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妤
(遼寧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036)
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模式研究
劉思妤
(遼寧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036)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新技術應用的雙重助推下,高校圖書館發展智庫服務迎來了最佳的歷史機遇。主要采用文獻調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高校圖書館發展智庫服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索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啟智庫服務模式。
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模式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需要處理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想從中盡快分析和提取有用的信息,就需要依靠專業的團隊和設備。現代智庫,英文名稱“Think Tank”,也被稱作“思想庫”,即智囊機構或智囊團,當下在歐美國家政府制定政策和企業制定企劃案時被廣泛應用。在我國,現有智庫機構多數是隸屬于政府部門的各類研究所,研究內容基本以研究國家政策為主。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情報服務機構,積累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信息資源,擁有許多高素質的學科館員,同時可以與院系教師組建科研團隊,完全具備發展智庫服務的條件。目前,高校圖書館正面臨著由于閱讀方式轉變而引發的生存危機,在新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應該及時把握住眼前的機遇,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這一國家戰略指導下,積極開展智庫服務模式創新,為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轉型提供一條可選擇的道路。
近年來,中國的智庫機構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與世界頂級智庫的差距仍然很大。目前,中國智庫在專業化、籌融資以及影響決策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1],而國內普通高校圖書館對于智庫服務建設普遍認識較晚,大多處于理論探討階段,沒有形成全面系統的智庫服務體系。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強和大數據技術的深入應用,為高校圖書館發展智庫服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2.1中國智庫正在邁入大發展時代
2015年1月20日,中辦、國辦聯合公開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迎來了最好的時代。2016年1月27日,《全球智庫報告2015》在全球80多個地點同時發布。該報告由美國賓夕法尼亞高校“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TTCSP)主導,從2007年開始每年發布全球智庫排名,數千名國際專家學者參與智庫提名,然后根據科學系統的標準,通過相對客觀公正的研究方法,形成評定結果。《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共有6846家智庫,其中美國1835家、中國435家、英國288家,是世界智庫數量最多的三大國家。2015全球智庫綜合排名榜單共列及175家世界智庫,有9家中國智庫入圍,排名最高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位列第31名。入圍的中國智庫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政策研究機構,服務對象為國務院和國家制定政策的各職能部門。目前,中國作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智庫數量不及美國的1/4,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普遍不強與智庫建設的落后存在很大關系,中國未來的智庫建設之路顯得任重道遠。
2.2高校圖書館發展智庫服務方興未艾
目前我國共有334個地級行政區,企業數量超過2257萬家[2],對智庫的需求無疑是巨大的。2015年12月1日,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啟動會召開,會議通過了25家首批入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的名單。據報道,首批入選的智庫大體分為4類,其中第二類是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智庫,共12家。入選的高校智庫有北京高校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高校國情研究院、中國人民高校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復旦高校中國研究院、武漢高校國際法研究所和中山高校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這些國內名校無疑走到了全國高校智庫建設的前列。由于目前高校智庫建設基本都是以學科院系為主導,所以高校圖書館對高校智庫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提供館藏資源這一項內容上,作用并不明顯。各高校圖書館的智庫服務建設也紛紛集中在豐富館藏上下功夫,引入種類繁多的數據庫,強化紙質書籍的利用和館藏數字化比例的提高,以期從資料數量上滿足研究需求。實際上,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級信息情報機構,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龐大的信息資源,高素質的師生服務隊伍,不存在教學和科研任務的羈絆,能夠更加全方位地投入智庫服務建設。根據2015年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845所,其中普通高校有2553所。剔除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447所、獨立學院275所、中外合作辦學7所,公辦普通高校有1824所,這些學校基本都建有相當規模并且設施完備的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進行智庫服務建設不僅要有質量,還要有速度,否則很容易在競爭中被淘汰。
