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布里頓與奧爾德堡

2016-02-12 02:38:03安寧
人民音樂 2016年12期
關鍵詞:音樂

■安寧

布里頓與奧爾德堡

■安寧

本杰明·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20世紀中葉英國最富國際影響力的作曲家。他筆耕不輟,大量優秀之作使英國音樂重又回到歐洲音樂的峰巔;他避居一隅,通過一己之力改變了奧爾德堡的文化環境與歷史地位。2015年春夏之交,我應邀前往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BPF)進行了訪學活動。此行使我了解到布里頓與這座小城的關系,近距離地感受到他的平凡與偉大之處。

一、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

奧爾德堡(Aldeburgh)坐落于英國東部薩福克郡,是一座濱海小城。16世紀時,此地曾以造船和漁業而名噪一時。其后的時間里,河道淤塞,傳統行業式微,但怡人的海岸線和愜意的田園風光卻使這一“古堡”漸成為一處度假之所。

1942年,布里頓和皮爾斯(Peter Pears,1910—1986)一道由紐約返回英國,之后的主要工作便是致力于歌劇《彼得·格萊姆斯》(Op.33,1944—45)的創作。據記載,這部歌劇中某些章節便完成于奧爾德堡西郊的斯內普村。①當歌劇于1945年成功首演之后,布里頓沒有留在繁華都市,而是選擇返回奧爾德堡久居。隨后十余年的時間里,他和皮爾斯一直居住在鎮上克雷布街東側背朝大海的一處被稱為“峭壁屋”的住宅里。1957年,他們搬進了遠離海邊的“紅房子”(The Red House),直至離世。1986年,皮爾斯去世后,此處遂成為“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所在地。

“紅房子”是一棟建于18世紀的兩層樓房,因紅瓦紅磚墻的外觀而得名。由于這里曾是布里頓人生最后二十載的居住地,因此被小心地保護起來并僅在每年夏季向公眾開放。布里頓在這里完成了一系列杰出之作:歌劇《仲夏夜之夢》(1959—60)、大提琴奏鳴曲(1960—1961)、《戰爭安魂曲》(1961—1962)、三部教堂寓言劇(church parable, 1964—1968)、歌劇《歐文·溫格雷夫》(1969)等等。這些重要作品的演出與出版,奠定了他作為一位20世紀作曲大師的地位。

位于“紅房子”西側、一步之遙的一處紅磚瓦房便是圖書館,這個框架式結構的空間同樣是由一處廢置的農用建筑改建而成。此處收藏有布里頓、皮爾斯私人收集的圖書、樂譜、音響資料及其他藝術品等,其中僅圖書便有五千余冊。圖書館于1964年音樂節之際完工。改造后的空間足夠容納下小型器樂合奏,有時候甚至具有錄音室的功能,例如由英國歌劇團(The English Opera Group)演出的教堂寓言劇《燃燒的火爐》(Op.77)便是在這里錄制完成的。1976年9月,著名的阿瑪德烏斯四重奏(Amadeus String Quartet)也在此處排練了布里頓的《第三弦樂四重奏》(Op.94),這也是作曲家的最后一部四重奏作品。②

對于遺產等“身后事”的考慮似是人至暮年的舉動,但對于布里頓來說,開始著手處理這個問題則可能與他心臟病的加劇有關。早在60年代時,他已被診斷出患有大動脈瓣膜病。直至1973年4月,在完成了歌劇《命終威尼斯》總譜之后,他才做了心臟手術。在此前后,作曲家已經意識到需要妥善處置、利用他和皮爾斯的那些有形及無形的遺產了。

