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良、朱玉梅、馮金良、張海雁
(海鹽縣武原街道統計中心,浙江嘉興314300)
?
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推進統計基層基礎建設
張偉良、朱玉梅、馮金良、張海雁
(海鹽縣武原街道統計中心,浙江嘉興3143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活動單位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增長,經濟門類不斷豐富完善,各類業態層出不窮,在地區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同時,也給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嘉興海鹽縣武原街道統計中心主動適應新形勢,逐步探索出一套統計單位網格化管理的新路子,建立起一張細密完備的統計網絡,統計基層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武原街道的網格化管理起始于2009年。推行這項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四點考慮:
一是作為城關鎮,轄區內企業多、分布散且情況復雜,轄區內共有法人單位約3600多家,產業活動單位近千家,個體經營戶近萬戶,街道對企業管理、服務、監督較為薄弱;二是村、社區在對企業管理、服務、監督過程中分工散、亂,不能較好的形成“一盤棋”;三是在街道管理過程中,黨委、政府所需要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基礎數據不詳實且難有效獲得;四是隨著上級業務部門對名錄庫和服務業統計的新要求,名錄庫維護常態化、實時化,統計工作量劇增與基層統計隊伍的力量薄弱矛盾日益突出。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轄區內企業的服務、管理和監督,有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和體制、機制的理順,實現企業管理由被動轉為主動,從有限管理轉為全面管理,由區域監控轉變為系統實時監控,以利于全面掌握轄區內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情況,為促進街道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2009年10月,武原街道創造性地提出“企業網格化管理”思路,并在全街道范圍內建立起以村(社區)為單元、覆蓋全街道的信息網格體系,實現到位、到點、到人的坐標化管理。
經過近六年的探索與實踐,武原街道企業網格化管理逐漸走出了一條“管理常態化、服務精細化、監控動態化、運作數字化”的路子,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一)建機構,搭平臺,確保工作推進“有力度”
成立了街道企業網格化管理工作及考核領導小組,由街道辦事處主任任組長,分管工業、三產、社區管理的副主任為副組長,統計、安監、工商所、質檢所、土管所、信用社、社管辦等部門負責人為組員。并下設辦公室,由統計中心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統計中心副主任和一名工作人員為街道專職網管員,全面負責業務、考核以及會務等日常具體工作的落實和綜合協調。建立領導小組人員聯村(社區)制度,制定企業網格化管理工作紀律。同時,各村、社區也相應成立了網格化管理工作班子,由支部書記為網格化管理第一責任人,以現有統計員為選配對象任專職網管員,其他村班子人員、社區正式干部為兼職網管員。此外,縣級駐街道有關單位也按各自職能參與網格管理和協調。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部門全力抓、條塊聯手共同抓”的責任體系,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保證。
(二)劃區域,明職責,確保工作推進“有程序”
1.科學劃分網格,做到“層層落實”。按照“網格清、任務明”的原則,以現有行政區劃為基礎,把街道劃分為36個網格,涵蓋21個行政村、15個社區。根據經濟類型的不同進一步歸類,其中,規上企業、危險化學品和涉及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生產經營單位列為一級網格,由街道統一管理;除此以外的生產經營單位和三產服務企業列為二級網格,由所在行政村、社區具體負責。在此基礎上,各村、社區對各自的管理構架作進一步細分,再劃分出若干責任區塊作為網格單元,構建起“街道—村(社區)—責任網格”三位一體的網格體系。
2.明確各自職責,做到“無縫對接”。一是一級網格由街道統計中心全面負責工作的組織實施:負責全街道網格化管理工作的組織,制定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并負責監管規模以上企業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以及涉及安全許可證的生產經營單位,建立規模以上企業基礎數據庫,并實施重點服務和監控。街道統計服務中心具體負責方案的落實及協調工作,強化網格化信息建設,將網格化管理列入日常工作內容,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記錄、有總結;組織召開每季一次的工作例會,每季聯系相關職能部門,研究并協調解決全街道網格化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二是二級網格化管理工作以各村、社區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明確由村班子人員、社區在編人員任網格化管理員,由網格化管理員負責具體工作落實。