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
(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上海200235)
新智庫環境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程佳
(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上海200235)
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并確定了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為我國的智庫建設提供了新環境,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作為面向社科院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撐服務的社科院圖書館,在自身建設與發展上也遇到了一系列問題。社科院圖書館只有積極應對,密切聯系院情館情,走特色化發展道路,才能實現從傳統圖書館向智庫建設提供知識服務機構的轉型。
智庫社科院圖書館
智庫,又稱思想庫,是指由各領域專家組成、多學科的、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是影響政府決策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1]。智庫的概念起源于國外,我國智庫建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智庫發展的重視,智庫建設事業方興未艾,呈蓬勃向上、繁榮發展的景象。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正式指明了我國智庫建設的方向和目標。2015年1月,中央又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了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了智庫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并納入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被正式列入其中。12月,按照《意見》中關于“實施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規劃”的要求,25家機構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2]。至此,我國智庫建設進入了新階段,高端智庫試點的設立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的道路樹立了先行先試的典范,也為各地各類型的智庫建設提供了新的環境和思路。
自2004年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明確要求“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應主要圍繞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開展應用對策研究,有條件的可開展有地方特色和區域優勢的基礎理論研究”后,地方社科院紛紛向智庫轉型,以期成為為地方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智力咨詢和理論支撐的“思想庫”和“智囊團”[3]。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地方社科院在智庫建設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經驗,例如在25家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機構中,上海社科院成為首批入選的地方社科院。這是中央對地方社科院智庫建設成果的肯定,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地方社科院的智庫建設總體上還相對滯后,與國內外一流智庫相比,各方面都比較欠缺,而高端智庫試點的確立對未來各地方社科院構建新型智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地方社科院向智庫的成功轉型,作為為智庫建設提供文獻信息資源保障和平臺支撐的圖書館,在新環境和新形勢下,自身建設和發展都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
2.1對自身定位與發展方向的生存性挑戰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是為本單位科研人員提供必要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科輔部門,是地方社科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都在本院中處于較為邊緣的地位,這種現象的產生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往往由各研究所資料室合并而來,且受傳統思想影響,一些人認為圖書館工作無非是“借借還還,守好攤子”,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所以早期的工作人員專業化程度較低,有些館甚至淪為院方解決安排崗位的大后方。隨著現代圖書館事業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也開始了信息化建設,館員也有了向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但由于受經費限制、讀者日益減少等現實因素的影響,信息服務邊緣化幾乎成了各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通病。為了擺脫這一困境,近年來,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緊跟本院向智庫轉型的腳步,不斷謀求自身的轉型發展。