1973年,在布里頓與皮爾斯的倡導下,以該圖書館為基礎成立了“布里頓-皮爾斯圖書館信托基金”。圖書館于1976年夏季面向一些來訪者以及“布里頓-皮爾斯高級音樂學校”的學生開放。1980年5月16日,在擴建了一間閱覽室后,“布里頓-皮爾斯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布里頓去世后,1977年,在其友人(多數是該圖書館信托基金的受托管人,此外還包括諸如伊莫珍·霍爾斯特③等)的共同參與下,“布里頓-皮爾斯圖書館信托基金”正式更名為“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至2013年布里頓百年誕辰之時,隨著新落成的檔案館對外開放,標志著作為慈善機構的“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在保護、研究、利用、推廣等方面的卓著成果。現在,“紅房子”、圖書館、檔案館這“三駕馬車”雖分屬不同功能,但同歸于“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麾下。

作為當今英國最重要的音樂研究中心之一,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致力于對布里頓作品的研究與推廣,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及與社會大眾分享他們的私人收藏品。由于布里頓成名較早,余生逾三十載的時光基本是在奧爾德堡度過的,且無子嗣親屬等參與遺產事務,因此該基金會所保存的資料和藏品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極具研究價值。

檔案館位于“紅房子”東側,是一棟專為紀念布里頓百年誕辰而建的紅磚外墻的建筑物。館內恒溫恒濕的庫房里保存著布里頓和皮爾斯的珍貴檔案資料及部分私人收藏。最初的資料一部分由圖書館轉移而來,后經不斷整理、擴充而使之成為目前世界上保存布里頓研究資料最豐富的機構。作曲家的創作手稿自然是這里的“鎮館之寶”,此外還包括腳本手稿、樂譜手稿、書籍、信件、照片、音樂會節目單、新聞剪報、舞臺和服裝設計方案、錄音及膠片資料等,還有關于布里頓創建的英國歌劇團和奧爾德堡音樂藝術節的大量資料。這些豐富的藏品與資料使該檔案館成為當今世界公認的國際布里頓研究中心。

眾所周知,手稿研究是音樂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實證研究之基礎。但囿于各種因素,國內西方音樂研究中的相關領域不僅是空白,而且短時間內較難出現有說服力的成果。直視這個尷尬的現狀,不得不說對于一手資料的占有乏力是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在對待這些“遺產”的態度方面,在如何保護、研究、利用這些“遺產”方面,國內學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長。④

基金會的這些寶貴資料與各種藏品由一支專業的團隊進行維護與管理,并面向社會大眾無償開放。這種科學規范的管理方式以及奉為圭臬的工作態度,可能與早期基金會成員均來自布里頓、皮爾斯的“朋友圈”有關。作為布里頓的朋友、研究專家,英國學者唐納德·米切爾(Donald Mitchell)⑤便是信托基金的早期受托管人之一。1986年時,他又成為“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的總監。在基金會確立過程中,參與相關工作的還包括伊莫珍·霍爾斯特、布里頓后期的音樂助理羅莎蒙德·斯特羅德(Rosamund Strode)等。她們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與作曲家長時間的親密接觸,使得這種愛屋及烏的情感色彩延續到以后對廣義范圍內的“遺產”的保護上。⑥

在專業性研究之外,基金會的主要工作便是在普及教育方面——面向社會大眾周期性舉辦的合唱、講座、演出等活動多不勝數。訪學期間,正值奧爾德堡音樂節舉辦之時。許多游客來到這個小城,“紅房子”是他們的必經之所。除了要向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必要的引導、講解等服務外,基金會的專家學者們還針對每年音樂節不同的側重點組織講座、展覽等。由于本屆音樂節的重點是舞劇《塔王子》,為充分了解這部作品的風格及內涵,專門由基金會的三位專家學者舉行了一場座談會式的講座,向大家闡述、解讀這部不太被眾人所了解的作品。此外,音樂節還特意設計了四次佳美蘭音樂的講習活動,也是由基金會專家進行組織和現場講解的。

