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 朱瓊麗
(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院,廣東 梅州 514031)
?
PDCA循環結合微信平臺在PICC導管門診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李曉輝1朱瓊麗2
(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院,廣東 梅州 514031)
目的 探討PDCA循環結合微信平臺在PICC導管門診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180例在PICC導管門診行PICC置管的患者,在開通微信平臺前選取60例患者作為常規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方法。開通微信平臺后,按入組的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微信組以及PDCA加微信組,每組各60例,分別采用微信平臺式健康教育和微信平臺結合PDCA循環式的健康教育。在干預前和干預后一周評估三組患者的PICC相關知識水平,在干預后一個月評估三組患者的導管維護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結果 干預后三組的PICC相關知識水平、導管維護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01);在相關知識水平方面,PDCA加微信組高于微信組(P<0.001)和常規組(P<0.001),微信組高于常規組(P<0.001);導管維護依從性方面,PDCA加微信組(P<0.001)和微信組(P<0.01)均高于常規組;自我護理能力方面,PDCA加微信組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 PDCA循環結合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PICC導管門診患者的PICC相關知識水平、導管維護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其應用效果優于單純使用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方式。
PDCA循環; 微信平臺;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 導管門診; 健康教育
PDCA cycle; Micro-channel platform;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atheter clinic; Health education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廣泛用于腫瘤化療、腸外營養支持、早產兒靜脈通路建立等方面[1]。留置PICC導管后,需要定時進行導管維護,以保持導管通暢和功能良好,保證導管使用壽命及預防并發癥。而使用PICC導管的患者通常需要在治療間歇期帶管出院,出院期間PICC導管能否得到有效正確的維護成為護患需共同應對的問題。若導管維護不當,可能會出現多種并發癥,使導管達不到預期的留置時間[2]。目前國內外均認為,PICC門診可以提高導管維護和輸液質量并保證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3]。然而相關研究[4]表明,患者由于對PICC認識不足,置管后對導管的維護重視不夠,導管維護依從性不高。微信是目前國內一款普及率高、使用方便和具備多種功能的免費即時通訊軟件,使用率覆蓋各年齡段。而PDCA循環已廣泛運用到包括PICC置管患者的行為管理中,其應用效果已被國內外諸多研究驗證[5-7]。在互聯網時代,將使用人群廣、實用性高的互聯網軟件做為管理軟件并與成熟的管理方式相結合,應用在病人的行為管理中,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本研究將探討PDCA循環和微信平臺在PICC導管門診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以改善患者PICC相關的健康知識和行為。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PICC導管門診維護的患者180例,在開通微信平臺前選取60例患者作為常規健康教育組,開通微信平臺后,對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研究對象根據入組的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微信組以及PDCA加微信組,每組各60例。納入標準:(1)首次行PICC置管的患者。(2)化療期間均在我院PICC門診進行導管維護。(3)患者會使用微信收發信息并有能上微信的智能手機。(4)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意識、語言交流障礙者。(2)精神狀態差、無法合作者。(3)中斷在本院進行PICC導管維護者。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入組的患者在置管當天或首次來診時,檢查并完善PICC長期護理手冊,確認手冊中患者導管型號、穿刺血管、穿刺時間、置入導管的長度、皮膚外導管長度、置管側上臂圍、聯系方式等數據記錄完整、正確。對常規健康教育組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方法,即在當天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告知患者今后需每周來院進行導管維護,并在每次患者復診時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及時解決患者的問題,知識宣教的內容包括:(1)PICC導管維護的重要性及意義。(2)保持穿刺部位及貼膜清潔、干燥。(3)PICC導管留置側手臂運動注意事項。(4)穿衣服時如何保護導管。(5)PICC導管留置側手臂洗澡時注意事項。(6)睡覺時保護導管的方法。(7)日常生活注意事項。(8)并發癥的觀察方法。
微信組和PDCA加微信組除上述措施外,分別組建PICC健康教育小組,兩組均由PICC門診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組內的管理、統籌和干預質量控制。兩組分別選舉4名大專以上學歷、護師資格、5年專科護理經驗以上的PICC專科護士任組員,其中1名護齡15年以上、職稱為“主管護師”的PICC專科護士擔任副組長。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1 微信組 組建微信群,群名為“PICC學習群”,由副組長負責微信群管理,其他3名組員分別將上述常規健康教育的8項內容編寫成微信形式,并由全組人員開會討論通過。將留置導管側手臂如何洗澡、如何測量臂圍、運動方法及居家導管觀察內容錄制成微視頻。
