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鴻浩
(揚州市統計局,江蘇 揚州 225000)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方法制度改革的利弊分析
顧鴻浩
(揚州市統計局,江蘇 揚州 225000)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改革實施兩年以來,逐步形成了以“三軌制”運行為基礎的統計方法體系,并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發現新方法制度的先進之處以及仍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本文主要對新舊方法制度在實施中出現的情況做利弊分析,并針對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建議。
投資改革;三軌制;利弊分析
近兩年來,投資統計工作在方法制度的改革中不斷前行。逐漸形成了以“三軌制”運行為基礎的統計方法體系。主要內容包括:1.投資額在500萬元-5000萬元之間,根據項目在地原則,通過“和利時”單機數據平臺進行上報;2.投資額在5000萬元及以上,根據項目在地原則,通過“一套表”數據直報系統平臺進行上報;3.非金融資產統計制度,以“四上”單位為基礎,根據法人在地原則,以“一套表”數據直報系統為平臺,調查單位在非金融資產領域的財務支出情況。
(一)數據采集渠道
新方法制度下,采用“一套表”平臺對計劃總投資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進行聯網直報,借助于現代先進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地加強統計工作各個環節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改變了原來通過單機數據處理程序上報的原始方法,由間接采集數據轉變為直接采集數據,由層層上報轉變為同步共享,實現投資統計生產流程的科學再造和高度整合。
(二)項目入庫方法
由于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采集渠道發生改變,所有50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報表也依托于法人單位上報。為規范項目的上報,真正實現“先入庫,后有數”,新制度規定對全部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的新增、變更和退出都納入名錄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
(三)建立非金融資產統計制度
非金融資產統計主要以法人在地為原則,通過聯網直報系統收集“一套表”法人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建造、購置、非金融資產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財務費用支出。該制度涉及的調查對象包括“一套表”范圍內的所有“四上”法人單位,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資質的建筑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一)改革給統計工作帶來的“利”
1.原始數據質量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行聯網直報后,基層企業直接將數據傳到國家數據中心,實現了數據生產過程中的“兩點一線(企業端到國家數據中心)”。一方面使得數據在上報過程中間各個環節不被干預,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投資原始數據的質量。另一方面,實行網上采集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減輕基層統計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負擔。
2.“先入庫,再有數”進一步規范統計流程。按照“先入庫,再有數”的名錄管理原則,5000萬元及以上投資項目入庫納入名錄庫管理,從源頭保證了法人單位及投資項目的真實性,避免了項目重復上報和打包捆綁上報的問題。而法人單位與項目同時入庫,既為項目建成投產后向“四上”單位轉化提供了依據,也為做好下一步的投資效益跟蹤監測及法人單位再次新增投資項目提供了便利。名錄管理工作解決并規范了項目從投資建設—建成投
產—再次投資這一系列的統計工作流程問題。
3.新建立的非金融資產統計調查內容更全面。一方面調查對象依托“四上”企業,涵蓋范圍更廣。能對更大范圍的單位進行全面的非金融資產類的財務支出統計。另一方面非金融資產統計加入了“無形資產”的統計,彌補了固定資產投資常規統計的不足,與常規統計形成了互補。既能更好滿足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又能拓展投資統計數據的適用范圍和運用前景。
(二)改革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弊”
1.新建法人項目入庫難度增加。新入庫的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需提供多項材料,這些材料收集十分困難。一方面項目實施單位對項目列統不夠重視,不能及時向統計部門提供新開工項目入庫所需資料。另一方面隨著融資體制改革以及加快發展的需要,各地出現了很多BT、BOT項目,這些項目大多數是一邊進行工程建設,一邊辦理相關手續,經常發生項目已經開工而無法入庫的情況。
2.指標計算可操作性不強。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區別于工業、貿易專業有會計報表等有相對完整的資料來源,它的指標來源于設計預算、會計核算、業務技術核算等,按工程形象進度進行填報,需要投資者和建設者共同完成。且形象進度測算不同的工程性質有不同的單價,有的項目往年形象進度和當月形象進度不好分開,實際操作起來很難把握。
3.投資起報點仍然不高。現行的起報點500萬元是2001年制定的。15年過去了,我國經濟發展又站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投資體量和15年前也不再是同樣的數量級,500萬元的起報點也顯得相對較低。從2016年上半年揚州市投資項目來看,計劃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個數占全部投資項目個數的35.6%,卻完成了全市66.2%的投資額(這一比重還在繼續上升)。起報點不高,造成投資較小的項目數量增多,這部分數據不僅對總量數據的影響不大,更由于統計頭緒變多,增加了統計工作量,影響了數據質量。
4.一套表平臺程序開發不足。一方面“企業一套表”直報系統中審核功能不夠完善,造成企業在上報、審核過程中,部分錯誤無法及時發現,或者出現一些無謂的差錯信息,不僅影響最終數據質量,更對企業準確、真實上報統計數據造成了干擾。另一方面,匯總分析功能相對缺乏。目前投資數據匯總分析仍然依賴舊的和利時數據處理平臺,在操作中需要從一套表平臺中將數據導出到和利時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加工匯總,增加了無效工作量,影響了工作效率。
1.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投資統計可像工業、貿易企業一樣,采取“抓大放小,從輕就簡”的原則。在現實統計中,5000萬元以下項目或零星投資雖然個數多,但投資額所占比重小,且不便掌握,為保證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性、連續性,建議計劃投資額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投資實行全面調查,計劃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項目可實行抽樣調查。
2.繼續推行“限上項目”直報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大力推行5000萬元及以上網上直報制度,不斷完善增強直報程序的各項功能,使得程序操作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重點完善對數據分析匯總功能,如計算增長率、貢獻率等,整合各時期、不同口徑的數據,并能通過計算機“生成”一篇固定格式的統計分析,為基層統計人員減輕負擔。
3.優化指標體系,為統計報表肩負。以可操作性高、使用效率高、符合實際需要為出發點,繼續優化投資指標,刪除一些不必要的、計劃經濟色彩過濃的指標。這樣既能使統計人員更好的掌握填報方法,又能避免由于報表中的指標數出多門而造成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相互推諉的現象。
4.明確指標口徑范圍,便于基層獲取數據。
現行的制度當中大部分指標沒有明確收集數據渠道、計入統計報表的時間,建議按照一個項目運作的全過程,明確哪個環節涉及哪些指標,應從企業的哪種資料取得數據,如何進行整理原始數據及填寫統計指標,讓統計人員一目了然。
5.從源頭布置報表,方便項目信息搜集。徹底改變基層統計員盲目找項目的被動局面,讓上報投資報表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和常規工作,建議單位(企業、個體戶)在工商和質監辦理登記手續時把投資簡表(報表)同時布置,明確要求達到投資起報點的投資項目要上報投資報表,從源頭開始對報表報送進行督促和規范。
6.加強行業管理,建立政府考核制度。由于各行業主管部門對行業內的項目情況更為熟悉,可將投資項目按照行業分解到政府各個行業主管部門,由各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本行業項目,定時和統計部門銜接比對項目和數據。并將此項工作以及各行業投資數據情況納入年終政府對各部門的考核中。
(責任編輯:高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