二、奧爾德堡音樂節

1948年6月5日,由布里頓、皮爾斯倡導創辦的首屆奧爾德堡音樂節拉開了帷幕,此后每年舉辦一次,范圍逐漸擴展至詩歌、文學、戲劇以及藝術講座與展覽方面。在以后的時間里該音樂節不僅成為布里頓許多作品首演之地,而且還成為影響英國乃至歐洲音樂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了眾多一流音樂家來此演出。

2015年時,奧爾德堡音樂節已經進行到了第68屆。當年的藝術總監是法國音樂家皮埃爾-勞倫·埃馬德(Pierre-Laurent Aimard,1957—)。他早年曾是梅西安夫人伊芳·蘿麗歐(Yvonne Loriod,1924—2010)的學生,曾于1973年榮獲梅西安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是亦因彼,埃馬德后來成為布列茲⑦、施托克豪森、利蓋蒂等許多現代作曲家作品的首演者——他為里蓋蒂錄制的兩卷練習曲在世界范圍內廣受好評。作為當今樂壇一位重要的鋼琴演奏家、室內樂演奏家、現代音樂的推廣者,埃馬德自2009年起便成為奧爾德堡音樂節的主導人物。

本屆音樂節前后包含了三個周末共17天的時間。期間,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多達57項,甚至有一天的活動安排有6項之多。如此密集的日程表中既有一般音樂節上常見的音樂會、大師班等,還有一些較為獨特的內容,如面對面活動(6次)、傳記電影(5次)、座談會及講座(5次)、佳美蘭講習(4次)、展覽(3個)、音樂節遠足(2次)、專為音樂節而做的禮拜儀式(1次)等。

音樂會中所涉及到的作曲家和音樂形式十分豐富,幾乎遍及16世紀以來西方音樂史中的代表:從威廉·伯德(1540—1623)、約翰·道蘭德(1563—1626)到普賽爾、亨德爾,從巴赫、貝多芬到瓦格納、勃拉姆斯,從德彪西、拉威爾到斯特拉文斯基、埃利奧特·卡特(1908—2012),從文藝復興的琉特琴歌到馬勒的藝術歌曲,從肖邦的《前奏曲》到西貝柳斯的音詩,從莫扎特的《安魂曲》到梅西安的弦樂四重奏,琳瑯滿目。盡管如此,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節之一,奧爾德堡音樂節的獨特之處并不僅限于此。

縱覽本屆音樂節,“一個特色,兩個重點”的特點尤為突出。“一個特色”是指該音樂節對現代音樂的推廣與傳播。在全部31場音樂會中,僅有7場完全沒有20世紀作品(含兩場在教堂里舉行的音樂會),其余的演出中少則一曲,多則全部都是現代音樂作品。更有甚者,按傳統慣例于音樂節開幕后首個周日舉行的節日禮拜儀式中,上演的也是英國當代作曲家彼得·迪金森(Peter Dickinson,1934—)現代風格的《啟示錄彌撒》(1984)。該作品由各種打擊樂器伴奏,完全不似傳統宗教音樂之音響。在過去的幾百年里,雖然音樂的表現、表達方式不斷變化,但有些東西卻是一如既往的(甚至是一成不變的),音樂具有表現、表達一些“所指”的能力是不變的。潘德列斯基曾有一番關于音樂本質的看法,非常準確地道出了音樂風格變化中的不變之規律:“關于一首音樂作品風格之基礎的一般原則,關于展開的邏輯性和簡潔性的一般原則,關于體現在作曲家寫在紙上的音符中的音樂感受之完整性的一般原則永遠不會改變。好的音樂這一概念今天所指的與過去歷來所指的完全相同。”⑧

