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濤,繳 平,劉英堂,王 健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制造工程(ME)中心,浙江寧波315336)
某車型翼子板產品造型以及工藝的設計優化
孫文濤,繳 平,劉英堂,王 健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制造工程(ME)中心,浙江寧波315336)
介紹了翼子板(發動機蓋鉸鏈處)A面缺陷產生的原因和零件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產品造型設計、工藝設計以及模具設計,解決翼子板(發動機蓋鉸鏈處)A面扭曲以及尺寸超差等問題,提升了整車品質。
翼子板;A面缺陷;工藝設計;結構設計
翼子板零件是整個白車身中至關重要的零件,翼子板與側圍、發動機蓋以及前保險杠等外觀零件搭接配合,外觀、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1-3]。為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審美要求以及造型品味,翼子板需要從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和模具設計等多方面提高[4-6]。
如圖1、圖2所示,翼子板此處翻邊結構特殊,由于此處為翼子板前機蓋鉸鏈安裝點,翻邊面由安裝平面和造型曲面構成,為保證整車DTS要求,需保證翻邊面下部安裝平面的尺寸以及平面度,此處為外觀高度可見區域,需保證外觀A面以及造型棱線的美觀,同時此處長度約100 mm,需采用旋轉斜楔,工藝設計以及模具設計需考慮生產性以及操作性,總之,翼子板此處翻邊在工藝設計以及模具設計時需重點關注。

圖1 翼子板零件圖

圖2 局部視圖
車身翼子板零件一般分5工序沖壓完成,分別是OP10 DR(見圖3)、OP20 TR+PI+C/TR(見圖4)、OP30 TR+FL+RS+C/RE(見圖5)、OP40 TR+PI+RS+FL+C/RS+C/PI(見圖6)、OP50 TR+RS+PI+FL+C/TR+C/PI+C/FL(見圖7)。

圖3 Draw

圖4 TR+PI+C/TR

圖5 TR+FL+RS+C/RE

圖6 TR+PI+RS+FL+C/RS+C/PI

圖7 TR+RS+PI+FL+C/TR+C/PI+C/FL
翼子板機蓋鉸鏈安裝處法蘭面翻邊斷面如圖8所示,此處翻邊結構最終經OP50側翻邊沖壓彎成。

圖8 產品工藝斷面圖
產品經Autoform模擬分析,局部分析結果顯示:
1)模擬成形性顯示(見圖9)外觀A面有增厚發生。

圖9 模擬成形性
2)模擬主應變顯示(見圖10)外觀A面局部主應變不滿足大于0.03要求。

圖10 模擬主應變
3)模擬次應變顯示(見圖11)外觀A面局部次應變不滿足應大于0要求。

圖11 模擬次應變
結論:產品經前期CAE模擬初步分析,最終工序件此處位置可能產生外觀缺陷,模具設計以及模具調試時,要重點加以關注。
翼子板零件形狀復雜,尺寸要求高,而且由于生產基地壓機工序限制,翼子板需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在5工序內沖壓完成。模具設計時,需充分考慮結構布局,翼子板A柱區域(見圖12),由兩處側翻邊構成,Ⅰ區域約98 mm,Ⅱ區域約92 mm,為避免端拾器取放料時,與模具型面等干涉,OP50模具A柱區域下模采用整體旋轉斜鍥(見圖13)。

圖12 A柱區域
考慮到制造成本和維修便利性等,A柱區域OP50上模Ⅰ區域與Ⅱ區域采用整體翻邊刀塊(見圖14),由于翻邊刀塊運動方向為Ⅰ區域翻邊法蘭面的法向,可以保證Ⅰ區域的外觀等質量要求,但Ⅱ區域最終產品可能會產生外觀缺陷,模具設計時,考慮后期模具調試時,現場鉗工通過調整翻邊間隙等,來確保滿足產品質量要求[7-8]。

