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人:葉淑然
當網絡信息資源融合遇到“互聯網+”怎么辦
經驗人:葉淑然
現如今的科學技術,不但向縱深發展,而且更加趨向多學科橫向、交叉的綜合與融合發展。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領域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趨完善和成熟,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和快速提高,尤其是在我國國家層面于2015年年初全國“兩會”上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信息融合更被信息管理和研究部門關心和重視。本文作者結合本高職院?,F實工作實際情況,深入探討高職院校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融合的意義、發展思路及方法,以供圖書館業界對信息融合感興趣的研究者予以參考。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通訊、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信息的傳播以幾何級的遞增速率向社會傳遞,快如霹雷閃電。網絡信息已成為社會公民獲知新聞、知識、娛樂等的第一首選渠道。高等院校也不例外,充分借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科、教、研已成為絕大多數高等院校普遍現象之一。但是,在網絡信息資源給高???、教、研帶來快速、高效、便利的同時,浩如煙海、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等網絡信息資源的特殊屬性,迫使高職院校無論是在教學、科研、實踐等各環節,必須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篩選、甄別、去劣存優。作為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服務的專門機構——圖書館,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對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系統的融合,為授課任務繁重的專職教師及學業超負荷的學子搭建一個全面、完整,而且高效的信息資源綜合服務平臺。因此,全國各大高校圖書館已經都意識到 “加快網絡信息資源融合,促進科教研”已成為現如今文獻信息服務新時期重要課題之一。
“互聯網+”已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引擎器,社會各個傳統行業搭載互聯網平臺,實施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明確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物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促進新興的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健康、快速發展。”由此可見,“互聯網+”思想已成為當下知識經濟時代的有效思維模式,而作為知識集散中心的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更應緊跟時代,在做好傳統文獻信息的集中、整理、加工、推送的同時,對新興的互聯網上信息(即網絡信息資源)主動、積極接受,并對海量的網絡信息進行計算機管理,從信息的搜集、甄別、排序、關聯、融合等各個環節,完全實施自動化管理,最終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融合,為高校師生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務,節省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實際的教與學實踐活動。
面對當今知識大爆炸時代,尤其是網絡信息,或電子信息日新月異,全球每天更新的信息數以億計。如何有效地把那些相關的知識和信息真正實現融合呢?國內外學者和專家均對此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如國內學者李穎,就曾提出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倡議由國家圖書館出面主持建設具有國家性的網絡信息資源融合協調組織或機構,以此帶動各省、市、縣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以及專業性圖書館進行全國上下聯動的共建共享信息資源大融合;另外,國內還有諸如劉水養教授曾提出先建制度和規則,進而采取不同形式加以融合開發和利用,使得網絡信息資源得以高效、快速、準確利用。國外學者更側重于電子信息資源融合思想與思路上,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資源的運用配置優化上,已經走在我國研究的前列。所以,在面對以網絡或電子信息為主導的信息知識社會,作為信息集中的各類圖書館如何保持集散地的優越地位,關鍵在于如何運用“互聯網+”思想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科學、高效、全面融合。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圖書館應集圖書館之智,深入領會“互聯網+”精神,創新圖書管理手段,科學策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網絡信息資源融合規劃方案,這才是當下圖書館發展的重中之重。
什么叫網絡信息資源融合?顧名思義,就是將互聯網上的相關信息以一定標準、一定格式、一定次序、一定關聯等原則組織在一起,進行二次或多次加工,放在相應的應用平臺上,為讀者提供全面、綜合信息源,以供用戶簡潔、快速利用。從網絡信息資源融合定義上不難看出,網絡信息資源融合主要包括網絡信息的全面采集、科學組織、深度加工以及精準服務等環節。如何做到科學融合呢?
第一:首先要確立以高職院校校園網為基礎,以圖書館所使用的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大型數據庫為平臺,調動圖書館的文獻專業、情報專業、圖書館專業等專業人才的積極性,科學分析網絡信息資源融合的各要素,確立融合長遠規劃和近期融合工作方案,保證融合工作順利開展。
第二:其次要確立相應的應用軟件,在此應用軟件服務平臺上,建立相關主題的融合數據。用戶利用該軟件的菜單或窗口可快速、準確檢索。融合后規范的網絡信息源、明晰的服務順序以及集成化的用戶服務機制,是實現廣大讀者一站式服務需求的關鍵所在,為此,融合的科學與否,是融合工作的關鍵所在。
第三:最后,要總結和分析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工作難點,以及融合中的風險點,尤其是牽涉作者版權保護和使用范圍,切實維護作者權益和利益。雖然圖書館工作屬于公益性活動,但涉及讀者的版權利益時,更應引起圖書館工作者的重視和警惕,因為作者版權受到我國的法律保護,所以,在遇到此類問題時,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規避和防范,保證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融合工作穩步進行。
網絡信息資源是當下最富有的一類資源,利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質量和自由度。怎樣實現網絡信息資源融合?怎樣保證融合后的網絡信息資源質量?已是擺在高職院校圖書館管理人員面前的一項新課題。隨著“互聯網+”的到來,各行業躍躍欲試,均想搭乘“互聯網+”的雙翅,實現二次創業,對于圖書館人已時不我待,要積極研究“互聯網+”思想,及早著手網絡信息資源融合,實現圖書館服務的第二個春天!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6.0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