音樂節開幕第一天的重頭戲是英國當代作曲家哈里森·伯特威斯爾(Harrison Birtwistle,1934—)創作的兩部室內歌劇《通道》(The Corridor)和《治療》(The Cure)。前者首演于2009年的奧爾德堡音樂節,后者在本屆音樂節的演出則是其世界首演。⑨由于這兩部歌劇均為獨幕,且都是40—50分鐘左右的長度,因此采用了雙聯劇的演出方式。除此之外,兩部歌劇存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為兩位歌者(女高音、男高音)和六位樂手(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豎琴、長笛、單簧管)而作的室內歌劇(chamber opera)題材都與希臘神話有關:《通道》以奧菲歐帶領優麗狄茜離開冥府為故事背景,《治療》則采用了美狄亞使用魔法幫助父親返老還童的情節。作為英國音樂復興之路上的最近一個環節,伯特威斯爾無疑是繼布里頓、蒂皮特之后的杰出代表。盡管他已年逾八十,但其音樂的流暢感及與戲劇內容完美結合后所形成的表現力,使作品洋溢著一種獨特的、成熟的風格魅力,賦予了兩個神話故事以超越傳統方式的神秘感與不可思議的啟示意義。⑩

現場聆聽了這兩部歌劇作品后,使人感覺以往使用“探索”“嘗試”等字眼來形容所謂“先鋒派”的創作可能是對西方20世紀音樂的一種“誤解”。換言之,這種停留在教科書里的思維其實難以描繪當今歐洲對20世紀音樂的態度。因為,當“探索”“嘗試”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時,它便具有了時代之特點的屬性,由此而產生的音樂及藝術風格自然就是這個時代的聲音。

“兩個重點”則是指本屆音樂節分別圍繞著布里頓和布列茲展開了相關的主題活動。

布里頓是奧爾德堡音樂節永遠的主角:共有6場音樂會及5場相關活動(如傳記電影、座談會及講座、展覽等)涉及到他。在本次音樂節上演出的有歌曲、整理改編的民歌,歌曲集《催眠曲的魅力》(Op.41,1947)、戲劇康塔塔《菲德拉》(Op.93,1975)、《四首大海間奏曲》(Op.33a,1945)、第二弦樂四重奏(Op.36,1945)以及舞劇音樂《塔王子》(Op. 57,1955—1956)。本屆音樂節的壓軸大戲便是《塔王子》,因此關于布里頓的主題活動主要圍繞該作而設置,計有4次相關的活動。布里頓與皮爾斯1957年的亞洲之旅是促使這部作品誕生的原因之一,異域風情與文化以及巴厘島音樂、佳美蘭音樂等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這部舞劇音樂中,作曲家使用了這些來自東方的音樂元素,使作品的整體音響和藝術風格充滿了想象力。

作為影響了20世紀音樂發展的“巨擘”之一,布列茲自50年代以來在歐洲備受推崇,長盛不衰。2015年恰逢布列茲90壽辰,音樂節以此為中心設計了一系列的專題活動:專題影片《皮埃爾·布列茲:生活在當下》、多媒體音樂會《一個皮埃爾的夢:皮埃爾·布列茲的一幅肖像》、講座“90歲的布列茲”等,全面立體地探討他的創作與思想。本次音樂節上共有5場音樂會演出過布列茲的作品,其中4場是專場音樂會,涉及他各時期的近20部作品。如早年的代表作《記譜法》(1945)、《小奏鳴曲》(1946)、《供四重奏用的書》(1948—1949),與序列音樂有關的《結構1》(1952)、《無主之槌》(1953—1955)、《馬拉美隨想曲》(1957),與偶然音樂有關的《第三鋼琴奏鳴》(1957—1963)以及他在領導法國“音樂與音響協調研究所”(IRCAM)之后創作的與計算機音樂創作手法有關的《雙重陰影的對話》(1985)、《爆發—穩定》(1991—1992)、《漂移》(1988—2006—2009)等。

