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軼雄
(江西省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46)
?
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探索電子商務統計新思路
曾軼雄
(江西省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互聯網+”行動計劃已上升到國家層面,必將帶動電子商務、網絡零售等新興業態迅速發展。統計工作應順應時代發展,通過政府牽頭,采用區分優先度與模塊化表樣設計相結合的方式;加快健全電子商務統計信用體系的建設實施;做好電子商務線下市場主體數據的評估工作等措施,加快建立與經濟新常態相適應的現代化、新型電子商務統計。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商務統計;創新驅動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行動計劃已上升到國家層面,必將帶動電子商務、網絡零售等新興業態迅速發展。統計工作應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借助“互聯網+統計”深化改革,加快建立與經濟新常態相適應的現代化、新型電子商務統計。
目前,對“互聯網+”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版本。2015年7月國務院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認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關于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將其定義為:“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高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企業界對“互聯網+”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義。比如,馬化騰2015年在其全國人大議案《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中,認為“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的平臺、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從而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阿里巴巴集團則認為,所謂“互聯網+”,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
綜合多種定義,不難看出,“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的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發展、創新提供廣闊的網能平臺。通俗的來講,“互聯網+”就是一種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有機整合的模式,其中“+”后面可以是教育、醫療、社區,也可以是金融、物流、交通等等。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這相當于給傳統行業加一雙“互聯網”的翅膀,然后助飛傳統行業?!盎ヂ摼W+”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在線旅游、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杰作。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創新驅動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特點,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統計部門應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深入研究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要求,理性迎接電子商務帶來的新挑戰,積極探索電子商務統計新思路,努力打造規范高效的統計服務。
1.電子商務統計工作缺乏宏觀政策指導,國家監管。目前,國內電子商務統計缺乏主管機構、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推進,尚未形成常態化機制,沒有開展比較正規的官方電子商務統計調查。目前常見的電子商務統計調查多數是半官方統計調查以及民間統計調查,調查結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受到質疑,統計數據的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2.電子商務的調查對象、調查范圍以及與之相聯系的價值量在界定方面存在困難。在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之間的一些相關企業是通過Internet/Intranet等技術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平臺將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相互作用的完整鏈路,三者既融為一體又相互獨立,要使得三者整合成為可利用的統計數據流,調查對象、調查范圍以及之相聯系的價值量的界定工作仍存在技術困難。

3.電商企業更新換代快,給統計工作帶來巨大挑戰。電子商務是新生事物,其發展速度很快,如近幾年興起的電子紅包、打車軟件、旅游網站、團購網站等電商新事物,其相關數據的統計工作需要考量諸多因素,要充分反映所涉獵的金融、貿易、投資、服務等內容,需構建復雜的統計體系,以及靈活、高效、便捷的統計信息系統,這就給電子商務統計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
4.電商企業對統計工作配合程度低。電子商務企業間的價格戰由來已久,促銷形式更是花樣百出,電商之間的各種模仿也是愈演愈烈。電商面臨競爭者、供應商、消費者等多重壓力,生存空間縮小,十分注重對自己商業信息的保護。信息時代,還有不法分子打著統計部門的旗號騙取企業數據,使得少數電商不理解、不信任統計工作,由此,許多電商對統計工作并不配合,給電子商務統計工作帶來諸多阻礙。
1.政府牽頭,政府統計與部門統計通力合作做好電子商務統計工作。首先,政府應發揮其工作職能,規劃、引導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統計工作,并建立電子商務統計規范,統一標準口徑;其次,政府統計部門建立電子商務統計的制度、方法并組織統計實施;更重要的是,建立部門聯系機制,對于電子商務主管部門,以及所涉及到的金融、商務、交通、外貿等部門,應提前做好相關基礎、重點關注指標數據的統計工作。
2.采用區分優先度與模塊化表樣設計相結合的方式。一是區分優先度,弄清楚不同部門、不同指標的優先度,比如優先衡量重點行業重點電商企業的區域數據,以及重點電商網站的區域數據;先衡量定性指標,然后是定量指標與價值量指
標。二是采用模塊化表樣設計,相互間既有邏輯聯系,每個模塊又自成體系,便于在客觀條件改變后對某一個或多個模塊進行修訂。OECD多個成員國的實踐表明,區分優先度和采用模塊化問卷設計對于電子商務統計是可行的辦法,也是相對比較科學的辦法。
3.加快健全電子商務統計信用體系的建設實施。信用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更是電子商務統計體系中的重要支撐,所以需要強調電商企業與政府統計及部門統計之間的信用與合作。我國應建立和健全電子商務企業信用體系,對于不予配合的電商企業,制定規范統計、誠信統計的政策法規,保證電商企業誠信統計的監管力度,督促工商、稅務、銀行、物價等部門建立企業統計信用檔案,定期公布不良信用企業名單,為確保電子商務企業順利完成統計工作創造條件。
4.做好電子商務線下市場主體數據的評估工作。一是要牢牢抓住重要電商平臺,以電商平臺的企業交易數據作為電商線下企業的數據基礎,輔之以企業物流、現金流等信息流數據作為評估、推算依據;二是要將準確的第三類主體的規模結構數據作為重要基礎數據,更加全面科學地核算相關產業增加值;三是住戶調查中也要增加電子商務用戶調查內容,以便更好地從買方角度反映網上交易活動。
(責任編輯:施越霞)
基層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