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元 謝斌 徐佳江西中醫藥大學
糖尿病App,糖友新福音
王立元 謝斌 徐佳
江西中醫藥大學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依賴長期監控管理,其中個人的自我管理發揮重要作用。回顧糖尿病研究發展歷程,國人對糖尿病的認知從陌生到熟悉,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預防,糖尿病早已不再神秘。
伴隨互聯網時代到來,用以監控、管理糖尿病的移動設備應用程序(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App)軟件越來越多,各類糖尿病App為國人提供全方位服務[1]。借助糖尿病App,使用者可以隨時查詢、交流以及尋求專業服務,醫療機構也能借助App監控、管理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公共衛生、健康保險機構還可以收集數據、提供服務。糖尿病App市場蓬勃發展,特色服務層出不窮,糖尿病App正在走進每個人的生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App是個新名詞,它是基于移動終端的糖尿病醫療類專屬軟件。作為移動醫療端的一部分,糖尿病App可以裝載于任意一款智能手機,通過網絡與醫療機構、健康平臺或者專業醫療人員對接,隨時隨地監測血糖并提供信息服務。
據估計,我國的糖尿病患病者已經超過1.2億人,還有接近5億人具有患糖尿病的潛在風險[2],即便是健康人也常常為是否滿足口腹之欲而糾結不已。面對患者、潛在患病人群和所有健康人,糖尿病App可以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幫助使用者實現自我管理。
糖尿病App的最大優勢是即時服務
健康監測終端、智能手機、互聯網和醫療服務平臺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通過糖尿病App把這些成熟的服務聯系起來,形成檢測終端、使用者和醫療服務平臺的網絡服務體系,為個人使用者提供即時監測服務和信息服務,為醫療服務平臺發送即時監測數據和服務請求,為諸如健康、保險等大健康服務產業提供大數據。如國外知名App軟件Glooko與超過80%的血糖儀兼容,可以生成數據圖表和統計結果供使用者和醫生參考,其大數據收集分析功能還為相應機構的風險分層管理提供依據[3]。因此,一款成功的糖尿病App一定能夠兼容各型硬件設備,為使用者提供即時服務。
糖尿病App定位于輔助現有醫療服務體系
從國外比較成功的糖尿病App來看,無論是Welldoc、Glooko還是IBGstar,其商業盈利模式主要集中于處方醫療、數據管理、血糖儀和試紙購買以及其它附加服務領域,并沒有取代醫生功能的獨立使用端。現有的醫療服務體系已經非常成熟,App服務是服務于現有體系,定位于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這樣的糖尿病App才能得到醫療機構和醫生的支持,借力推動產業發展。我國現有醫療體系服務能力強、覆蓋面廣,糖尿病App的發展應該借助現有醫療衛生體系實現快速發展。
服務大健康產業是糖尿病App未來發展方向
大健康涉及醫療、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等多領域服務,涵蓋社會醫療、福利保障與養生養老等諸多方向,糖尿病App與大健康產業密切相關,用App記錄自身活動、飲食及醫療以監測控制疾病即將成為常態[4]。如營養軟件Calorie Counter PRO已經建立了百萬種食物的數據庫,為糖尿病患者的營養飲食選擇提供參考。Welldoc的Bluestar軟件對接醫療系統,為醫患溝通提供便捷渠道,其“循證醫學”理念得到廣大醫生承認,關鍵數據已經成為保險服務的重要依據。治療糖尿病需要在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長期監測,涵蓋在大健康產業之中,App是糖尿病相關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我國的糖尿病服務市場競爭激烈,用于血糖監測的硬件服務已經比較成熟,但是軟件發展相對緩慢。
軟件服務相對低端
據不完全統計,高峰時我國有500余種糖尿病App,比較著名的如微糖、掌控糖尿病、糖醫生、糖護士、糖尿病護士、大糖醫等,具有數據記錄、病友交流、飲食運動指導和健康管理等功能[5]。與國外同類軟件相比,國產軟件的專業化水平相對不足,更多的是發揮科普咨詢和數據管理作用。由于平臺上高水平醫生不足、軟硬件兼容性不夠等問題,不少使用者對糖尿病App并不信任。而且大部分App是圍繞糖尿病患者服務,為醫務人員、保險公司、衛生管理機構提供服務較少,不能與現有醫療衛生體系很好接軌。
缺乏可持續發展模式
“互聯網+”是糖尿病App的最大特色,但也有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的缺陷。現有國產糖尿病App多屬于早期的依賴補貼搶占市場階段,如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還有待探索。而且國內現有糖尿病App主要依靠付費咨詢、在線銷售、廣告業務等方式盈利,未與傳統渠道形成互補。付費咨詢依賴高水平醫生,基層醫生沒有參與機會;在線銷售規模受限,與電商平臺業務重疊;廣告業務依賴糖尿病App的用戶數量優勢,不能為其發展提供幫助。如何在擴張同時實現盈利,摸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擺在眾多國產糖尿病App面前的現實問題。
糖尿病App特色服務較少
現有的百余種國產糖尿病App大多提供數據記錄、統計分析和知識普及服務,軟件之間功能雷同、服務內容重疊,不可替代性較差,不利于培養忠實用戶。知識科普方面,糖尿病App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宣傳同質化嚴重,造成與已有成熟軟件的正面競爭,不利于糖尿病App長遠發展。最關鍵的是,這些糖尿病App距離達到提升醫患交流效率的目的還有不少差距,以其作為醫療管理、保險服務行業數據來源還有不足。如何將糖尿病App嵌合到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作用,讓更多醫患接受糖尿病App,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從智能機面世伊始,國外就著手開發用于糖尿病服務的App。目前,蘋果App商店及google play中有超過千個的個人糖尿病App,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監測信息以及接受醫生的專門服務[4]。2013年初Welldoc推出的名為Bluestar的世界第一款“處方APP”,需要輸入醫生開出的處方號才能夠使用,正式將處方作為糖尿病App的服務基礎,開創糖尿病App與醫療體系完美對接新模式。
目前,大部分國產糖尿病App已經實現為個人用戶提供服務,傳統的血糖監測、數據記錄、知識普及、信息交流和輔助管理等功能已經非常成熟,商家正在涉獵深入健康飲食、營養配比、數據跟蹤、提供附加服務等新興領域。此外,國產糖尿病App商家還嘗試探索市場運營新模式,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與新興糖尿病管理模式逐步融合、對接、完善,逐步形成“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醫療服務新業態。
隨著新技術、新服務的開發,以及市場運營模式的成熟完善,糖尿病App必將不局限于監測管理血糖,更可以在養生、養老、醫療、保險等大健康服務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完善現有的醫療服務體系,提升每個使用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App,前途一片光明,糖尿病App,糖友新福音。
1 李帥帥,張恩科,李敏,等. 糖尿病APP管理價值與應用研究[J]. 中國醫療設備,2015,30(8):144-146.
2 Xu Y, Wang L,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2013,310(9):948-959.
3 Salber P, Niksch A. Digital Health Tools for Diabetes[J]. The Journal of ambulatory care management,2015,38(2):196-199.
4 Burki TK. Mobile apps and metabolic health[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2016 May 11.[Epub ahead of print]
5 張征. 開一個糖尿病管理app處方[J]. 大眾健康,2015(10):28-29.
10.3969/j.issn.1672-7851.2016.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