有關布列茲的音樂會中,多媒體音樂會《一個皮埃爾的夢》尤為突出。這場音樂會就像是對布列茲創作的回顧與總結,涉及到作曲家自1945年至2009年間的15部代表性作品。演出現場采用了聲(舞臺上傳統樂器發出的聲響)、光(多媒體影像與舞臺燈光)、電(用電子音樂創作手法完成的部分作品通過擴音系統播放出來)的綜合藝術手段,向觀眾展示了這位叱咤西方樂壇半個世紀的作曲家的創作與觀念。

三、奧爾德堡的布里頓勛爵

縱觀布里頓的一生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他的創作與生活基本可以其回國為界而劃分為兩個時期:前期與奧爾德堡時期。在創作的前期,他主要在家鄉、倫敦、美國等地開展藝術創作,生活相對處于動蕩之中。回國后,他主要的居住地便是奧爾德堡。與此同時,伴隨著歌劇《彼得·格萊姆斯》的成功首演,作曲家也步入了一生創作的成熟期。

與相距僅37公里的布里頓出生地洛斯托夫特(Lowestoft)相比,奧爾德堡是一個更小的小城:沒有火車站,由倫敦至此地沒有直達車,距離最近的車站乘出租車需要30分鐘的路程。如此這般的一個“僻壤”,因為布里頓的到來而改變了“命運”。

布里頓與皮爾斯在鎮上的住所位于鎮中心高街的旁邊,毗鄰最初幾屆音樂節的主要場地“紀念大廳”。之后,隨著音樂節影響力的日漸擴大,此處在容納更多觀眾以及上演大型節目方面捉襟見肘。經過一番考察,布里頓在斯內普村購置了一處廢棄廠房,將其改建為音樂廳,這便是日后的“斯內普瑪爾廷斯音樂廳”(The Snape Maltings Concert Hall)。1967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應邀前往出席第20屆奧爾德堡音樂節,為該音樂廳啟用儀式剪彩并觀看了首演音樂會。自此,該音樂廳成為歷屆音樂節的中心場地。雖然兩年后的音樂節期間,一場大火吞噬了它的屋頂,但值得慶幸的是建筑主體完好。隨后布里頓、皮爾斯再次出面復建。新的音樂廳在進行了加固、強化了消防能力及增加了燈光和擴聲系統后,于第二年音樂節期間啟用,使用至今。

奧爾德堡音樂節也吸引了大量音樂專業的學生前來參與,節目內容與各種大師班活動使他們受益良多。1972年,音樂節專門舉辦的第一次大師班便吸引了超過一萬名青年學生的到來,此后逐漸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布里頓-皮爾斯管弦樂團”,并開始承擔一些音樂節的演出任務(本屆音樂節壓軸大戲《塔王子》的音樂會便是由這支樂隊擔綱演出任務的)。至1977年,布里頓-皮爾斯高級音樂學校正式成立,安家于斯內普瑪爾廷斯音樂廳附近的建筑里。由這里的學生組成的管弦樂團周期性地舉辦各種演出活動,并固定在每年的音樂節中演出。

受益于布里頓的國際影響力,上世紀中后期許多國際級音樂家均參與到音樂節的演出中,如俄裔美國小提琴家梅紐因、蘇聯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鋼琴家里赫特,德國男中音歌唱家菲舍爾·迪斯考,奧地利鋼琴家布倫德爾,英國次女中音歌唱家詹妮特·貝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烈·普列文、西蒙·拉特等等,紛紛成為奧爾德堡的“座上客”。

