮膚清潔、尿道口消毒2次;每周更換集尿袋1次,每月更換尿管一次;膀胱功能訓練、患者的自覺癥狀和有無并發癥發生等。照顧者認真執行護囑,逐項填寫。由家屬監督,每周回訪時向護士匯報,護士家訪和來院復診時進行質量評估。
1.2.2.4 電話回訪或上門家訪 每隔一周電話回訪一次,內容包括健康宣教、尿管并發癥預防及處理、用藥飲食指導、功能鍛煉、家庭護理計劃執行情況,溫馨提示尿袋、尿管更換時間、復診時間等。對有需要的患者安排上門家訪,實地觀察患者留置尿管情況及護理管理能力,并現場進行“一對一”個別指導,視情況安排專科醫生一同前往。
1.2.2.5 建立微信群 選擇經驗豐富的護師以上級別人員作為信息員定期發送微信,把所有留置尿管病人或照顧家屬拉入群中,共同交流尿管家庭護理心得,護士解答疑問。
1.3 觀察指標 (1)患者留置尿管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尿路感染、尿管堵塞、漏尿、尿管脫出,患者出院后分別在置管后1周、2周、1個月來院復診時評估并留取尿樣行尿培養檢查。(2)照顧者留置尿管護理知識掌握情況: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4],自行設計尿管護理知識問卷,經本院3名泌尿科專家和2名專科護理專家評定問卷的內容效度,測得問卷各指標的CVI為0.800~1.000,認為內容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問卷內容包括飲水量與尿道、尿袋的更換時間和方法、尿管更換時間、低位引流、會陰與尿道口的消毒,留置尿管并發癥癥狀、預防及處理,共15個條目。回答正確計1分,回答錯誤計0分,總分0~15分,得分越高,表示留置尿管相關知識水平越高。采用內容一致性信度估算調查問卷各條目間測量內容的一致性,測得總量表與分量表Cronbach,ɑ系數為0.802和0.776~0.808,認為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較好[5]。分別在患者置管后1周、2周、1個月來院復診或回訪時調查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留置尿管不同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留置尿管不同時間并發癥比較 例
注:置管1周時兩組比較:χ2=6.667,P=0.010;置管兩周時兩組比較:χ2=8.455,P=0.004;置管1個月時兩組比較:χ2=11.605,P=0.001。
2.2 兩組患者照顧者留置尿管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照顧者留置尿管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分
留置導尿破壞了膀胱封閉狀態和排尿反射,由此而引起的并發癥不容忽視[6]。建立專門的檔案登記,使護士可以全面了解患者情況,改變以往只有住院患者才有出院跟蹤指導,而門診患者出院跟蹤指導還是一個空白。健康指導手冊,使患者和家屬可以反復閱讀,主動學習尿管護理知識,提高家庭護理操作技能。對照組由于沒有健康指導手冊,只是口頭講解,患者和家屬當時可能理解和掌握,過后往往容易遺忘。從表3可看出,觀察組照顧者的留置尿管相關知識得分明顯提高,尤其是經過后期實踐操作、微信和回訪跟蹤指導和矯正,時間越長,得分越高。在院時讓照顧者親自動手操作,理論聯系實際,對照組只是聽和看,而沒有實際動手操作,無法親自體會掌握尿管護理要領,動作不規范也沒人指出糾正,給以后的家庭護理留下隱患。家庭護理計劃表由護士制訂,照顧者執行,家屬監督,可以保證家庭護理切實落到實處。回訪可以了解患者康復情況、護理計劃執行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和解決。微信平臺通過發送語音、圖片、視頻、文字,搭建了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照顧者之間、患者與護士之間很好的溝通平臺。我們在上傳正確尿管護理知識的同時,也鼓勵患者將個體護理利用視頻上傳反饋,表揚正確手法,更正錯誤、不足。這一系列的延伸護理措施都大大提高了照顧者對留置尿管的家庭護理能力,降低了留置尿管并發癥的發生。從表2可看出,實施延伸護理后,患者留置尿管并發癥較對照組有明顯下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延伸護理對減少留置尿管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目前多為電話和微信回訪,可能患者和家屬不能準確描述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留置尿管的真實情況,最好的方法是能夠實地考察,上門家訪,親自觀察患者留置尿管情況和護理管理能力,切實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但上門家訪必須征得患者和家屬同意,而且需收取一定費用,有時還需專科醫生一同前往,故難以全面開展。如何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滿足不同人群護理服務需求的多樣化,還需進一步探討。
[1] 趙紅霞,王冰捷,樸順玉.院外留置尿管患者存在的問題及護理對策[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11):1509-1512.
[2] 魏梅香,盧梅媛.家庭病床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9,16(5B):66-67.
[3] 尹玉珊,梁瑋瑩.對攜帶留置尿管出院的腦血管病患者實施延續護理模式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2,33(24):3832-3833.
[4] 吳善鳳,張營,蔣去飛.家庭隨訪對留置尿管患者護理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637-639.
[5] Coolidge T,Hillstead MB,Farjo N,et al.Additional psychometricdata for the Spanish 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and psychometricdata for a Spanish version of the revised dental beliefs survey[J].BMC Oral Health,2010,10(1):12.
[6] 付小燕.留置尿管常見并發癥的護理研究現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8):90-92.
陳秋風(1972-),女,江西撫州,大專,主管護師,護理小組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2,R473.2
B
10.16821/j.cnki.hsjx.2016.14.029
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