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娜 馬文哲 于 偉
(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 河北 石家莊 050017)
《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與包容性》專案報告解讀及思考
孔文娜 馬文哲 于 偉
(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 河北 石家莊 050017)
ALA發布的《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與包容性》專案報告,定義了公正性、多樣性與包容性的內涵,并提出推動圖書館界公正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建設的相關建議。國內圖書館界需要深入研究和學習專案報告成果,宣揚能夠體現圖書館價值、滿足圖書館職業和用戶需求、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發展理念,建立主體多元參與、互動合作、成果利益共享的制度基礎,營造兼收并蓄、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構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的組織保障,并推進融合調查,項目設計、實施、審計和評估的服務實踐。
《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與包容性》專案報告 圖書館 公正性 多樣性 包容性
面對多樣的利益訴求,不斷提升社會的包容共享與公平正義是現代化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必須秉承的理念。以公正、多樣、包容、開放為本質特征的圖書館在新形勢下,必須更加注重公平及不同群體利益的協調,真正做到效率與公平兼顧;全力破除社會信息壁壘、文化壁壘,推動創新知識成果的共建共享以及文化心理需求的共融共通;為不同文化、語言、信仰和習慣的用戶提供多元包容的文化服務[1],這不僅能形成圖書館知識文化服務的獨特魅力,更是圖書館事業保持整體活力和競爭力的源泉。近年來,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在圖書館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特別是美國圖書館界,對該議題的關注由來已久。2014年春季,美國圖書館協會(ALA)成立“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專案小組”(以下簡稱專案組),致力于營建圖書館更為公正、多樣、包容的服務環境。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專案組在ALA會員及非會員圖書館中開展了3場主題調查,旨在獲得當前及潛在會員關于ALA在重視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方面的評價及建議。其中,主題一聚焦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定義;主題二關注ALA2016年會中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相關議題;主題三則重點調查ALA會議及活動能力[2]。2016年6月,專案組正式發布《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與包容性》專案報告,總結了自專案組成立以來的研究成果,包括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定義,關于發展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相關建議等[2]。對該專案報告的研究有助于國內圖書館營造包容共享、多元公正的服務氛圍及創新服務模式。
1.1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定義
基于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對公正的定義,專案組認為,平等并不意味著公正,真正的公正要在充分認識、考慮個體差異化的基礎上,確保以公正的程序取得公平的結果[2]。由于組織、機構中被邊緣化、未能享受話語權的弱勢群體的存在,使得這種社會排斥的影響體現在政策、程序、實踐的各個層面,因此,公正還意味著通過弱勢群體條件的改善,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多樣化。專案組的目標在于建立公正、公平的協會、職業和社會,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社會權利、發展資源和身心健康[2]。
多樣性既涵蓋涉及事物外部屬性、特征,即顯而易見的相似與不同,又包括涉及事物內在屬性、特質,即隱性的相似與不同。認知、重視并尊重個體的獨特性是社會多樣性發展的基礎,同時,充分接受多樣性是推動社會公正的一項重要原則[2]。
包容性是指所有個體都能享受到公平對待和尊重的社會環境,具體而言,其是指:個體能夠因為其獨特的技能、經驗和觀點受到關注,能夠平等地接觸到各種資源和機會,并為組織的成功做出充分貢獻。專案組認為,為實現包容,圖書館職業、圖書館協會必須承認社會成員的固有價值和尊嚴,賦予所有人平等參與和貢獻的機會,促進和維持一種歸屬感,并重視和尊重所有個體的才能、信仰、背景和生活方式[2]。
1.2推動圖書館界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相關建議
專案組于2015年ALA年會上提出關于圖書館界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兩個初步建議,一是在ALA執行委員會、理事會或其他職能機構指導下,由政策監察委員會將ALA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相關政策、規范、條款整合,形成統一的規范性指導文件;二是充分考慮不同供應商、會議召開地及其他業務往來方的語言、文化背景,在未來制定多語言版本的相關契約[2]。此外,專案組還圍繞年度會議計劃,ALA年會行動,招聘、教育和人才保留等若干領域,提出了推動公正性、多樣性和包容性的58條細化實施建議,并明確落實時間及責任方。以招聘、教育和人才保留為例,與之對應的7項建議細則包括:(1)制定實施長期職業招募計劃,實現招聘多元化,吸收具備不同教育背景的圖書職業人才,提升LI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圖書館及信息科學)專業學生保留率;(2)評估ALA導師計劃項目的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3)確定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被整合至圖書館學教學課程、培訓的每個環節;(4)通過擴大培訓和繼續教育讓ALA成員更易懂得多元化的群體需求以及如何建立自身與其他不同群體的聯系;(5)考察圖書館職業弱勢群體在接受教育、職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LIS職業保有率的影響;(6)探索圖書館界關于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繼續教育及職業發展模型;(7)形成將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整體囊括在內的圖書館學教育評估體系及認證標準[2]。
2.1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三位一體
由專案組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定義可知,三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首先,公正性、多樣性是產生包容性的直接動因,社會包容的核心精神是公正與對多樣性的寬容,包容性本質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維持和促進公平,二是對多樣性的包容。其次,尊重多元、包容、普惠是社會公正的應有之義,圖書館作為民主化的社區錨機構(推動社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支柱型機構),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地方和社區發展的無限可能。公正意味著圖書館將不同的觀點納入所有規劃與實施過程中,為社區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公正意味著圖書館通過各種方法確保所有人的機會平等,而不論其地理位置、社會經濟地位或其他因素;公正還意味著圖書館向弱勢群體的資源傾斜,幫助人類跨越數字鴻溝,解決差異性問題,通過充分的權利賦予及能力賦予,真正地化不平等為平等[3]。最后,公正、包容的社會氛圍是支持社會多元發展的前提,多樣性的共生并存以社會對不同階層、民族、宗教、社會制度成員的正確認知與公正、包容對待為基礎。圖書館用戶包括不同背景和不同觀點的人,圖書館必須通過在多樣性中尋求和形成一致性,在一致性基礎上增強和擴大包容性,在多樣性與公正性、包容性的相互作用下聚集人心、匯集力量、實現發展[4]。
2.2建立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法律保障