圖13 下模旋轉斜楔

圖14 上模翻邊刀塊
翼子板零件在3D數據設計階段、模具工藝設計階段以及模具結構設計階段,前機蓋鉸鏈安裝處A面一直存在產生缺陷的可能,后期通過多次調整翻邊間隙,外觀A面仍存在面波浪、R角過渡不順等問題(見圖15)。

圖15 全序件圖片
為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翼子板3D數據、工序內容以及模具結構均需優化[9]。
5.1 產品數據優化
產品3D數據設變,設變后數據(見圖16)與設變前數據相比,可以保證翻邊刀塊翻邊作業時,翻邊間隙均勻一致。

圖16 設變數據
5.2 模具工藝優化
OP30模具工藝內容變更,調整OP30側翻邊刀塊過渡區域,將此處下部U型缺口平面與翻邊面的角度預成型。
5.3 現場模具優化
OP50模具翻邊刀塊調整,以確保翻邊刀塊可以同時接觸板料(見圖17、圖18)。5.4 現場最終產品圖

圖17 翻邊刀塊變更前

圖18 翻邊刀塊變更后
經過上述方案整改,整改完成后的翼子板如圖19、圖20所示。

圖19 翼子板電泳后

圖20 翼子板涂裝后
最終翼子板A柱區域通過如上方法,徹底解決產品外觀缺陷。
隨著汽車造型的不斷變化,汽車外覆蓋件會有許多類似結構的產品設計,本文主要介紹了翼子板(發動機蓋鉸鏈處)外觀缺陷產生的原因,為解決此問題,翼子板產品數模以及模具工藝、結構的變更,當產品存在翻邊應力時,建議產品翻邊角度盡量垂直翻邊,而且輔助CAE模擬分析,優化產品結構以及工藝造型,最終徹底解決產品外觀缺陷。
[1] 王德倫,畢盧思.某款乘用車側圍板的拉延仿真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5(2):7-11.
[2] 高云凱,徐成民,方劍光,等.汽車車身覆蓋件剛度的試驗研究[J].汽車工程,2013,35(12):1117-1122.
[3] 劉安明,楊漢.汽車覆蓋件拉深模零件加工工藝流程的優化[J].模具工業,2015,41(8):60-65.
[4] 馬國英,黃彬兵,蘇春建,等.汽車翼子板拉深成形模擬及工藝參數優化[J].鍛壓技術,2015,40(3):21-24.
[5] 倪洪啟,王建彬,王帥軍,等.基于Dynaform的汽車翼子板的有限元分析[J].機械,2015(12):46-48.
[6] 謝暉,胡星星,王詩恩,等.滿足四工序沖壓的汽車翼子板產品設計及成形工藝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5,34(11):1750-1755.
[7] 平申,盧文玉,朱江,等.汽車覆蓋件模具設計與制造[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
[8] 郭怡暉,萬鑫銘,趙巖,等.基于變摩擦系數的鋁合金覆蓋件沖壓成形模擬[J].塑性工程學報,2015(5):39-44.
[9] 羅益旋,丁敏,馬久明,等.最新沖壓新工藝新技術及模具設計實用手冊[M].長春:銀聲音像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楊文青)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a Fender by Optimizing CAD Design and Die Layout
SUNWen-tao,JIAO Ping,LIU Ying-tang,WANG Jian
(Manufacturing Enginnering Center,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Ningbo 315336,China)
The cause of the fender class A deformation was introduced,and many problems were foun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ender.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lass A deformation and dimension out of specification,this study optimized the CAD design,die layout and die structure design.Finally the quality of the vehicle was improved.
fender;class A deformation;die layout;die structure design
U463;TG386
A
1674-8425(2016)12-0032-05
10.3969/j.issn.1674-8425(z).2016.12.005
2016-09-18
孫文濤(1988—),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汽車設計研究,E-mail:sunwentao@geely.com。
孫文濤,繳平,劉英堂,等.某車型翼子板產品造型以及工藝的設計優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6(12):32-36.
format:SUNWen-tao,JIAO Ping,LIU Ying-tang,et al.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a Fender by Optimizing CAD Design and Die Layou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6(1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