在新智庫環境下,目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建設存在著兩種誤區:①將以傳統文獻為主的學科服務與智庫服務對立起來。學科服務與智庫服務二者并非非此即彼、不能共存的關系。智庫建設無法脫離學科知識體系而單獨存在,只有扎實的學術研究,才能為決策咨詢提供智力支持。換個角度來看,智庫服務是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新的生長點,僅憑傳統文獻服務,圖書館很難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相反,如果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積極主動為智庫服務,有所建樹,便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投入。從這個意義上說,智庫服務對傳統文獻起到了反哺作用,可以促進帶動其發展。②智庫服務能力并不完全取決于信息資源的多少。信息化建設是智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是優勢,但也并不是信息資源越多,購買了較多的數據庫就等于智庫服務的能力越強,不能用信息資源的多少來衡量為智庫服務的能力。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參與服務智庫建設是大勢所趨,在新環境沖擊下,必須找準定位和方向,避免上述誤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如果定位不明,方向不清,或者簡單地把服務智庫等同于購置信息資源,則很有可能面臨生存危機。比如可能會將傳統文獻與信息資源拆分,關于信息服務的這部分資源也許會被某些重大課題組所接收。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一旦被拆分,將會支離破碎,覆水難收,重回資料室的老路,從此喪失發展機會。
2.2對館內資源配置和布局的挑戰
圖書館的資源,離不開館藏、人力、空間三部分。新智庫環境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這三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
就館藏資源建設而言,一是經費的使用問題。經費歷來是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矛盾突出的焦點,各館大都捉襟見肘,滿足學科發展需求的傳統紙質文獻的采購已經疲于應付。在向數字圖書館、網絡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各館大都會增加信息化的這部分預算,但面對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的數據庫產品,既有采購經費只是杯水車薪。目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采購經費已愈來愈向數字信息化產品傾斜,有的館甚至絕大部分都用于電子資源的采購。除了如何合理安排經費配置紙質文獻和電子資源比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各館特色資源的建設。當今世界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可能將所有的信息資源收入囊中。信息資源建設是為智庫服務的重要內容,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必須結合院情館情,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資源庫,這才是各館區別于他館、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對已有信息資源進行篩選、研判、整合,結合本院本地研究特色和重點,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特色資源庫,將是新智庫環境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館藏資源建設上面臨的首要而又緊迫的挑戰。
就人力資源建設而言,社科院圖書館作為專業研究機構的圖書館,其性質明顯區別于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除了做好科研服務外,館員還應當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這既是研究型圖書館賦予館員的使命和責任,也是專業圖書館員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目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館員年輕化和專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人都擁有圖書館學、信息情報學和計算機技術的背景,亦不乏碩士博士學歷。人才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發揮這些高學歷年輕館員的專業優勢,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升為智庫服務,甚至是直接參與智庫建設的能力,是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人才隊伍建設中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就館舍空間布局而言,傳統形態的圖書館由于紙質文獻量的不斷增長,物理空間日漸飽和緊張,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空間問題。以天津社科院圖書館為例,該館1987年建成,到2014年,在整體面積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館藏圖書卻增加了20余萬冊,架位飽和與藏書空間緊張問題日趨嚴重,部分學科類目圖書甚至出現新書上架困難的問題[4]。目前,在物理空間無法滿足紙質文獻需求的問題之外,又產生了新的矛盾。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開展,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基本上都開辟了電子閱覽室,起初運行良好,產生了不錯的效果。但當大數據時代到來時,信息資源的獲取越來越便捷高效,讀者不需要特地到閱覽室,用戶在任何地方依靠網絡,通過遠程訪問或移動圖書館等手段都可以獲得想要的資源。于是許多電子閱覽室門庭冷清,讀者稀少,有時甚至出現了工作人員比讀者還多的倒掛情況。一邊是日益飽和的書庫,一邊是幾近閑置的閱覽室,就形成了空間布局上的新矛盾。在新智庫環境下,如何盤活現有空間,提高利用率,是地方社科院圖書館面臨的又一挑戰。
