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利光 (湖南城市學院圖書館 湖南 益陽 413002)
論圖書館法之價值及其實現
湯利光(湖南城市學院圖書館 湖南 益陽 413002)
“圖書館法”是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工具,其貫徹執行是圖書館價值實現的重要手段。圖書館法的價值本質上是一種人文價值、文化價值。圖書館法的價值實現是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人們對圖書館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法律保護過程。圖書館法的價值共識是指人們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必須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是圖書館人普遍追求的目標。
圖書館法 工具價值 目的價值 價值實現
圖書館法的價值是指圖書館法的存在和作用對于人和社會的意義。思考圖書館法的價值可以從圖書館法自身的價值結構,以及它與人和社會的外部關系兩個方面進行。探索圖書館法的價值實現可以從其實現途徑、實現方法以及實現障礙與價值沖突等方面入手。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中國公共圖書館法》)即將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下簡稱《高校圖書館規程》)重新修訂后已于近期由國家教育部頒發并實施,此時,對圖書館法的上述問題進行適當的分析與研究尤顯必要。
給“圖書館法的價值”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這也許比較困難或沒有必要,因為價值文化本身是多元的,且在不同的語境下會表述不一。不過,理解它并不困難,可以從法律結構的角度及價值哲學的層面對它的內涵作一定的分析與探索。
1.1 價值內涵
1.1.1 圖書館法是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規范體系,它本身就是圖書館價值體系的組成部分。
不同國家或不同社會有不同類型的圖書館法,同一國家或同一社會不同類型的圖書館也有不同性質的圖書館法,任何一種圖書館法本身都體現為一定的規范體系。所謂規范,即指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在實踐活動中它表現為一定的價值判斷或價值取向[1]。圖書館法作為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規范體系,它與圖書館價值體系可以說是同根同源,都是為了極大限度地滿足人和社會對圖書館的需要。因此,要正確認識圖書館法的價值,就必須緊緊抓住它與圖書館價值的關系。
從法律結構上看,任何一種圖書館法都是針對某一類圖書館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的有機系統。不同國家、不同種類的圖書館法與聯合國頒布的各種“圖書館宣言”,共同構成了這個時代和社會關于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發展的規范體系。其規范性具體表現在規范圖書館的權利和責任,規范圖書館人的職業行為與道德操守,規范人和社會利用圖書館的方式和程度。對一種具體的圖書館法而言,首先,處于最上層、最具基礎性或普遍性的理念是其“總則”或立法宗旨,它是該圖書館法所確認的基本價值目標; 其次,是圖書館相關機構的設立與職能界定,它是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物質條件;再次,是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相關要求,它是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相關手段;最后,是對圖書館人的行為規范以及人們違犯圖書館法的責任追究等。例如,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從1938年初至1996年雖歷經多次修訂,其基本的價值目標—— 確保公民自由獲取知識信息的權利始終沒有變。不僅如此,它還極力主張圖書館應挑戰各種社會審查[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就明確規定:每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3]。《中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就對中國公共圖書館建設與管理的機構設置與經費保障、政策獎勵、職能規范、資源建設、讀者服務、工作人員要求、法律責任等多方面給予了明確的規定[4]。這些圖書館法都是由一般規范到具體規范所構成的關于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管理的規范體系。同時,已成為了圖書館價值體系重要的內容。
在這里,有一個基本的概念——法與法律的區別,必須予以單獨說明。法是通過法律的不斷形成和改進而顯現出來的關于社會秩序和行為規范的理性精神與價值追求;法與法律之間,是抽象與具體、一般與特殊、應然與實然的關系。盡管在法學界關于“法”與“法律”的關系問題多有討論,且意見迄今還有分歧[5],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圖書館法及其規范體系的整體理解。本文所指的圖書館法也是基于一定的語義環境而言的,圖書館“法”不排除“法律”的含義,而是取二者一致的內容。
1.1.2 圖書館法是圖書館實踐活動客體的重要內容,考察其存在價值不能脫離其主體性背景。