網格化管理員要建立并完善各生產經營單位的基礎數據臺賬,層層落實工作責任,負責將所有轄區內的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調查摸底,按照“一戶一檔”的模式分別登記建檔,形成本網格內的管理數據庫。按照網格化管理的要求每季上報本網格內的信息變動情況,如企業管理中發現的異常情況及時上報。三是縣級駐街道各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能,積極參與協調,積極配合工作,涉及企業的開業、歇業、變更地址、欠交稅費、重大環境影響事件及時通報給武原街道網格化管理辦公室。
3.落實統計責任,做到“不重不漏”。在網格化管理四項工作內容中,由統計中心全面負責業務工作,具體包括:上門走訪、信息報送、名錄庫建設和統計調查等工作內容。其中,把名錄庫的動態維護作為重點,按照法人至少每季度1次、個體戶每半年1次的要求開展全面走訪,并做好認真記錄(要求單位蓋章或簽名)。及時掌握轄區內企業增減變動情況,杜絕了單位數遺漏、新增單位信息不全、刪減原因與單位現狀不清等現象;同時做好對正常營業單位的常態維護,全面核查期末從業人數和主要經濟指標。各網格每季度上交個體、法人新增、減少及原有“三本臺賬”的紙質和電子版,通過對名錄庫的實時更新,實現了單位不重不漏,基本信息真實準確。
(三)抓考核,重獎懲,確保工作推進“有益處”
街道高度重視網格化管理工作,將企業網格化管理工作納入對村、社區的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兌現考核獎勵,把年終獎勵與工作完成情況掛鉤,杜絕“干好干差一個樣”現象,極大提升了各網格的積極性和共識。
1.明確考核對象。網格化考核對象為村、社區網格化第一責任人,網格化專職管理員及網格化兼職管理員。
2.明確考核內容。半年度考核與年終考核內容包括組織工作、業務(統計)工作、服務工作、特色工作共四個方面。考評基本分為100分,在此基礎上實行加減分制,四塊考核內容占分分別是:組織工作15分,業務(統計)工作45分,服務工作40分,特色工作另行加分。
組織工作方面包括領導重視、人員到位和出勤到會等內容,明確要求將網格化管理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專題會議至少每季度1次;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第一責任人親自聯系服務轄區內重點企業不低于規定數量(其中:本網格內法人100家以下不少于5家,100家以上不少于10家)做到臺賬專用、記錄詳細;配齊與本網格工作任務相適應的人力,確定至少1名專職網管員;保持人員相對穩定,人員調整時及時以書面形式報備;按時參加街道召開的各類會議和培訓,無故不得缺席,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到會,須事先請假并征得同意等。
業務(統計)工作考核分值較多,占了45%,具體要求認真組織上門調查,法人至少每季度1次,個體至少半年1次(以走訪記錄為依據)。走訪臺賬與名錄庫名單相符;上門時間、人員、內容等記錄清楚完整,且與名錄庫一致。信息簡訊至少每三月1篇。名錄庫維護上每季度及時上交個體、法人新增、減少及原有“三本臺賬”(含紙質和電子,缺一扣半),準確反映當期變更情況,單位基本信息真實準確;對正常營業的單位做好常態維護,尤其是期末從業人數和主要經濟指標的全面核查。規下工業抽樣調查、勞動工資統計及時催報,做好網上直報的指導、督促工作。做好其他統計調查工作。
3.明確考核程序。考核工作由街道企業網格化管理工作(考核)領導小組負責,具體由統計中心牽頭組織與實施。考核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全面考核與階段性考核、平時抽查與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結合工作量和實績,對行政村、社區當年度網格化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評價。考核分半年度考核、年終考核、日常評價三塊,其中半年度考核占24%,年終考占56%,日常評價占20%。
在考核程序上分成堅持“四部曲”:一是自查自評。各行政村、社區對照考評標準進行自評打分,同時撰寫工作總結和擬加分事項,第一責任人簽署意見后上交街道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二是業務考評。由統計中心牽頭,相關部門中心按照職責分工,結合平時掌握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分,商定可加分事項,提出初步評價意見報考核領導小組。三是日常評價。結合日常了解的情況,考核組全體成員以無記名方式對考核對象進行評價,并對測評結果進行量化。四是綜合評定。考核領導小組綜合上述各方意見,經集體討論最終確定各單位考核得分及名次。考核結果報街道黨委。
4.明確獎勵辦法。街道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用于網格化考核獎勵。年度綜合獎勵金額計發為(基數獎+規模獎)×綜合考分%,其中,基數獎為6000元。規模以各村、社區走訪臺賬中的實際走訪戶數為依據,規模獎具體額度為:規下工業企業150元/戶,個體工業30元/戶;服務業企業法人30元/戶,服務業個體村為5元/戶、社區為10 元/戶。
武原街道網格化管理推行六年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具體表現在:
