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信用中心
信用建設的“六個全覆蓋、兩個翻一番”
——《浙江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有關指標解讀
浙江省信用中心
《浙江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在全國范圍內首創提出了信用建設指標體系,共由8項指標組成,其中6項為約束性指標、2項為預期性指標。概括起來講,“十三五”信用體系建設就是要實現“六個全覆蓋、兩個翻一番”。
信用代碼全覆蓋。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編辦、民政、工商等登記管理部門賦予法人和其他組織唯一且終身不變的身份標識代碼,共18位,由登記管理部門代碼(1位)、機構類別代碼(1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6位)、主體標識碼(組織機構代碼)(9位)和校驗碼(1位)5個部分組成。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覆蓋率=全省被賦予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法人和其他組織數量/全省法人和其他組織總數。按照國家部署要求,2017年底前,要實現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對全省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全覆蓋。
“雙公示”全覆蓋。“雙公示”是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自作出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雙公示”覆蓋率=已開展“雙公示”工作的縣級(含)以上部門數量/具有行政權力的縣級(含)以上部門總數。計劃“十三五”時期,“雙公示”工作實現縣級(含)以上部門全覆蓋。
失信“黑名單”全覆蓋。失信“黑名單”是指行政、司法機關和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機構,認定有嚴重失信行為的主體名單。截至“十二五”末,有發改、公安消防、民政、地稅、質量監督、旅游、國稅、人民銀行、法院、檢察等10個部門單位發布失信“黑名單”信息,覆蓋率為25%。根據國家要求,2020年末,全省計劃在40個重點行業、領域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實現失信“黑名單”對重點行業領域的全覆蓋。
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全覆蓋。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完整率是指各省級部門實際推送的公共信用信息類別數量占《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明確的應推送公共信用信息類別總數的百分比。截至“十二五”末,各部門對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推送的公共信用信息完整率為70.3%。計劃到2020年末,實現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完整率達到100%。
地方信用網站開通全覆蓋。信用網站是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網站,也是信用信息發布的重要窗口,如“信用中國”網、“信用浙江”網。目前,全省設區市及所轄縣(市、區)信用網站開通率為31%。計劃到2020年末,實現各設區市及所轄縣(市、區)全部建立信用網站(專欄)。
“信用浙江”客戶端使用全覆蓋。“信用浙江”客戶端是指由省信用辦統一授權,供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和單位在行政管理事項中查詢應用相對人公共信用檔案的應用程序。“信用浙江”客戶端開通率=已開通“信用浙江”客戶端的省級部門、設區市及所轄縣(市、區)組成部門數量/全省省級部門、設區市及所轄縣(市、區)組成部門總數。截至“十二五”末,開通率為15%。計劃到2020年末,實現省級部門、設區市及所轄縣(市、區)組成部門全部開通客戶端用戶并查詢應用。
公共信用信息年查詢量翻一番。2015年,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查詢量為2177.6萬次,至2020年力爭達4500萬次以上,預計年均增長15%以上。
信用服務業營業收入翻一番。信用服務業主要包括:企業征信、個人征信、資信評級、市場調查、信用保險、保理、擔保、企業商賬追收、消費者欠款追收、信用管理咨詢等。2015年,全省信用服務業營業收入47.2億元,至2020年力爭超過100億元,預計年均增長1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