2.3高校圖書館的智庫服務建設理論研究現狀
為了夯實本理論研究基礎和了解國內學術界關于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建設的研究內容,筆者于2016年8月8日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總庫中,采用“高校圖書館+智庫”進行篇名檢索,共獲得22篇文獻,其中國家級基金項目成果3篇,省級基金項目成果3篇,校級基金項目成果兩篇,按照發表時間分布為2016年11篇,2015年6篇,2014年1篇,2013年兩篇,2012年無,2011年以前共兩篇。從時間上看,國內學術界關于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的研究在最近4年才剛剛起步,并且在2015年出現了升溫趨勢。在22篇關于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的文獻中,吳玉等3人發表的《基于地方民營企業情報需求的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被引用和下載的次數最多,分別為18次和1064次;而另有12篇文獻被引用次數為0,下載次數從1~251不等,說明目前國內從事此項研究的人還很少。筆者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問題為導向,探索高校圖書館如何發展智庫服務模式創新。
3.1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
目前高校圖書館可以提供智庫服務的對象大致分為4類,一是高校管理層,二是各院系教學科研團隊,三是地方政府,四是地方企業。高校管理層對于智庫的需求,譬如制定學校發展十三五規劃,涉及到全校所有部門的組織協調工作,需要總結過去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成果,分析當前國內外高校的發展趨勢,并結合自身優勢和劣勢,提出符合學校實際的發展規劃。地方政府對于智庫的主要需求來自于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地方企業對于智庫的需求可能涵蓋企業發展戰略、市場分析、技術研發等諸多方面,高校經濟學院、社會關系學院等諸多學科院系都具有強大的理論研究基礎,而高校圖書館要做的就是掌握這些研究力量,了解政府和企業的不同需求,然后將研究任務分配給最適合的研究團隊,并提供相配套的信息資源,以獲得最佳的研究成果。
3.2前瞻性的智庫定位
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對自身發展的定位,大多仍然立足于傳統,以形成圖書外借、書刊閱覽、信息咨詢、網絡服務、文獻檢索、館際互借等環節構成的現代化服務管理體系為目標;以打造藏、借、閱、檢合一、全天候開館全方位開架的服務模式為理念,為實現跨區域文獻通借通還以及數字資源的共享服務而努力奮斗。這些立足于本職工作的服務目標、理念和措施本無可厚非,但卻限制了圖書館的發展轉型。智庫服務建設為高校圖書館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合作與交流副總裁勞倫斯·麥克唐納指出,美國智庫定位可概括為“三個角色”:傳播新理念、新概念,扮演塑造角色;宣傳政策,推動社會參與,扮演支持角色;評估政策,進行政策糾偏,扮演監督角色。如果拿這“三個角色”與高校圖書館進行對比,就會發現高校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定位原來已經有了答案。
3.3提高資源利用率
圖書館作為保存人類文明、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場所,其雛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紀的巴比倫神廟,當時收藏的僅是以黏土制成的泥板,上面是以蘆葦的尖端劃出粗陋的楔形文字,記載了當時的軍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信息,作為當時統治者的個人智庫使用。從古至今,圖書館是歷代帝王、偉大領袖經常光顧的地方,因為這里可以為他們提供治理天下、領導全國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而如今圖書館已是門庭冷落,以遼寧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遼寧大學圖書館為例,最近3年平均每年的借閱量為8萬冊左右,并且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而館藏資料總數達到200余萬冊,并且每年新入庫書籍都在1萬冊以上,館藏利用率非常低下。究其原因,一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獲取信息的渠道和閱讀的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使人們不再依賴圖書館進行閱讀;二是當下的決策者已經無法再憑借一個人的力量去完成一個重大項目決策所需要的各學科知識的收集、分析和理論研究,圖書館的資源借閱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三是缺乏引導,查閱和整理信息資料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信息需求者往往急于看到最后的結果而不注重過程,這就需要專業的館員提供細致精準的信息情報服務。高校圖書館擁有海量的信息資源,百萬冊以上的藏書量和數十個學術文獻數據庫涵蓋了社會、經濟、政治、歷史等諸多方面知識,如果這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那么將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智庫都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可以說館藏資源的利用率高低是衡量高校圖書館開展智庫服務成功與否的一項關鍵指標。
