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利民
推進杭州影視產業跨越式發展
侯利民
近年來,影視產業發展風生水起,在全國掀起一股影視熱潮,杭州影視產業環境得天獨厚,產業發展在激昂澎湃的浪潮中踏浪而行,取得了不俗成績,如何立足現有優勢,加快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產業地位,將是杭州影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杭產影視劇創作、生產勢頭勁猛。2015年在省級衛視播出劇集數量為32部1231集,電視劇年產量和省級衛視播出劇集數均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2015在浙江省立項電影作品53部,出品與聯合出品電影21部,電影作品數量增長迅速,同比增長達187%。《刀尖》《刺客聶隱娘》《我的少女時代》《盜墓筆記》《衛子夫》《何以笙簫默》等電影電視劇成為2015年爆款之作。據統計,目前在杭注冊影視企業有356家,8家實現上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三。排名前50的影視企業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0.64億元,同比增長43.8%。其中,有年產劇集達1000集的華策影視,有被譽為“國內最大紀錄片庫制作公司”的長城影視,還有以制作發行精品電視劇而享譽全國的南廣影視,成功制作《十二道鋒味》等數個優質綜藝節目的藍天下影視傳媒,以及致力于推動中華影視作品走出去的華麥網絡科技和從事影視劇電腦特效、后期制作的時光坐標等一大批遍布影視產業全產業鏈且不斷進取的影視企業,成為推動杭州影視產業快速發展的主力軍。
自2008年《杭州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實施以來,杭州致力于打造“文化人天堂”,目前,大家熟知的莫言、余華、賴聲川、朱德庸、蔡志忠、麥家、崔巍、吳山明、楊瀾、朱海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后以專職引進或開辦工作室的形式落戶杭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和享譽國際的指揮家、作曲家譚盾等25位世界級名人大家也成為了“杭州文藝顧問”。
西溪創意產業園是杭州市最重要的影視產業內容供應出產基地。2015年,園區實現總產值9.6億元,目前已成為國內一流的高端影視原創基地、全國領先的影視產業集聚基地。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合作實驗區杭州總部是國家廣電總局批復成立的“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園區,規劃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億元,將于2017年上半年完工,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重要的、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華流夢工廠”,影視產業的新興行業性孵化基地以及浙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橋頭堡。
缺乏布局全市影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政策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導航儀和助推器。目前杭州只有2012年發布的《杭州市電影院線建設和電影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尚且沒有著眼于全市影視產業發展的政策規劃;已有專項資金金額只有500萬元,與杭州影視產業發展規模及影視產業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很不匹配。從杭州影視產業發展的特點及可持續發展未來考慮,杭州迫切需要產業頂層設計及相應的扶持政策。
影視劇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雖然杭州創作生產了一批優質影視劇作品,獲得了國內外影視獎項,但相較于杭州電視劇數千集和電影數十部的年產量,優質作品比例較低。霸占影視屏幕的和獲獎的就那幾部作品,很多影視作品從創作完成后還未曾與大眾見面就結束了它的藝術旅程,也有很多電影在各大院線“一日游”就下線,這也造成了電影業80%的票房由20%的作品創造的現象,更何況這20%之中又有幾分屬于杭產影視?就比如,2015年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的電影,沒有一部屬于杭產電影。
產業國際化水平不足。雖然2014年杭州就出臺了《關于加快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實施意見》,但收效甚微。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影視產品出口規模約為1200萬美元,而前50的影視企業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就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約1.53億美元),況且出口的對象也多為東南亞、非洲等經濟較不發達地區。在國際上獲得獎項的作品數量也較少,2015年,只有《刺客聶隱娘》等少量作品在境外獲獎。
