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后
沒有圈椅坐可以生存,沒有希望就活不下去啦。——愛倫堡這句算不上名言的話,因其道理的實在,讓我一直銘記于心。
人之所以能在艱困中活著,確實靠希望的支撐(或者說誘惑):農民希望豐收;商人希望發財;科學家希望創造;學生希望升學;政客希望掌權;受壓迫者希望解放……人人都懷抱著希望。
動物也是。不過比之人類,動物單純得多:只希望覓得足夠的食料、繁殖健壯的后代。人就利用這比自己單一得多的希望,耍點小花招,壞壞地讓動物為自己效勞了:比如,在拉車的驢馬們面前吊上一串谷物或胡蘿卜,讓它們看著就在眼前卻怎樣也舔不著,舔不著越想舔,就鼓足勁向前,這樣一步步把車拉到人想要到達的地方。
人畢竟是聰明的,到達了目的地也不虧待驢馬們,就賞給它貨真價實的草糧和谷物,以便利用它們繼續為自己效力。
人類自己倒不一定有這樣的幸運。因為沒人來飼養他們。人類一切都得靠自己。盡管人類很聰明,但難免常常(確實是常常)被自己的希望所戲弄。如果不是這樣,世上就不會產生這么多悲劇。歷史就不會這樣鮮血淋漓,讓人毛骨悚然。周樹人先生筆下的狂人叫喊歷史就是人吃人的:壓迫——革命——再壓迫——再革命——再再壓迫——再再革命……周而復始,循環不已。這不都是那個“希望”在“忽悠”人嗎!
忽悠歸忽悠,幸好有希望,人類才勇敢地活著,生生不息。
那么,如果沒有了希望,咋辦?那就“偽造”唄。當然,這種“偽造”是善意的。最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是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讀讀閑書的朋友都熟悉這個動人的故事):兩個病重的老人同住一家醫院的同一房間。時值深秋,A老每天望著窗外圍墻藤蔓上剩下的最后一片葉子,感傷地說:當這片葉子掉落的時候,我的生命也就結束了。B老(是位畫家)總是安慰他:別擔心,你會康復的。一天又一天,在蕭瑟的寒風中,那片葉子居然巋然不動,依然牢牢地長在藤枝上。A老遠遠望著葉子,心里升起了一絲希望。一天,老畫家B去世了。A很傷心。但他居然康復了。出院時,他特意地到圍墻邊去看那片頑強不落的葉子。他驚呆得落淚了:這那里是什么葉子!那只是畫在墻上的一片假葉子——是那位病友畫家特地為他悄悄畫上的呀!
還有,你可能看過那部著名的電影《說謊的雅戈》。在德國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里,在折磨和死亡的威脅下,囚犯們完全喪失了活下去的信心。這時猶太人囚犯雅戈謊說,他從他秘密藏匿的收音機里聽到,蘇聯紅軍頑強反攻,納粹軍隊開始潰敗,咱們解放在望了!這“捷報”燃起了囚犯們的希望,讓大家堅持到真正的解放!
以上是小說和電影虛構的故事。下面一個據說是真實的實例。我是從報上讀到的——一艘在海上拋錨多日的巨輪,烈日下,全體乘客處于極度的干渴之中,生命垂危。這時,其中一人舉起一只水壺,喊:這里還剩小半壺淡水,只能供給最需要的人。于是大家爭先恐后提出自己快渴死了,給我喝一口吧。那人逐一“審查”,說,你們都不是最最需要的人,留給更需要的人吧!如此,一個個地請求,都被一一拒絕,但大家都懷著希望,希望自己會被認為是“最需要”的那一個。這樣,在希望的支持下,終于等到了救護船駛來全體解危。直到最后,那“小半壺”淡水一直沒有人喝到——因為壺里根本沒有一滴淡水!那允諾最需要淡水的人以偽造的希望,使全船人度過了艱難時刻!
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不也是一個類似的計較!
希望,能讓人勇敢地生,也可以讓人幸福地死。
讀過一篇拉美作家的小說,作者忘了,小說似叫《坦納斯特大旅社》(?),說的是:一位年輕的企業家A因破產,妻子離他而去,他不想活了,但各種自殺方式他都不敢嘗試。正在一籌莫展之際,看到一則某大旅社“自殺俱樂部”的廣告:幫助一切決心告別人世的人幸福地結束生命。費用優惠。可先來旅社游覽參觀。如覺得不合適或者改變了主意,在本旅社所有消費分文不取,押金如數退還顧主。A大喜,就前往大旅社,受到熱誠接待。當晚享受豐盛的晚餐。在豪華、舒適的餐廳里,A發現鄰座有位清純美麗的年輕女郎獨自端坐,臉露憂傷,這神情讓她顯得格外的楚楚動人。服務員見A專注地望著那女郎,就過來悄悄對A說:您如果愿意,是否可以去陪陪她,跟她聊聊。她已經在這里第二夜了,看樣子分外傷心。您能安慰一下她嗎?A喜出望外。在服務員的牽引下,女郎也同意跟A同桌共餐。于是兩人從禮貌性的開場到各訴衷腸,說自己來此地的緣由。一談二談分外投機,都深感相見恨晚,重新喚起了生的希望。兩小時后,雙雙決定改變初衷,明天一早,就離開大旅社攜手奔向幸福。于是互道晚安,各回寢室。A帶著無限幸福之感上床,進入美夢。……
與此同時,那清純美女跨入旅社總經理辦公室匯報結果。老總欣喜地夸獎女郎:干得好!你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獎金。一面命令手下:1208號顧客A的房間可以打開煤氣了!
這歐·亨利式的結尾讓人驚呆。
寫至此,驀然想到當今那些威脅世界的恐怖分子“人肉炸彈”,他們如此“英勇”,是出于對“圣戰”的信仰,還是一種“死后將升天”的希望——這是一種多么邪惡的“希望”!
希望和實現希望的行動,應該是于人類有益的,才是正義的。
我感動于日前見于報端的那則新聞:
2015年12月21日,美國人埃隆·馬斯克創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了一枚火箭,把11顆衛星送上了太空。10分鐘后,這枚火箭從天而降,筆直地回到了地面。BBC評價: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成功。馬斯克是把自己的希望一步步扎扎實實兌現的。他的最終目標是,在下個世紀實現星際移民。
聯想到眼下中國,從上世紀初風風雨雨跋涉過來,在付出無法估量的犧牲之后,今天終于邁上了一條康莊大道。2016年新年來臨,我們的最高領導人向全國人民致辭: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這是祝賀,更是鼓勵,極大地燃起了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