在本屆音樂節上,藝術總監埃馬德除奉獻了一場獨奏音樂會外,還與其他音樂家一起演出了5場室內樂及合奏音樂會。此外,伯特威斯爾也親臨歌劇首演現場,英國當下最著名的作曲家喬治·本杰明(George Benjamin)也奉上了自己的作品,并指揮演出。其他如已逾七旬的英國指揮加德納爵士(Sir John Eliot Gardiner)、次女高音愛麗絲·庫特(Alice Coote)、作曲家指揮家奧利弗·克努森(Oliver Knussen)、德國小提琴家伊莎貝爾·弗斯特(Isabelle Faust)、德國假聲男高音安德瑞斯·修爾(Andreas Scholl)、加拿大鋼琴家路易·洛蒂(Louis Lortie)等古典音樂界的名人皆云集于此。同時,BBC交響樂團、倫敦小交響樂團、皇家音樂學院曼森室內樂團、馬勒室內樂團、蒙特威爾第合唱團,以及馬賽克四重奏(Quatuor Mosaiques)、多利克四重奏(Doric Quartet)、迪爾蒂瑪四重奏(Quatuor Diotima)、阿卡迪亞四重奏(Arcadia Quartet)等活躍于歐洲的團體都有多場音樂會的演出。

這場古典音樂的“饕餮大宴”每年6月間準時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古典音樂愛好者、現代音樂推廣者與研究者受益其中。此外,音樂節最直接的受惠者便是奧爾德堡的居民。

布里頓的許多作品首演于奧爾德堡,這其中尤以舞臺戲劇作品最為引人矚目。在他全部17部此類作品中,除輕歌劇《保羅·班揚》(1941)于紐約首演外,其余作品中有8部首演于奧爾德堡音樂節。在這些作品的演出中,其中的有些合唱,甚至一些角色均由當地合唱隊和鎮上的普通居民來擔任。另一些作品如《掃煙囪的孩子》《諾亞的洪水》則完全是為了業余音樂愛好者而作、為了孩子們而寫的,演員自然也是由當地的孩子們來擔任。聯想到布里頓所作《青少年管弦樂指南》11○的舉動,就不難理解他的創作思想了——這是一種與巴赫、興德米特等作曲大師相似的觀念:希望音樂為普通人帶來快樂。

對布里頓的歌劇成名作稍作了解便會知道,其實奧爾德堡就是《彼得·格萊姆斯》中那個貧窮、陰暗、充滿戾氣的“自治鎮”。歌劇中,孤傲清高、與所有人為敵的格萊姆斯被同樣狹隘的小鎮居民視為“異類”,而成為一個“局外人”,最終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與小鎮人的矛盾。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為善的布里頓積極投身于社區生活中,通過一己之力,改變了奧爾德堡的文化與生活環境,不僅使這個小鎮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古典音樂的一個重要根據地,而且有力地推動了現代音樂的普及與傳播。布里頓身后留下了價值166.4萬英鎊的遺產(不包括版稅)。皮爾斯去世后,其遺產也依愿合并入基金會。12○時至今日,無論是奧爾德堡的居民,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古典音樂的愛好者、現代音樂的研究者們,都在享受著這份豐厚的“紅利”——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和奧爾德堡音樂節仍然在依靠布里頓的作品版稅開展相關活動。

由于這些杰出的貢獻,1953年,布里頓被英國皇室封為榮譽侍從;1963年,被授予“奧爾德堡自由公民”的榮譽稱號;1965年榮獲被視為英國國家最高榮譽的特勛勛章;1976年,被女王授予男爵爵位和世襲貴族稱號(Lord Britten of Aldeburgh),從而成為英國第一位被封為終身貴族的音樂家。

功成名就之后的布里頓在三十余年時間里,為小城奧爾德堡創辦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國際音樂節、建造了一座音樂廳、創建了一個高級音樂學校、為鎮上的學校捐建了一間音樂教室、留下了一所一流的音樂研究中心,最后,他的一生所得——無論金錢還是其他財產全部留在了這里。

夫子云,“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必也圣乎!”布里頓在英倫一隅平凡而偉大之作為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的。

①Michael Kennedy:The Master Musicians Series:Britten,J.M.Dent &Sons Ltd.,London,1981,p.41.

②Nicholas Clark:The Building of the House:A History of The Britten -Pears Library,Aldeburgh,1963-2009,Library and Information History,Vol.27 No.3,September,2011,p.169.