圖書館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作為現實存在的圖書館,不管它是實體的還是虛擬的,都是其物質存在與精神存在的統一體。按照馬克思“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筆者認為圖書館法是圖書館精神的重要內容,它屬社會意識范疇,是圖書館這一社會存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里的社會意識與哲學基本問題中與物質相對的意識不是同一所指[6]。有了這樣的認識,再在此基礎上考察圖書館法的價值時,就不難理解構成其價值條件與依據的主體性原則。
根據已有的研究,筆者認為,圖書館價值是對圖書館實踐活動主客體相互關系的一種主體性描述,它代表著圖書館活動客體主體化過程的性質和程度,即圖書館的存在、屬性和合乎規律的變化與讀者內在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質和程度。因此,考察圖書館法的價值時不能脫離其主體性背景[7]86。圖書館活動的主體性是指人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所享有的權利和責任。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人有自由享有圖書館服務的權利,人也有責任為圖書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2 分類
分析與總結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結合為整體的認識過程或認識方法,正確運用這一方法來分析圖書館法的價值本質,是深刻認識圖書館法之價值的主要方式。盡管在價值哲學里,關于價值的分類有多種參照標準,但筆者認為將圖書館價值分為物質價值、精神價值、圖書館人的價值3種類型最為合適[7]。因為按物質與精神來類分圖書館價值不僅符合哲學認識論的基本規律,而且符合圖書館實際工作,以及人們業已形成的生活習慣。鑒于此,筆者認為圖書館法的價值屬于圖書館精神價值的內容。
在分析圖書館精神價值的基礎上,再對屬于這一價值內容的圖書館法的價值作進一步的細分,筆者認為可以根據當前價值哲學中一種最簡單明了的分類方式進行,即將圖書館法的價值分為圖書館法的工具價值與圖書館法的目的價值兩類[8]。
圖書館法是圖書館人從事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管理的有力工具,顯然它具有工具價值,這應該是一個沒有爭議的結論。不過,對圖書館法工具價值的主體、目的、貫徹實施等問題,許多人尚存在認識上的模糊。例如,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碰到有法不用或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等情況。以我國的《高校圖書館規程》為例,且不論廣大在校學生,就是不少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決策人員,在圖書館建設的許多重大問題上,也很少用它來規范自己對圖書館的行為。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是相關決策人員對圖書館法的工具價值認識不清所致。究竟如何理解圖書館法的工具價值,筆者認為可以從圖書館工具價值的主體作用及其目的兩個方面予以考究。
2.1 主體及其作用
一般認為,圖書館法是圖書館人從事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管理的工具,或者說是政府有關圖書館管理決策部門對所轄圖書館實施管理的工具,表面上看,這似乎沒錯[5]。但是,從價值哲學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既然圖書館價值的主體是人,那么圖書館工具價值的主體當然也是人。說得具體一些,就是指那些對圖書館有一定的認識,并對圖書館存在需求的人,當然包括從事圖書館工作、管理、決策、教育等的人員。事實上,在圖書館價值領域,圖書館人是具有雙重屬性的,他們既是圖書館實踐活動客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圖書館實踐活動主體的組成部分[7]。由此可見,圖書館工具價值的主體實際上是指廣大人民群眾。有一類這樣的人,他們畢生都不去圖書館,對圖書館毫無認識,如那些存在生理缺陷或文化水平極低的人等。即便如此,筆者認為他們仍然是圖書館法工具價值的主體,或者說他們是圖書館法工具價值潛在的主體。圖書館是社會文明的象征,保護弱勢群體的閱讀需求同樣是圖書館人義不容辭的責任[9]。圖書館法要始終掌握在讀者手里,這是圖書館法的工具價值得以實現的一個先決條件。廣大人民群眾是圖書館法工具價值的主體,他們是圖書館事業真正的建設者,要使圖書館事業持續健康地發展,把握這一點至關重要。
2.2 目的及其確立
圖書館法作為圖書館建設與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自然離不開一定的目的,否則,人們就無法把圖書館法當作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管理的工具或手段來使用。圖書館法作為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管理的工具,其目的不是要懲罰違反圖書館法的人,而是要引導人們科學合理地使用圖書館,使人們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追求公平正義、保障民主與自由。圖書館法在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管理中不是第一位的,它只不過是一種手段,即要求社會上的所有人在如何對待圖書館的問題上都按圖書館法的規定辦事,它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了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這也是確立圖書館法工具價值的目的的依據。