在患者置管當天或首次來診時,由所負責的組員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將患者加入微信群,當晚將健康教育內容發送至患者個人微信上,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記錄。副組長每周將微視頻發到微信群,指導患者共同學習。除專科護士一對一的微信答疑外,每周微信組將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統計整理,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微信群中詳細解答。
1.2.2 PDCA加微信組
1.2.2.1 計劃階段(Plan) 成立PICC健康教育小組,組建微信群,群名為“PICC患教群”,通過患者訪談、查閱文獻等方法分析患者對PICC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和特點。在此基礎上,全組開會討論通過如下措施:(1)將微信健康教育內容逐項分次發送給患者。(2)微信內容必須簡單易懂,口語化,并配以圖片。(3)及時收集患者的反饋,讓患者把不理解的地方及時提出并給予解答。(4)將活動方法和注意事項分項錄制成微信視頻,每一項時間控制在3 min以內,發在微信群中給患者觀看學習。(5)定期檢查患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將其納入下一PDCA循環改進目標。
1.2.2.2 實施階段(Do) 將常規健康教育的8項內容分別以文字加圖片的形式編寫成微信,并配以口訣,共8條。在患者置管當天或首次來診時,由所負責的組員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將患者加入微信群,每晚將健康教育內容發送至患者個人微信上,每天一項,共8 d完成,以患者收到并回復微信為發送成功的標準。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并登記在患者健康檔案中。副組長每天早上收集有代表性的問題并在當晚的微信群中組織討論并結合微視頻進行解答。
1.2.2.3 檢查和處理階段(Check and Action) 每周患者回院進行導管維護時,填寫“PICC知識調查表”,護士對患者答錯的條目進行解答并在當晚把該項內容發微信給患者,若答錯項目多于一項,則每晚發送一項。副組長每周將錯誤條目最多的一項在微信群結合微視頻組織患者討論。每月統計患者的導管維護依從性、PICC相關知識知曉率,分析依從性不佳、知曉率不高的原因,將其納入下一PDCA循環的整改措施。
1.3 評價指標 (1)導管維護依從性:以干預期間(一個月)患者能否按時,即每周一次來院維護導管為依據,評估患者的導管維護依從性。本研究以每周1次和大于每周1次為劃分標準。(2)PICC相關知識水平: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自制“PICC知識調查表”,包括PICC基本知識(6個條目)、日常活動(8個條目)、置管后運動(6個條目)和并發癥觀察(5個條目)共4個維度、25個條目。每個條目回答“是”或“否”,答對計1分,答錯計0分,總分25分,分數越高表明對PICC相關知識水平越高,由患者在干預前和干預后一周填寫。(3)自我護理能力:在干預后一個月由患者填寫“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if-care agency scale,SNAS),該量表由Kearney和Fleischer研制[8],經臺灣學者Hsiu-Hung Wang[9]翻譯,周美玲[10]在106例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后顯示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采用其中文版,包括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四個維度共43個條目,從“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計0~4分,總分0~172分,總分越高,自我護理能力水平也越高。本研究將其分為三個等級:得分<總分的33%為低水平,得分為總分的33%~66%為中水平,得分>總分的66%為高水平。

2.1 三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一周PICC相關知識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PICC相關知識總分比較 分
表1示:干預前三組患者的PICC相關知識水平差異無顯著意義(F=0.162,P=0.850),干預后1周三組的PICC相關知識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79.034,P<0.001)。進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對干預后1周三組均數進行兩兩比較后結果顯示:三組患者干預后1周的PICC相關知識水平兩兩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PDCA+微信組高于微信組(P<0.001)和常規組(P<0.001),微信組高于常規組(P<0.001)。
2.2 三組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比較 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比較 例(%)
表2結果顯示:常規組的導管維護依從性低于微信組(P<0.01)及PDCA加微信組(P<0.001);微信組和PDCA加微信組的導管維護依從性差異無顯著意義(P=0.083)。
2.3 三組患者干預后一個月PICC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干預后1個月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例(%)
表3示:干預后1個月三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差異有顯著意義(P=0.027 <0.05),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兩兩比較,微信組和常規組、PDCA加微信組的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值分別為0.275和0.420。PDCA加微信組的自我護理能力高于常規組(P=0.019)。