全國性影視產業載體空缺。影視節展等活動是承載和展現影視產業發展優秀成果和最新作品的重要載體,具有產業“風向標”的重要意義。目前,中國著名的四大電視節、五大電影節沒有一個落地在杭州,也沒有一個在杭州舉辦過。除去年承辦過一次“飛天獎”頒獎典禮外,杭州還沒有承辦過其它全國性的影視產業活動,更沒有落地杭州的全國性影視產業載體,這于杭州影視產業發展水平是不相稱的,也成為了制約杭州影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制定影視產業戰略規劃。國家《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已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建議杭州制定推進影視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政策,將影視產業發展提升到城市戰略的高度。可以借鑒韓國影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為影視產業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的中長期規劃和目標。加強對全市影視產業發展的統一規劃和綜合協調,并把本項規劃納入到杭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年度計劃中。設立專門機構推進影視產業發展,建立并完善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各個階段的總體工作部署以及系列重大專項計劃、重大工程項目等,把影視產業培育為杭州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東方品質之城的支柱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
構建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體系。貫徹落實《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整合現有政策意見中關于影視產業發展的內容,研究制定出臺推進影視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系列政策。從財政、稅收、土地、工商管理、投融資、走出去等方面對影視產業給予重點扶持,打造培育影視產業發展的政策洼地。將現有的電影院線建設和電影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文化創意專項資金中剝離出來,設立影視產業專項資金,并擴大資金規模,作為實施影視產業發展戰略的資金保障。依托杭州銀行文創專營支行等在杭金融機構,不斷創新影視產業融資產品,為影視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充分發揮杭州文創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進入影視產業領域,加大對影視產業的投資力度。
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宗旨。目前,杭州影視產業發展進入到跨越式提升的關鍵時期。杭州影視若想在全國甚至世界影視市場中擁有強大競爭力,必須培育和發展杭州影視產業核心競爭力。首先要保護原創,發掘產業價值的優越性。影視產業發展得好的國家,根本原因是具有嚴格的版權保護制度。其次要堅持中國文化,培育難以模仿的優勢能力。未來中國影視能否對中國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足夠的重視,形成鮮明的文化價值觀,將最終決定其在世界影視產業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三是要培育影視產業鏈,形成產業的自我完善。影視產業核心競爭力由量到質的飛躍最終取決于影視產業鏈的打造與完善。例如,在美國,票房只是其電影收入的一部分,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常常高達電影總收入的70%以上,而國內電影收入的90%甚至95%都來自票房和植入式廣告。
全面推進產業國際化進程。國際化發展戰略是杭州影視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設立影視作品出口專項資金,增加作品出口直接補貼,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杭產影視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積極拓寬出口渠道,搭建國際影視產業服務貿易平臺,促進影視貿易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加大推動影視作品“走出去”。加強與六大電影公司和其它跨國影視企業合作交流,學習先進的影視籌備、劇本開發、拍攝制作等影視制作模式,提升影視制作水平。積極開展合作出品、發行、制作等合拍片,加速延伸影視產業鏈,推動影視產業轉型升級。結合國與國文化淵源,創作影視作品,是提升影視產業在該國影響力的有效途徑。積極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等世界著名影視節展,擴大對外影視交流與合作。
建設專業化影視人才梯隊。好萊塢以“世界電影”形象立足于世界,其制作團隊的多元國際化選擇是保持創作靈感和經營活力的源泉。充分發揮“人才新政27條”、《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等已有人才政策的作用,加大高端影視人才和復合型影視人才引進,開辟高端影視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實施“一人一議”,構建多元國際化影視人才精英隊伍。實施“杭州青年影視人才成長計劃”,鼓勵青年編劇創作,為青年編劇提供資金、法律、市場、場地等服務,凝聚青年編劇人才力量。建立青年導演優選機制,形成發現人才、推選人才的青年影視人才優選培養體系。依托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在杭高校,擴大影視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探索應用性影視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專業影視人才新生力量。充分發揮時光教育、匯眾教育等專業影視培訓機構資源,開展影視特效、后期制作等緊缺影視專業人才培養。
營造優良產業發展環境。充分利用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實驗區杭州總部基地優勢,爭取國家級影視節展落戶杭州,積極培育標志性國際型影視節展活動,建立集版權交易、項目洽談、專業技術人才交流、海外推廣合作于一體的綜合性國際化影視產業平臺,將是提升杭州影視產業水平的必要舉措。此外,建立集影視專業網站、電子刊物、微信公眾號、電視頻道為一體的影視媒體宣傳網絡,使之成為促進杭州影視信息交流與宣傳推廣的重要平臺。籌劃建立影視專業服務機構,為在杭及來杭開展影視業務的企業提供協調溝通、信息咨詢、人才中介、宣傳推廣等全方位一站式免費服務。
作者單位: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