揭示圖書館法的工具價值之后,邏輯的導向必然是揭示其目的價值。圖書館法的目的價值是圖書館法已成為人和社會的一種基本需要,人們依據圖書館法來維護自身對知識信息的自由獲取已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種基本能力,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也都將依法進行。圖書館法工具價值與目的價值之間存在嚴密的邏輯聯系,有了工具就要使用,只要使用就是為了一定的目的,沒有目的的使用工具是不存在的,僅有目的而沒有工具手段,也是不可想象的。在現實的圖書館實踐活動中,人的主體性和圖書館價值的目的性密切相關,承認圖書館法的目的價值,實質上就是承認了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人作為主體的現實性。圖書館法的目的價值既是相對的,也是絕對的。
3.1 相對性
圖書館法目的價值的相對性,也可稱之為圖書館法的相對目的價值。在圖書館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基于圖書館建設與管理的某些具體的法律法規,在彼為目的,在此則為手段;或者,在彼為手段,在此則為目的。這就意味著,任何一種圖書館法的價值都是相對某一特定的人群而言的,它是整個社會法制體系的一個方面,圖書館法制建設必須納入整個社會法制體系建設之中。我國即將頒布的《中國公共圖書館法》[4]和已頒布的《高校圖書館規程》[10],事實上就代表了我國政府及圖書館界這樣的理念和實踐。
3.2 絕對性
圖書館法目的價值的絕對性,也可稱之為圖書館法的絕對目的價值,它是基于法律的本質與人的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而言的。圖書館法的本質從根本上講是保護了人們自由平等地獲取知識信息的權利,而人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又是人的本性,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圖書館法的目的是絕對地保護讀者權益,在一定意義上它就是圖書館人的價值的充分展開。
3.3 相對性與絕對性的統一
圖書館法的相對目的價值與絕對目的價值相統一,構成圖書館法整體的目的價值。圖書館法的目的價值要求人們要像關注和尊重人本身一樣關注和尊重圖書館法,把圖書館法也當作一定的目的而不僅僅是手段。在圖書館法的執行過程中,既要牢牢把握其目的價值的絕對性,把圖書館法的發展和完善納入人和社會整體發展和自我完善的目標體系之中,又要充分理解其目的價值的相對性,認可在不同的時代或社會環境下,圖書館法的價值存在差異。認可這一點,也就是認可圖書館價值的多元性,承認在不同的時代或社會,人們的價值觀本身就存在差別。由此可見,圖書館法的價值本質上是一種人文價值、文化價值。
上述關于圖書館法的價值概括,是從價值哲學的角度對圖書館法的價值進行分類的結果,實際上它體現了圖書館價值分類的邏輯架構。在現實的圖書館實踐活動中,圖書館法的價值包含著3個基本維度:一是其內部構成;二是外部聯系;三是內外的統一。
4.1 內部價值構成
從內部結構來看,每一種圖書館法都包括立法宗旨、執法機構與人員、法律保護的主體與核心內容、違法處理辦法等,圖書館法的每一條款都可看作是圖書館界某一方面的價值規范,它體現了一個時代或一個社會的圖書館所追求和維護的某一價值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對一個國家或某一社會階段來說,不同種類的圖書館法都是其價值目的與工具、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這種統一性還表現在各種類型的圖書館法層次分明,內部邏輯嚴密等方面。如果缺少了其中的哪個方面,應該說該圖書館法的功能是不完善的,或未成體系,待修訂。
4.2 外部價值構成
當以圖書館法為客體,從其內部結構來考察它對人和社會的意義時,就有了圖書館法的工具價值和目的價值。然而,僅于此還不夠。因為,對一種具體的圖書館法來說,它的價值大小、質量如何、是工具性的還是目的性的……這些不完全都是由圖書館法自身規定的,而更多的因素是由圖書館法與社會實踐的關系所促成的,或者說是由人和社會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的[5]。因此,圖書館法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不同領域的作用便構成了圖書館法的外部價值體系。
4.3 內部價值與外部價值是統一的
圖書館法的內部價值規定從本質上講,來源于現實社會人們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隨著這一變化的深入,圖書館法理應適時作相應調整。不管如何調整,圖書館法的整體價值目標不會變。因為知識信息的自由獲取是圖書館核心價值的重要內容,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圖書館法的整體價值目標不可能出現矛盾。所以,從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目標來看,圖書館是人類社會不可分割的有機成分,人與圖書館同在,圖書館法內部價值與外部價值是統一的。
圖書館法的價值實現是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人們對圖書館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法律保護過程,對圖書館法的價值進行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有效地實現圖書館法的價值。圖書館法的價值實現也可以說是圖書館人對自身職業的一種理想追求,或者說是圖書館人在一定的法律保護下完成圖書館實踐活動特定目標的現實化,是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社會發展規律的統一。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關鍵就在于如何貫徹使用圖書館法。