3.1 PDCA循環管理結合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PICC門診患者的相關知識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微信平臺對PICC門診患者行健康教育可提高PICC門診患者的相關知識水平,且使用PDCA循環管理結合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的效果優于單純使用微信。說明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互動平臺,能夠促進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PDCA循環管理方式與微信的結合能夠更好地利用微信這個通訊平臺,及時獲得患者反饋,發現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患者對PICC導管存在的認識誤區并加以糾正,使患者的PICC相關知識逐步提高。因此,PDCA循環管理結合微信平臺做為一種有效提高患者PICC相關知識水平的健康教育方式,今后可嘗試在臨床推廣應用。
3.2 PDCA循環管理結合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PICC門診患者的導管維護依從性 雖然PDCA循環結合微信的健康教育方式與單純使用微信平臺的教育方式對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的影響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但研究數據表明,采用PDCA循環結合微信的健康教育方式,每周來院維護導管的患者比例大于單純使用微信組,說明PDCA循環結合微信的健康教育方式受到患者的接納,患者真正掌握了PICC相關知識,提高了定期維護導管的意識,故其導管維護依從性也有所提高。
3.3 PDCA循環管理結合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PICC門診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PDCA循環不僅可以有計劃、按步驟地將PICC導管的相關知識傳授給患者,并且還做到了分解知識,根據患者特點少量多次地傳授知識點,更能及時發現患者在導管護理中認識和行為上的薄弱環節,這種方法不僅增加了患者PICC的相關知識,也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導管的實際能力。
綜上所述,PDCA循環式健康教育是一種系統化、全程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每一個循環開始時患者PICC相關知識水平和PICC導管管理能力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每一個循環構成了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種方法較好地保障了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同時,患者能有效將問題反饋給護士,護患間形成了良好的溝通模式,微信軟件也為這種良好的護患溝通提供了切實有效的途徑,強化了溝通效果。
[1] 孫麗華.PICC帶管出院患者導管三種維護方式的建立與效果評價[D].暨南大學,2013.
[2] Gao Y,Liu Y,Ma X,et al.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among cancer patients[J].The 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2015(11):863-871.
[3] 楊惠花,苗正英,李惠玲,等.開設PICC護理專科門診的實踐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 2007,22(18):1658-1659.
[4] 孫超,周路琦,楊春麗,等.護理干預對PICC置管術后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河北醫學, 2014(04):684-686.
[5] Mcgill RL,Tsukahara T,Bhardwaj R,et al.Inpatient venous access practices:PICC culture and the kidney patient[J].J Vasc Access,2015,16(3):206-210.
[6] Austin RE,Shahrokhi S,Bolourani S,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afety in burn care: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review[J].J Burn Care Res, 2015, 36(1):111-117.
[7] 嚴銀英,何小霞.PDCA循環對乳腺癌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廣東醫學, 2014(16):2640-2642.
[8] 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9] Wang HH,Laffrey S C.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instruments to measure self-care agency and social support of women Taiwan[J].Kaohsiung J Med Sci,2000,16(9):459-467.
(10)周美玲.健康教育路徑對PICC置管腫瘤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早期導管相關并發癥的影響效果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10.
李曉輝(1978-),女,廣東梅州,大專,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6.14.012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