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厲
(國家統計局新昌調查隊,浙江紹興312500)
?
市縣調查隊PDA培訓模式新構想——學、研、實踐“一體化”
潘厲
(國家統計局新昌調查隊,浙江紹興312500)
摘要:隨著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大規模推廣應用PDA,市縣調查隊越來越多的統計調查項目采用PDA進行數據現場采集、定位,以及識別轉換。在此背景下,PDA培訓模式的構建事關統計調查工作的效益與質量。學、研、實踐“一體化”的PDA培訓模式旨在根據調查員年齡層次和知識結構對培訓工作的不同需求,以弘揚人的主體性,夯實統計雙基建設為出發點,抓住培訓模式這一實施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PDA培訓;培訓模式;一體化
三經普之后,更多的統計調查業務嘗試使用移動采集終端,如CPI調查、住戶調查、勞動力調查、畜牧業調查、以及黨風廉政群眾滿意度調查等專項調查,等等。特別是國家統計局王保安局長提出的“四個提升中”,要求所有現場調查,全部由調查員手持電子設備現場采數并通過網絡直接報送。PDA在統計調查中的應用價值更加凸顯。如何有效地開展PDA培訓成為關系到統計調查數據質量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當前市縣調查隊PDA培訓模式的選用中,仍然存在著培訓內部功能的缺失與窄化、忽略了培訓對象成人學習的特點、培訓方式單一教條,以及“一窩蜂”地不加變通使用集中培訓等問題。為此,本文在PDA培訓實踐的基礎上,依據現代培訓理論,提出一個有助于PDA培訓模式有效性提升的,學、研、實踐“一體化”的新模式
1.培訓模式結構中的主要環節。在整合了多種培訓模式的基礎上,設計了“一體化”PDA的培訓模式,該培訓模式主要環節如圖1所示:

圖1 培訓模式結構圖
2.培訓模式結構中的實踐流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體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順序進行的五個獨立階段,而是立體交叉、循環的過程引導培訓對象在學習中思考問題,在思考的基礎上付諸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其統計調查業務素養與信息化素質。與此同時,在每個過程的實施中突出培訓對象的自導性,在注重遵循理論流程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員和具體情況構建實踐流程框架,詳見表1。

表1 實踐流程框架

續表
3.授課模式。根據培訓者的年齡層次和知識結構,將培訓者分成人數在5-20人之間不同的學習培訓小組。各小組由1名講解員和1-2名指導員在會場按“圓桌會議”的方式對各小組實施不同層次的培訓,滿足操作員年齡和知識結構的需求,培訓內容也具有不同側重點,信息接受適當,各層次操作員各有所得,促進培訓良性循環,見下圖2。