2.3對現有服務方式的挑戰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方式主要是面對面地為科研人員提供文獻資料的借閱以及相關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數字網絡化大規模發展后,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服務方式上又加入了信息化手段,比如信息導航、信息檢索、信息推送和綜合性的參考咨詢等。這些服務方式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信息資源獲取日益便捷,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傳遞功能逐步被削弱,尤其在倡導為智庫服務的新環境下,簡單的文獻借閱、網絡服務等被動式的服務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智庫科研人員的需求,即使是信息主動推送服務也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研究人員的需求。智庫是典型的知識型組織,其最主要職能就是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知識,并提出對策性建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就是通過對知識、數據進行采集、整合、管理和加工,結合中國政治導向的要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形成新的知識、思想和建議。當下,如何創新服務方式,構建適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知識型服務機構,是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亟需應對的挑戰。
3.1找準定位,結合實際,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當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新智庫環境下的建設方向大致有兩種:一是傳統文獻服務和智庫信息服務并重,如上海社科院圖書館就堅持學科服務與信息化建設并重的“雙輪驅動”發展理念,館藏文獻開發和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的智庫服務齊頭并進。文獻開發上,影印出版民國圖書《日本開國五十年史》、點校出版《中國政略學史》,影印再版珍稀西文報刊《密勒氏評論報》并編制了英文索引和研究篇,其中文索引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出版中。信息化建設上,除了加大電子資源購置力度外,還全面升級更新了門戶網站,同時積極參與智庫建設,進入院創新工程序列,組成圖書館創新團隊,負責創新工程數字文獻信息平臺的構建。二是以智庫信息服務為主,傳統文獻服務為輔。有不少館通過機構、人員和資源整合,更名為信息中心或文獻信息中心,如福建、四川、遼寧等社科院,甘肅省社科院圖書館也更名為信息網絡數據中心。從名稱上大致能看出各館的定位與發展方向。2015年3月山東省社科院根據智庫建設和創新工程的需求,在原文獻信息中心、省情綜合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成立省情研究院,主要任務是開展綜合經濟社會調查分析,打造省情研究數據庫和市縣綜合評估中心,并通過對文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服務開發,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擁有“省情研究數據庫”和“文獻信息服務”兩個創新團隊。7月,文獻信息中心調整變更為圖書館,原文獻信息中心就已初步形成了以數字資源為主、紙質文獻為輔的服務格局。“文獻信息服務”創新團隊主要由圖書館人員組成,立足本省,確立了《關于山東省圖書館數字文獻信息平臺建設調研》的課題,促進了本院文獻信息平臺建設,提升了為智庫服務的能力。
無論哪種定位和發展方向,都必須建立在對本院院情、本館館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出適合本館發展的規劃。就智庫服務而言,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結合院、館實際,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3.2合理布局,優化館內資源配置
在館藏資源建設上,要合理使用經費,分配好紙、電資源比例。社科圖書館必須不斷更新館藏文獻資源建設理念,根據智庫建設的需求,結合自身專業覆蓋特點,確立自己文獻資源建設原則,確定文獻資源收藏重點方向和重點內容,有側重地搜集相關文獻;嚴密跟蹤學科研究動向,緊密聯系專業學習及研究的縱深需求;同時還必須考慮館藏的連續性,以及不同學科的研究特點,選擇適當的文獻載體[5]。比如文史哲等對文獻依賴程度較高的基礎學科可以偏向紙質采購,經濟法律等應用性較強,對實時數據、法規條例要求嚴格的學科則可以多購買些電子數據庫。其他暫時無法購置的資源可以通過開放獲取、資源共享、聯盟共建、參與協作等方式獲得。目前,甘肅社科院圖書館已將圖書購置向高價值的經典類、工具類圖書和重點學科傾斜。除了采購紙質文獻和電子資源外,各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建設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特色資源建設應當與智庫服務結合起來,可以是特色館藏的數字化,既方便智庫研究人員利用又提升了自身影響力,也可以是為智庫建設服務量身定做的知識庫。比如上海社科院創新工程數字文獻信息平臺的整體構建框架中,就有關于建設本院及各創新團隊的特色專題數據庫計劃。設想從本院獲得的市社科創新基地項目和國家重大課題開始,建立系列特色專題數據庫,目前擬定首選內容有民族復興中國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網絡安全管理與信息產業發展等。部分已確定的院創新工程團隊數據庫建設項目有青少年發展與社會政策、長三角城市競爭力研究、上海城市史、國際關系、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中心等。這些自建數據庫存儲各創新團隊調研獲得或搜集所得到的原始數字資料,陸續存放,不斷更新,以免課題完成后流失數字資產,為后續研究奠定數字文獻基礎[6]。特色資源建設是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新的生長點,只有推進構筑有特色的館藏資源體系,才能使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新智庫環境下保持核心競爭力。
在人力資源建設上,要注重專業人才和隊伍的培養。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作為專業研究機構圖書館,在人員引進上應當盡量選擇圖書情報、網絡信息等專業化人才,鼓勵館員在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開展學術研究,包括對館藏特色資源的整理研究、結合實際工作的圖書館學研究、智庫服務研究等等。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打造“學習研究型”圖書館氛圍,允許和支持館員走出象牙塔,進行學習交流、考察調研,有條件的館還可以幫助有能力和意向的館員著書立說。在智庫服務上,不僅僅局限于智庫信息服務工作,還應跳出窠臼,主動參與到智庫建設中。在這一點上,江西社科院圖書館走在了前面。該館堅持館研結合,走出書齋,深入基層,直面變化中的省情,迄今為止已完成5份省情調研報告。2013年《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九江市彭澤縣沿江開放開發調查》和2014年《加快縣域發展亟需改革增動力》的兩份專報都獲得了省委書記的肯定性批示。事實證明,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有能力參與智庫建設,在未來應當加強學習培訓,注重館員的素質能力培養,適當通過品評聘考核、績效獎勵等方式建立適應智庫發展需求的人力資源機制。