5.1 實現途徑
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途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人對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資源及環境設備等物的潛在價值的開發利用,即圖書館物的價值實現,二是圖書館人依據圖書館法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不管是物的價值實現還是人的價值實現,都需要圖書館法來保駕護航。圖書館法的價值實現,不管是基于什么途徑,在其過程中都必須不斷加強圖書館法制建設、完善圖書館管理體制,同時加強圖書館權利研究。
5.2 實現方法與原則
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方法主要包括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創新性與穩定性不分離、民族性與世界性并存等[11]。圖書館實踐活動是一項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社會化實踐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要時刻把握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發展還需要不斷改革創新,但改革創新不能脫離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改革創新本身就是圖書館自然發展的歷史過程。在同一時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圖書館法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等應和諧并存。當然,能有一部統領世界圖書館事業的紀律面世,那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
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原則主要包括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本是人類社會實踐——認識活動中最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則、準則,它們同樣貫穿于圖書館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通過這兩項原則,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真理和價值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的地位,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相關性質和理論意義。
5.3 實現條件與過程
圖書館法價值的實現不僅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同時還依賴于一定的主觀條件[12]。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客觀條件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是指圖書館作為一種人化的自然存在物,即它本身的存在狀態;社會條件是指制約圖書館存在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包括政治體制、經濟實力、文化背景等。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主觀條件是指圖書館的價值實現及其實現程度不僅與圖書館本身結構和存在狀態有關,而且還與讀者的內在知識結構以及需求特征有關。不同讀者的知識結構不同,能力也存在差別,所以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層次也不盡相同。這就是說,圖書館法價值的實現受讀者主觀條件的制約。
圖書館法價值實現的過程可分為社會實現過程和個體實現過程。前者以社會整體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后者以個體的自身發展需要為基礎。
5.4 實現障礙
不管哪一種圖書館法,其價值實現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障礙。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法不依;二是圖書館法自身的可操作性不強。前一障礙主要是圖書館管理者關于圖書館法制的觀念淡薄。在現實的圖書館工作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如提起民法、憲法、刑法等國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時,人們大都能說出一、二,但要是提及圖書館法,許多人只知道有,但很少用它,更談不上如何利用圖書館法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于后一種障礙形式,可以說在當代圖書館法中表現非常突出。具體而言,主要是許多圖書館法的大部分條款只定性不定量,只提要求沒有懲罰措施等。