(一)基礎夯實,統計整體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實施企業網格化管理,有效改善了基層工作條件和人員待遇,統計工作基礎得到了加強;通過定期安排統計業務培訓,統計隊伍素質得到了提升;通過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溝通,統計服務水平得到了提高;通過密切關注重點企業、行業的發展和運行情況,統計監測預警功能得到了發揮。借助以村(社區)為單元、覆蓋全街道的網格體系,統計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和高效化水平不斷提升。
1.長效管理機制科學有效。通過把統計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建立以工作實績為核心的評價體系,促使各村(社區)引起足夠重視,花時間、花精力去抓好這項工作。并且,專項經費的保障與落實,大大改善了基層工作條件和人員待遇,有效調動了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夯實基層統計基礎。
2.基層統計力量培育壯大。由于村(社區)干部個個熟悉區域情況,“人人參與”網格化管理,經過幾年的實踐,網管員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業務知識和豐富的入戶調查經驗。街道通過加強日常管理和業務培訓,及時以《考核結果反饋》的形式指出個性、共性問題,提出整改意見,逐漸培養起一支基礎扎實、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基層統計工作隊伍。“人人參與”網格化管理也意味著人人參與統計工作,解決了統計工作尤其是大型普查工作量大、調查人員少的矛盾。
3.統計工作基礎堅實穩固。全封閉、全覆蓋、不重不漏、科學合理的網格框架,為各類統計調查包括大型普查區塊劃分提供了依據和參考。并且,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統計普法宣傳,增進了與企業的聯系和溝通,增強了調查對象的配合意識,為順利開展各類普查、統計調查、確保統計數據質量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現場指導和規范企業統計工作,報表遲報率逐年下降,上報質量明顯改善,確保各類統計調查數據質量。
(二)應統盡統,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得到有效體現
1.基礎信息摸實。通過定期走訪全面排摸,各網格對“一戶一檔”數據庫進行有效管理,及時對建制調整或區域發生變化的相關網格進行區域界定和業務交接,明確網格化工作各自管轄區域,重點厘清交叉重疊的區塊,及時完成法人、個體名錄庫等數據資料的移交接管,最大限度避免了名錄庫工作量大、單位變動頻繁帶來的單位戶數缺漏、營業狀態不清、單位信息不全等問題,實現有效銜接、平穩過渡。
2.重點工作體現。充分發揮二級網格的優勢和職能,把統計調查任務作為網格化管理內容落實到相關村(社區),結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認真做好企業挖掘、培育,全力扶持優質小微企業上規模。全面開展樓宇經濟調查。結合海鹽縣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先后組織開展了低小散企業(作坊)情況上門調查、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五個一批”摸底調查、潛力小微企業摸底、電子電器行業、緊固件行業調查等專項調查,為黨委政府進一步規范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拓展企業發展空間,提升產業能力等提供有力的參考。為促進街道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
(三)發揮優勢,街道重點難點工作得到有效解決
1.短板工作補齊。服務業調查作為一項屬地化管理開展較晚的工作,是近年來街道統計工作中的難點。解決辦法是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來推進。從上報及時性、資料完整性和數據準確性三方面,對各承擔調查任務的網格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同時,鑒于規下工業調查的調查對象分布散、規模小、兼職會計為主等因素,充分利用二級網格熟悉本地企業的有利條件做好服務業調查,并將規下工業抽樣調查、勞動工資統計、大型普查和各項統計專項調查也納入網格化管理,努力克服統計工作的短板。
2.服務工作落實。借助“網格式精細化”模式,找準服務企業發展的切入點和結合,主動介入、超前服務。發揮好紐帶橋梁作用,及時發布招工招租信息,協助辦理證照,積極盤活閑置商鋪等服務企業有新內容。遇臺風、大雪等情況做好警示工作。立足轄區實際,組織商戶成功舉辦家紡節、黃金珠寶婚紗精品展示節活動、婚博會等活動。通過經常性的走訪,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突出問題和當前重點要求幫助解決的事項,把政府培育、扶持企業的政策宣傳到每家企業,切實幫助解決或協調解決相關難題,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為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施越霞)
隨筆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