在空間布局上,物理空間的日益飽和可以通過定期剔舊和圖書文獻交換解決一部分。同時在館藏資源的購置上,明確重點,不斷優化藏書結構,適當增加數字資源購買量,以此來分擔物理空間的緊張問題。在電子閱覽室幾近閑置的問題上,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應結合實際,重新布局。比如可以保留部分閱覽空間滿足有需要的讀者,其他則可以開辟出來作為開放性的多功能公共空間,作為臨時授課、小型會議、學術討論、頭腦風暴的場所,還可以適當添置自助咖啡、茶水機等。此舉不僅盤活了閑置空間,還能滿足智庫研究人員對即時性空間的需求。
3.3改變傳統服務方式,向主動嵌入式方向發展
新智庫環境下,傳統圖書館的文獻服務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智庫科研人員的需求,即使是信息主動推送服務和學科館員的服務模式也不能完全滿足研究人員的需求。社會科學專業圖書館必須探求更為主動、更深層次的“嵌入式”信息服務模式。嵌入式學科服務已成為當前社會科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發展的新趨勢。嵌入式學科服務(Embedded Subject service)作為一種最新的學科服務理念,它完全以用戶為中心,以融入用戶的科研過程、用戶的物理空間或虛擬空間為手段,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最終目標,是當前圖書館學科服務突破瓶頸、迎接挑戰、實現與科研用戶實質性合作的重要途徑,逐步在國內外圖書館學界引起廣泛關注和探討[7]?!扒度胧健毙畔⒎漳J奖绕饐渭兊膶W科館員來,更為深入貼近用戶的科研過程,學科館員的服務模式主要是充當圖書館與學科之間的橋梁,起到相互溝通的作用,而“嵌入式”信息服務模式則更強調圖書館與科研用戶的實質性合作。這里仍以上海社科院創新工程數字文獻信息平臺自建特色專題數據庫為例,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團隊成員一人負責一個數據庫,與創新團隊對接,按專業和項目要求設計結構,收存團隊調研數據、已使用數據和其他相關數據,并替團隊采集關聯數據,直至創新團隊結束項目。這是變被動式服務為主動嵌入式服務的實例,通過主動嵌入智庫科研課題與項目研究方式,了解智庫專家對知識信息的連續性、特殊化需求,并針對智庫的信息需求特點及訪問足跡分析,把握知識源和信息數據背后的規律性特征,同時不斷創新知識信息分析工具和方法,進行挖掘和增值加工,形成信息知識產品,為智庫專家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專業性、個性化的知識服務[8]。新智庫環境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必須從被動的傳統文獻服務方式向主動嵌入式服務轉變,主動嵌入文獻資料采集、信息檢索與信息分析、個性化信息的定制與推送等智庫信息服務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為智庫建設提供更深入、更精確的信息服務,構建適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知識型服務機構。
在“十三五”建設的開局之年,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和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新環境下,各智庫機構都面臨挑戰與機遇。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作為地方社科院智庫建設的信息資源支撐,只有結合院情館情,找準定位,優化館內資源配置,加快特色資源建設,主動創新服務模式,才能跟上各地社科院智庫建設的腳步,走出一條滿足智庫建設知識服務需求,屬于本館特色的發展道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智庫“支柱”。
[1]何星五.政府智庫[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2
[2]25機構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EB/OL].[2015-12-04].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5 -12/04/content_37236099.htm
[3]吳育良.從胡佛研究所的轉型談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智庫中的新定位[J].新世紀圖書館,2012(11):84.
[4]郭登浩.科研圖書館高密度存儲空間緊張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天津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3):62.
[5]王硯峰,周濟.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圖書館文獻采訪模式研究——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系統為例[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6(3):42-44.
[6]王海良,王立偉.地方社科院信息文獻服務創新初探——以上海社科院創新工程數字文獻信息平臺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7):67.
[7]初景利,孔青青,欒冠楠.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3(11):11.
[8]劉愛華.智庫建設背景下黨校圖書館服務轉型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12):98.
程佳女,1984年生。館員,碩士。研究方向:文獻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
G251
(2016-07-10;責編: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