圖書館法的價值實現障礙主要是就同一圖書館法的貫徹實施而言,圖書館法的價值沖突主要是針對不同種類的圖書館價值而言。二者主體內容不同,但邊界范圍存在細微的交叉。
圖書館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在圖書館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人們的認識或多或少難免出現分歧。應該說,這種分歧是圖書館事業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分歧就有發展,沒有分歧就會停滯不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本就是圖書館人在求同存異的奮斗過程中不斷向前推進的。這種認識的分歧直接導致了圖書館價值沖突的出現。其主要表現是不同國家或民族因各自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圖書館價值沖突。基于這一沖突的宏觀調控只能靠各國政府以及聯合國圖書館專業的管理部門綜合協調完成。
6.1 沖突產生的緣由
圖書館是一種社會存在。任何一種社會存在,在其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價值沖突的問題。考慮任何一種價值沖突,都不能只從社會的某一個層面,或某一歷史階段去分析,而要從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與全球化去探究[13]。在圖書館發展的近一個世紀之內,有許多可驕傲之處,但也有很多未解之謎,并越來越預感到這些未解之謎會有許多明顯的或潛在的危機。當代圖書館人生活在諸如圖書館本質是什么、圖書館研究對象是什么、圖書館會不會消亡等尚未明了或雖已明了但卻難以掌握的模糊世界中,這種狀態即構成了“當代圖書館文化的困惑”或“圖書館價值的沖突”。這一大的文化背景是構成圖書館法價值沖突最原始的動因。
圖書館價值沖突的社會根源是社會基本矛盾。在圖書館人的知識再生產勞動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始終是當代圖書館價值沖突形成的社會根源。具體而言,它體現在圖書館多元價值的存在、圖書館價值主體的多元化、圖書館價值客體的匱乏等方面。除此之外,全球化政治對當今世界圖書館價值沖突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6.2 沖突的形式和內容
不同國家或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歷史傳統,其傳統文化及價值觀,不會輕易地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相反,它與現代社會價值觀發生著尖銳的碰撞。研究圖書館法的價值沖突,不能只揭示其產生的緣由,還要正確把握其存在的形式和內容。
圖書館法價值沖突一般有3種表現形式,一是圖書館行業與相近行業在面對社會及人的作用與意義上出現沖突,這一沖突可以稱之為圖書館價值沖突的外在表現形式;二是圖書館法內部構成要素之間出現沖突,這一沖突可以稱之為圖書館價值沖突的內在表現形式;三是不同國家圖書館法的核心價值觀的沖突。不管是從圖書館的發展歷史來看,還是從同一歷史階段不同圖書館的社會功能來看,這3種沖突形式都明顯地存在著,并且聯系密切、互相牽制。第一種沖突形式從圖書館整體上反映著圖書館存在的意義;第二種沖突形式從圖書館內部結構或者說是從圖書館價值關系的構成要素上反映圖書館內在的活力;第三種沖突形式是圖書館法價值沖突的主要表現形式,其調控遠比前兩種困難。因為不同民族文化價值沖突的調和往往要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
6.3 沖突的調控
對圖書館法的上述3種價值沖突形式的調控可以從如下3個方面進行:一是尊重圖書館價值的多元性,正視差異和對立,尋找統一和共同;二是確立科學合理的圖書館價值標準,尋求圖書館價值沖突的融合與互補;三是正確把握圖書館的科學理性與人文關懷[7]。
關于圖書館法價值沖突的調控,最關鍵問題就是圖書館價值標準的確立。因為確立價值標準的標準到底是什么,這一問題歷來是價值哲學理論思維中的難點。根據以往的研究,筆者認為確立圖書館價值標準的標準最終只能是實踐,是現實的圖書館工作實際,任何人為的確定都有可能失之偏頗或導致圖書館事業的萎縮。把握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沿此思路下去可以發現,只有堅持實踐的觀點、堅持唯物的觀點才能比較徹底地調和當代圖書館法的價值沖突問題,才能確保現代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曾經的教訓是非常慘痛的。可以說,西方國家的圖書館消亡論,其深沉的認識背景是實用主義圖書館哲學指導下的圖書館價值沖突的表現。鑒于此,筆者認為圖書館法價值沖突調控最根本的原則與方法就是要堅持實踐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
6.4 價值共識
圖書館法的價值共識是現實的圖書館法對人的普遍意義。具體而言,它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共享的圖書館精神;二是圖書館人普遍追求的目標;三是圖書館普遍遵循的規則;四是圖書館價值多元基礎上的同一[14]。
圖書館法的價值共識最基本的涵義是從法律上規定全世界所有的圖書館免費向公民開放,人們均可以不分種族、不論富貴與貧窮,自由享受圖書館提供的知識服務等。當然,這是一個理想的境界,要真正實現,還有相當大的難度。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本身就存在傳統文化的差異,其中政治方面的原因是關鍵。盡管如此,圖書館人還是應不懈地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奮斗,圖書館事業就是在圖書館人永不停息的這種奮斗中持續發展的。