圖2 “一體化”PDA培訓配置圖
1.突出培訓對象的主體性。“一體化”PDA培訓模式是按照大規模調查培訓的特點和規律,運用模式研究方法,從培訓對象主體參與、培訓多方能力提高的指導思想出發,按照“學習—理念—驗證—提升”的學習理論規律,采用了“理論引領、注重交流、實踐提升、指導反饋”的培訓設計。因此,這種培訓模式所追求的不僅是提升調查對象的業務知識,更是促進培訓對象PDA實操能力的人本化目標的實現;強調培訓對象從培訓中獲取的經驗不僅要促進統計調查業務能力的提高,更應促進其本身信息化素質的提升。這種人本化的目標定位,有效地激發了培訓對象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性,使培訓對象在培訓中成為一個主動的探索者和創造者。
2.培訓內容的多向開拓。“一體化”PDA培訓的內容突破了以往只重理論指導或技能訓練的片面性,同時關注培訓對象基本信息化素質和核心操作技能的提升,實質上就是要倡導“觸類旁通,一通百通”的培訓理念,以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實踐證明,通過培訓促使培訓對象將PDA操作內化為自己對智能終端設備的應用認知,從而自覺地在實際工作生活中運用智能終端設備,才能確保培訓成效深入到自身素質層面,體現在每位調查員日常的、具體的生活工作行為中,最終實現促進調查員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的培訓目標。
2014年,國家統計局新昌調查隊開展個體經營戶抽樣調查,對本隊專業人員、鎮街業務指導員以及村社輔助調查員進行PDA實操培訓,采用“一體化”的PDA培訓模式,在培訓過程中,根據培訓對象不同的年齡層次和知識結構,將37名培訓對象分成3個小組進行培訓(分組情況下詳)。
1.分組原則
根據年齡和對信息化設備的熟悉程度,把37名培訓對象分成3個組,每個組5-20人。分組情況如下:
一組,培訓對象:本隊專業人員,人員數量:7人,年齡:25-35歲,狀態:學歷較高,工作經驗豐富,對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接觸較為頻繁。
二組,培訓對象:鎮街統計人員,人員數量:14人,年齡:25-40歲,狀態:學歷較高,對智能終端設備較為熟悉,接受能力較強。
三組,培訓對象:村社輔助調查員,人員數量:16人,年齡:40歲-55歲,狀態:部分人員對信息化設備較為陌生,沒有操作智能手機或PDA的經驗。
同時,為每個組配備1名講解員和1-2名指導員,講解員負責調查業務和數據采集全流程的講解,指導員則在講解的間隙,為培訓對象提供咨詢和及時解決問題。
2.分組教學側重點
(1)本隊專業人員組和鎮街統計人員組:該組成員平時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接觸較多,對用戶注冊和數字鍵盤掌握較快,完成任務“注冊用戶”和“登錄程序”也好。于是在培訓中就把終端管理和登錄程序的講解速度適當提快。著重講解底冊查找、數據錄入、數據修改、數據上報等內容。同時在培訓中增加注銷、切換用戶,PDA日常維護等內容的講解,幫助本隊專業科室以及鄉鎮(街道)培養起自身的技術支撐力量,更好地統籌工作安排,保證統計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2)村社輔助調查員組:該組成員信息化素質普遍較差,平時基本沒有接觸過移動智能化終端設備。因此,在培訓中除講解速度放慢外,重點講解開機/關機、音量調整、流量控制、數字鍵盤、手寫板等基本操作,學會了PDA基本操作后再循序漸進,將整個數據采集流程分成“認識PDA-注冊用戶-登錄程序-查找底冊清單-錄入調查數據-備份上報數據”六個步驟,每一個步驟完成后,都要求該組PDA操作員實際演練,并由指導員當場解答疑難問題,使之充分掌握每一個步驟的要點。講解完后,由該組講解員和指導員帶領,在試點小區根據事先設定的目標就地開展模擬登記錄入,現場檢驗培訓效果。
3.培訓成效評價方式
實際成效是衡量培訓成敗的唯一標準。
對于本隊專業人員和鎮街統計人員組,可以現場根據設定目標進行檢驗。然后對PDA數據采集工作進行現場檢查和指導,使他們完成從培訓對象到培訓者的角色對換。
對于村社輔助調查員組,除常規培訓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組織本隊專業人員和鎮街統計人員對較為薄弱的調查小區進行上門指導,其目的依然是有的放矢,因人而異,使PDA培訓落到實處,并使本隊專業人員和鎮街統計人員組培訓者在實地指導中磨練自身PDA使用、管理以及維護技能。
1.對調查業務培訓理論的新突破。“一體化”PDA培訓模式提出了“改善培訓模式,提升實踐價值,讓培訓對象成長為培訓者,讓PDA培訓成為統計調查雙基建設的新基石”的培訓理念,這一培訓理念與傳統的統計調查業務培訓理念有著較大的差別,“一體化”的培訓認為,學始于含有雜亂問題的情境。傳統的統計調查業務培訓模式將培訓看做知識的傳遞,將學習看做知識的獲取,而“一體化”PDA培訓模式認為培訓過程中學習與參與同等重要,在講解員統一授課的同時,通過指導員與培訓對象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溝通渠道,培訓者與培訓對象互動增多,消除了大會場式培訓使部分培訓對象感到難以跟上進度的局面,提高了培訓對象的學習效率,對培訓對象保持積極心態有正面激勵作用。
2.培訓功能得到放大。“一體化”的PDA培訓模式的優勢還體現在更有效地促進培訓對象的業務水平,而且應有效地促進基層調查力量的發展,同時也促進培訓師資自身的完善。與傳統統計調查業務培訓的重要區別是,“一體化”培訓是以培訓對象在PDA實操中所面對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式研修,因而首先是培訓者通過實際操作開展實踐,根據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培訓對象實際選擇培訓重點,調整進度,有針對性地給予培訓對象學習任務。同時“一體化”PDA培訓采用“分組”培訓模式,培訓對象上機實踐增多,動手能力增強,數據采集工作自然掌握,缺點錯誤得到及時更正,蒙混過關現象無存。
3.促使培訓理論向培訓實踐的轉化。“一體化”PDA培訓模式的提出,使培訓參與者在培訓中能夠“讓習慣得到反思,讓經驗獲得價值,讓問題得到關注,讓合作生成智慧”。這一培訓目標的實現為理論與專業實踐之間的脫節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案的可能,它關注如何使理論和實踐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融為一體。它克服培訓對象被動接受理論灌輸的局面,而且創造了合作學習、以培訓對象為中心的培訓等許多新培訓策略。在“一體化”培訓模式中由于集中理論輔導和實操階段的內容密度大,培訓對象認知結構又各不相同,培訓對象不可能立即掌握所學知識,因而需要在培訓后,通過采用“實地操作”、“一對一輔導”等環節形式加以消化和理解,使之納入自身的認知結構。
4.強化了培訓資源的整合與充分利用。在推進統計調查業務PDA應用的進程中,不同地域、地區有不同的做法和特點,每個地域、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培訓資源。分組后,小班化的教學組織更加靈活,方便培訓者根據培訓對象的年齡和知識結構,現場調整各小組的培訓對象數量,有利于均衡配置培訓力量。同時,由于“一體化”模式要求培訓者是從資源建設者的角度,以提升基層統計調查基礎的眼光從全局思考一個地方的統計調查業務發展和培訓資源狀況,因而能在培訓中注重培訓對象信息素養的提高,充分發掘、整合和利用基層的培訓資源,進而整體推進市縣調查隊雙基建設。
(責任編輯: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