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紅
(沈陽市和平區圖書館,遼寧沈陽110002)
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對策和建議——以沈陽和平區數字化公共閱讀服務平臺建設為例
段秀紅
(沈陽市和平區圖書館,遼寧沈陽110002)
按照創建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精神和要求,在遼寧省范圍內創建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示范項目,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經驗、提供示范作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沈陽和平區在搭建全方位數字化公共閱讀服務平臺方面有著優越性,成為省級示范項目單位之一。從實際工作出發,根據和平區在創建示范項目中的優勢、問題與對策,提出如何延續好示范項目工作的建議。
示范項目閱讀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文化建設目標,闡述和部署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發展的戰略,為今后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的要求,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遼寧省文化廳、財政廳決定開展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創建工作。沈陽市和平區是省級示范項目建設單位之一。筆者結合實際,針對和平區創建省級示范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對策及建議。
1.1創新文化發展模式,率先實現自助圖書館服務
和平區最早實施了東北三省自助圖書館建設工程。這不僅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理念、服務模式、服務手段的重大創新,更以其特殊的新鮮感和服務方便性打造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品牌。2011年和平區投資60余萬元建立了5家數字化社區圖書分館,搭載數字和平信息高速公路網絡,連接數字和平局域網,形成和平區圖書館網絡服務體系,其業務管理集中和平區圖書館。以和平區圖書館為總館,建立了聯合編目中心,實現文獻編目工作標準化和規范化,避免機構的重復設置和人員的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益。各分館實行書刊借閱“一證通”服務,在全區范圍內實行總分館通借通還,打破“各自為陣”的服務模式,提高了圖書館配套服務效能和服務覆蓋率,實現和平區公共圖書館無層級、無差別、無障礙的統一服務,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閱讀空間。
1.2提供文化快車服務,已經形成品牌
和平區圖書館的“文化快車”服務基層活動已形成品牌。服務團隊利用周末、節假日攜帶圖書、雜志、宣傳單深入到社區、公園、廣場等地開展便民服務,已堅持17年,深受廣大居民喜愛。
1.3關注弱勢群體,提供便民服務
和平區圖書館建立有殘障讀者閱覽室,建立了“和平愛心書屋”“翰香易書”圖書超市、魯園農民工勞務市場圖書角等便民服務項目。館員經常深入農民工子弟小學、和平區睿智學校等單位,開展送書上門服務和閱讀指導服務,受到學校老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熱烈歡迎。
1.4延伸講座服務,形成品牌效應
和平區圖書館與區宣傳部、市文化宮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公益大講堂”“四大名壇”等系列活動,在全市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形成了品牌效應。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文化服務模式創新。敢于開辟新路,打破原有講座模式,把講座開展到基層、延伸到社區,深受廣大居民的歡迎。二是創建文化服務品牌。從點到面、從基礎到全方位的講座,逐漸形成點菜式、視聽式、套接式、互動式、講座與慰問演出結合式等不同的活動模式,充分體現了“共享文化資源,構建和諧社會”的獨特作用。
2.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意識薄弱
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認識程度不足。有的人認為把常態性工作做好就行,對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創新意識。
2.2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不足
省級示范項目創建實行動態管理,兩年的創建周期結束后,為進一步鞏固成果、擴大優勢,需要穩定的政策和長效的機制。經費是保障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如果缺乏經費保障將無法正常開展陣地文化服務等系列活動。
2.3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人才資源缺乏
人才保障是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硬件”保障,只有人才跟上去,才能帶動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如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設與管理,需要一支精良的隊伍,以加強技術支持,延伸多層次的服務功能。如果沒有相應的人才隊伍來善后和維護,那么類似的新生事物有可能曇花一現,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和浪費。
3.1示范項目工作的對策
以創建示范項目為契機,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延伸服務領域,擴大品牌影響力。在原有的服務基礎上不斷改進,有所提高。
3.1.1加強創新意識。示范項目的建立除了政府作為投入主體之外,公眾的文化參與、社會的文化責任承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加強全民對文化創新的意識,形成良性的互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化創新服務中,把社區分館納入日常管理機制,帶動社區書屋、學校書屋、企業書屋發展,努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長效機制,鼓勵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3.1.2專業人才培養。通過示范項目整合資源,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文化隊伍至關重要。結合示范項目創建工作,必須根據需要引進專業人才,制定可行的人才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儲備人才。
3.2延續示范項目創新工作的建議
3.2.1增加自助圖書館及數字化分館建設。和平區圖書館現有10臺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完善服務功能,做好后期運行工作,應逐步在圖書館自然外借書庫、綜合外借書庫增加自助借還系統的設施設備,把原有書庫改造成現代化的自助圖書館模式,加大新書采購力度,擴展自助服務空間。力爭在全館實現24小時全自助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在社區分館建設中以總分館制模式實施總體的規劃建設。由總館進行規范標識、集中管理、同一平臺、凸現特色、共享資源。在原5家數字化社區分館的基礎上,加大社區數字化分館的建設力度,增加數字化社區分館的數量,加快社區書屋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2017年全區范圍內實現圖書借閱通借通還的“一卡通”服務。
3.2.2社區書屋評估機制。和平區已于2015年全部完成社區書屋建設工作。為促進社區書屋發展,發揮社區書屋的作用,急需建立社區書屋長效評估機制,定期對社區書屋進行全面的評估,與街道社區文化考評掛鉤。在社區書屋的管理中,把所建社區書屋納入公共圖書館評估體系,整合全區社區書屋、愛心書屋、翰香易書超市等資源,加快和平區特色社區書屋、主題社區書屋建設工作,打造一批有特色、主題新穎的社區品牌書屋。
3.2.3弱勢群體閱覽室建設。在原有殘障讀者閱覽室的基礎上,配備最新的盲人讀物、盲人專用電腦、有聲書籍等設施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讀者可提供二次文獻及上門服務等工作。針對殘障人士開展量身定制的公益講座等文化服務活動。
總之,和平區將以示范項目創建為有利契機,大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創新文化發展模式,以“三個轉變”“兩個創新”為工作目標,以資源共享為原則,大力開展數字圖書館服務,繼續堅持文化惠民、文化為民、文化利民、文化強民,以新思想、新實踐、新階段,凝心聚力,促進和平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發展大繁榮。
[1]項陽.寧河縣創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優勢、問題及對策建設.求知,2013(4):44-46.
[2]創建省級示范項目匯報材料:堅持文化改革創新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3]和平區搭建數字化公共閱讀服務平臺工程規劃.
[4]和平區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區書屋交流發言稿.
[5]蔣松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http://www.ccmedu.com/default.htm.
段秀紅女,1971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館長助理。
G250
(2016-05-26;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