圖書館法的價值共識是圖書館人普遍追求的目標,這是更進一步理解圖書館法價值共識的又一方式。質言之,即不同種類的圖書館法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價值理念,這些共同的價值理念對人來說最終是其自由全面發展所必需的、有益的、美好的東西,如“知識信息自由獲取”是圖書館人共同崇尚的價值目標,稱其為圖書館價值共識并不為過。
圖書館法的價值共識,實際上是指人們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必須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眾所周知,“堅持知識自由獲取、讀者服務平等”,“尊重讀者權利與隱私”等,是當今世界不少國家圖書館組織業已宣布的要共同遵守的原則。對此,人們還作了許多具體的探索和總結,這更表現出人們追求圖書館價值共識的意向和意義。
承認圖書館價值的多元性,就理所當然地要求承認圖書館價值的共同性和普遍性。由此可見,圖書館法的價值共識是圖書館價值多元基礎上的同一。筆者渴望能有一部世界通用的“圖書館法”來保護全人類自由、平等地利用圖書館的權利,盡管這種渴望難于變成現實,但當代圖書館人應持之以恒地為之奮斗。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489.
[2]張 靖, 肖 鵬.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的制定與修訂過程[J].圖書情報工作, 2015(4):12-19.
[3]陳維進《.公共圖書館宣言》之人文精神解讀[J].圖書情報論壇,2008(3):18-19.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EB/OL].[2016-03-20].http://www.law-lib.com/fzdt/newshtml/20/20151209170518. htm.
[5]李德順. 如何認識法律的價值[J]. 哲學研究, 2014(4):91-98.
[6]徐先艷.馬克思的社會存在論研究[D].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2008:47-93.
[7]湯利光.圖書館價值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5:48-55,112-144, 290-319
[8]李德順.價值論[M]. 2版.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119-125.
[9]王子舟, 肖 雪.弱勢群體知識援助的圖書館新制度建設[J].圖書情報知識, 2005(1):5-10.
[10]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EB/OL].[2016-03-20]. 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T-PXApr8jY6s3pQuny D7KTJOr_ WaPYWMc2TX4lTCtNVX8Niq7-XBDLv-c4mNhnTH9RhkurIp Sr2Tahkx0xkA6a.
[11]陳章龍.管理價值論——現代管理價值實現研究[D].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2002:73-80.
[12]陳章龍.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沖突與主導價值觀的確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2005:48-54.
[13]陳章龍.論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沖突[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5):5-9.
[14]李德順. 怎樣看“普世價值”[J]. 哲學研究, 2011(1):3-11.
湯利光 男,1965生,現工作于湖南城市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已出版圖書館學著作3部,發表論文30多篇。
On Value and Realization of Library Law
''Library law''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industr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ibrary value. The value of library law is essentially a kind of humanistic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The realization of library law is a legal protection process of people's satisfaction to the library in the library practice. Value consensus of library law refers to the behavior rules people must obey in the library practice, and it is the common goal librarians pursue.
Library law;Tool value; Objective value; Value realization
G250.1
A
2016-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