4.1實現兩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制定兩輪驅動的發展思路。建設新型特色智庫,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也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中國的智庫雖然在數量規模上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影響力與歐美智庫差距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科學性、權威性、采集渠道的限制、積累和使用明顯不足造成了國內研究成果的資政作用大打折扣。順應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趨勢,要改變過去的紙本書冊單輪獨行為紙本書冊與數字資源并駕齊驅的新型發展模式。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占據文獻資源和數據,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要處理好紙本資源與數字資源的關系。不丟失傳統,發力數字資源,保持動態平衡。二要處理好文獻“質”與“量”的關系。倡導以“質”為先,在智庫建設中努力為研究人員提供一流、急需、權威、價值高的文獻。三要處理好文獻“購”與“建”的關系。大數據的發展勢不可擋,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一方面需要引進商業數字資源,另一方面也要依據自身條件建庫,便于對智庫已發表的學術成果進行保存及再利用。
4.2由被動型服務向主動型服務轉變
高校圖書館以往的服務目的主要是滿足在校師生的閱讀需求,根據師生的興趣愛好和研究方向進行書籍信息的采集,然后以借閱的方式提供給讀者。網絡時代的到來和數字資源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信息獲取方式,很多師生已經不再選擇圖書館作為信息的來源,更快捷高效的網絡設備和逐漸興起的數據網絡服務商正在漸漸取代圖書館的位置。圖書館必須重塑自己作為信息情報權威機構的形象,從被動型服務向主動型服務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將用戶重新吸引回來。首先,要將現有的館藏按照需求決定供給的原則進行重新規劃,歸納排序后向用戶提供,再根據用戶需求程度有針對性地引入國外學術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其次,加強對引進數據的審核把關,提高數據質量和權威性,這是圖書館和網絡資源對比的一個重要優勢即數據的可信度要明顯高于網絡數據。比如遼寧高校圖書館于2002年5月被聯合國出版署指定為“全托存”性質的“聯合國文件托存圖書館(United Na?tions Depository Libraries,又稱聯合國館藏圖書館)”,成為中國東北地區首家聯合國認定的資料收藏圖書館,這是網絡數據供應商難以企及的;最后,要特別強調用戶營銷和宣傳,擁有再好的產品和服務,如果用戶不知道也是毫無用處的。高校圖書館領導應該走出校園,積極與社會各界取得聯系,加大對政府和企業界的宣傳力度,讓“智庫服務”深入人心。
4.3充分利用高新技術
高校圖書館開展智庫服務,必須實現服務現代化、網絡化、高效化,充分利用智能設備和大數據技術,打造成能夠提供現代化服務的新型圖書館。以遼寧大學圖書館為例,現有各類用途計算機450余臺、網絡服務器9臺、EMC 8TB光纖磁盤陣列一組。館內使用MELINETS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可實現同“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的聯機編目、資源共享。同時,圖書館還為全省各個高校提供部分數據庫的鏡像服務。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有效地提升了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和服務,這些都成為圖書館智庫服務建設的有力保障,但智庫服務建設還需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服務,是人與數據互動的過程。圖書館擁有海量的信息數據,在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處理手段使很多數據失去了有效性。在網絡信息時代,數據的產生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而時效性也更短,能否對海量數據在短期時效內完成采集和分析,是圖書館發展智庫服務需要攻克的第一道課題。近兩年,隨著云時代的開啟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將很大程度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對高校圖書館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云計算跨越式地提高了網絡數據處理速度和讀取速度,而大數據技術則在理論上使任何人都具備了成為專家的可能性,進而催生了人工智能的跨越式發展。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多地接替人類來完成以往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務,從前需要專家進行解答的問題現在在百度上就可以找到答案。高校圖書館要及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基礎設施和運行經費方面向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傾斜;目前IT廠商與信息服務機構的大數據研究、應用已經捷足先登,盡管圖書館有著資源優勢,但在技術方面的劣勢將限制住圖書館的發展腳步,在解決了數據采集和分析服務的問題后,發展基于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智庫服務模式,將成為高校圖書館未來最重要的一項服務創新。
[1]全球頂級智庫150強:中國有7家入圍[EB/OL].[2015-01-23].http://sxyanghao.blogchina.com/2372713.html.
[2]王俊麗.基于云計算的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平臺的構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8):57-60.
[3]陸雪梅.高校圖書館服務新型智庫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16(8):79-82,88.
[4]王鳳滿.我國高校圖書館智庫型服務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23):45-50.
劉思妤女,1981年生。在讀博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與信息管理。
G258.6
(2016-08-11;責編: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