③伊莫珍·霍爾斯特(Imogen Holst,1907—1984)是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Holst,1874—1934)的女兒,也是一位作曲家、指揮家。自50年代起,她便擔任布里頓的音樂助理之職;60年代初起擔任奧爾德堡音樂節藝術指導直至去世為止。1978年,因杰出貢獻而榮獲大英帝國勛章。

④近年來,隨著國內音樂學、音樂分析等相關學科建設與發展的不斷深入,在中國音樂領域內的手稿研究出現了可喜的進展,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相繼問世,如:劉涓涓《思維的印記——羅忠镕〈第四弦樂四重奏〉手稿研究》,載《音樂研究》2012年第2期;錢仁平、唐榮、諶碧雯《對桑桐先生〈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手稿研究與音樂分析》,載《音樂藝術》,2016年第1期,等等。

⑤1952年,由英國學者唐納德·米切爾和漢斯·凱勒(H.Keller)編輯的《本杰明·布里頓:專家們對他作品的評論集》(Benjamin Britten:a Commentary on his works from a group of specialists,1952/1972)出版。這是布里頓早期研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文集。米切爾深受布里頓信任,他還是后者《書信集》(Letters from a Life:The Selected Letters and Diaries of Benjamin Britten,Ⅰ,Ⅱ, 1991;Ⅲ,2004.)的編輯者之一,曾出版過多部關于布里頓的研究專著。相關信息參見拙文《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布里頓兩部歌劇中“性取向”問題的國際研究現狀及方法》,載《音樂研究》2009年第2期。

⑥1984年3月9日,伊莫珍·霍爾斯特于奧爾德堡去世。她被葬于圣彼得和圣保羅教堂的墓園,位于布里頓、皮爾斯墓地的后排,如同生前那樣,與他們緊鄰在一起。

⑦埃馬德在早年職業生涯的開端便受惠于布列茲,成為他領導下的國際現代室內樂團(The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的一員。

⑧彼得·斯·漢森《二十世紀音樂概論》(下),孟憲福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233頁。

⑨伯特威斯爾與布里頓及奧爾德堡音樂節的淵源較深,其早期歌劇代表作《龐奇和朱迪》(Punch and Judy,1966—1967)即是奧爾德堡音樂節的委約之作,1968年由英國歌劇團首演于該音樂節。

⑩對希臘神話故事的偏愛是伯特威斯爾創作的特點之一,此前曾于1987年為他贏得格文美爾古典作曲大獎(Grawemeyer Award)的三幕歌劇《奧菲歐的面具》(The Mask of Orpheus,1984)也采用了相似的故事背景。1998年時,譚盾也曾以歌劇《馬可·波羅》贏得此獎。

11○為適應快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布里頓-皮爾斯基金會還利用《青少年管弦樂指南》的音樂專門為7—11歲的孩子開發了一款APP,幫助孩子們了解管弦樂,引發他們的興趣。

12○Michael Oliver:Benjamin Britten,Phaidon Press,London,1996, p.211.

安寧 博士、教授,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 張萌)

猜你喜歡
音樂
開啟你的音樂之路
奇妙的“自然音樂”
鳥的音樂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0
他用音樂懸壺濟世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50
黑暗中的她赤著腳,隨著音樂起舞……
電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0
音樂從哪里來?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能播放189種音樂的可口可樂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13
音樂類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
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午夜国产小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视频二|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九九热在线视频| 全部毛片免费看| 欧美一区福利|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国产毛片网站|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91精品|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91九色国产porny|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日本| 日韩美毛片|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福利免费| 亚洲国产黄色|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毛片在线播|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色成人综合|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毛片卡一卡二|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91精品视频播放|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动漫h|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基地| 有专无码视频| 91热爆在线|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第一页| av在线无码浏览|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 偷拍久久网| 污视频日本|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激情综合激情|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就去色综合| a天堂视频在线|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亚洲a级毛片|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