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培東:有效處理法治發展中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矛盾
從既往實踐看,特定國家法治的形成、發展、成熟需要經歷漫長的歷史過程,不僅體制、制度的建構和完善需要長時期的經驗積累,社會成員法治意識、法治理念以及全社會法治文化、法治氛圍的形成也需要長時期的培育。在不同時期,法治自身所顯現的狀態以及所承載的社會使命也不盡相同。西方國家法治歷時性經歷或解決的問題,在當下中國卻需要共時性地面對。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需要面對和處理因快速發展而帶來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矛盾。比如:先進的法律制度與相對滯后的法治文化建設的矛盾,嚴格的程序化法律實施和運作方式與相關主體適應能力較弱的矛盾,司法人員職業化要求與司法隊伍素質不相匹配的矛盾等。在這方面,應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著力于實現“四個結合”:一是法治的全面推進與薄弱環節的重點突破相結合;二是有形的制度建設和完善與無形的法治意識及文化培育相結合;三是法律職業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的提高與社會成員對法治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相結合;四是法律運作體系的建設與法律實施的社會基礎建設相結合。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顧培東如是說,《人民日報》,2016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