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是圖書館最為關鍵而復雜的研究領域,隨著社會多元、個性、和諧的發展要求,圖書館行業需要樹立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價值觀和使命感,逐步構建體現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法律和政策環境。種種跡象表明,圖書館界雖然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保持了足夠的關注度,但在具體實踐中仍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維護和踐行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理念,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將其同時納入職業倫理規范(準法律)和行業法律法規,以制度化推動其維護踐行的常態化[5]。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議題的長期關注使得ALA積累了不少相關規范、政策。例如,《ALA政策手冊—B.1核心價值、倫理及核心競爭力》對知識自由、多樣性、社會責任的政策申明,圖書館以公平的服務政策為所有用戶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圖書館關注國家的多元化,并通過提供全方位的資源和服務支持社區的多樣性發展[6];《ALA政策手冊——B.3多樣性》指出,圖書館滿足所有人獲取信息、資源、技術、服務的需求,特別是保障那些存在生理、語言、認知障礙,經濟貧困,具備不同文化背景、種族、觀念人群的權益,為實現該目的,圖書館必須將多元的策略融入館員的招聘、培訓和發展[7];《ALA政策手冊—B.4公正和獲取》指出,圖書館支持在專業和社會實踐中的性別平等,致力于利用信息技術推動信息的平等獲取[8]。同樣,國際圖聯在保障公正性、多樣性和包容性方面亦有眾多政策法規,如《公共圖書館宣言》《圖書館與知識自由聲明》對用戶成分多樣性和館藏文獻多元化的保障,《殘疾群體利用圖書館——檢查清單》《誦讀困難群體圖書館服務指南》《活動受限群體對圖書館建筑的物理獲取指南》《醫院病人和社區殘疾群體圖書館服務指南》[5]等服務政策對弱勢群體用戶權益的保障。這些職業規范、政策法規為推動圖書館界的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奠定了法律基礎,如果將這些散落的規范、法律整合,形成統一的主題性、針對性更強的法律法規,將對實踐更具指導意義。
2.3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實踐層面的多角度切入
圖書館需要從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理念研究轉變到維護、踐行的實際行動上來,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及圖書館職能,才能真正建立圖書館界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新型秩序,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創新、可持續發展。因此,ALA制定了從年度會議計劃,年會行動,社區協作,優先級次與計劃,會員與參與,招聘、教育和人才保留6個領域多角度切入的實踐模型。從整體分析,這6個領域存在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年度會議計劃、年會行動是從宣傳、倡導的層面推動圖書館界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踐行,通過年度重大會議組織建立基層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項目計劃,確立年度重大會議議程,創建圍繞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發聲組織,以及制定發展規劃清單,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倡導,引發圖書館界圍繞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大討論[2]。社區協作、確定優先級次是從戰略規劃及行動部署層面推動圖書館界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踐行,一方面,通過理解不同社區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相關政策,發展與社區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相關的組織合作關系,以及利用當地媒體為圖書館公正、多元、包容的發展贏得更多社區支持;另一方面,通過開發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問題響應程序、ALA政策手冊,探索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參考標準與最佳實踐,強化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研究資助、焦點討論與評估審計,形成標準化指南及實施路徑[2]。會員與參與和招聘、教育與人才保留則是從組織、人才保障的層面推動圖書館界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踐行。圖書館職業的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是整個行業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基礎,要確保工作人員及決策者能夠反映社區的多元需求與意見,圖書館招聘必須側重于讓更多多元化的人才加入到圖書館服務隊伍中來,通過保留和吸引這些專業人員,以適應多元文化的社區服務[3]。
3.1宣揚“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發展理念
圖書館是人類精神升華和文明進步的歷史產物,是推動人的精神不斷實現自我超越,促進人類文明依其內在規律健康發展的社會公器[9]。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10]。因此,站在促進人類精神升華、文明發展進步的職責與使命高度,圖書館必須以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為內在核心價值,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有機互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新引擎。此外,從當代全球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有機融合的外界環境及圖書館內在發展要求來看,經濟、社會、政治各領域對集體知識和經驗的強調都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催生不同興趣、觀點、文化和價值觀的融合,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圖書館同樣需要積極尋求業內態度、價值觀和標準的融合。然而,融合不是憑空發生的,它需要建立起一種公正、多元、包容的統一戰線和秩序氛圍,從而形成能夠體現圖書館價值、滿足圖書館職業和用戶需求、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體系。
國內圖書館界對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研究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因此更應在今后的圖書館理念建設中融入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發展理念,要求館員以遵循社會規律的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發展理論為指導,深入學習國內外相關理論精髓,提高認識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發展規律的能力以及依照規律辦事的能力,促進圖書館事業的協調發展。要培育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科學發展觀,圖書館界應有以下部署:(1)推動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對圖情專業人才培養大綱的滲透,使新一代的信息專業化人士是同時具備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職業特質及多元工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2)在業界權威性會議、活動中設立關于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專題討論、論文征集環節,引發圖書館界對議題的廣泛關注和集中討論;(3)將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寫入業界權威性報告;(4)倡導將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納入圖書館可持續發展規劃中。
3.2建立“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制度基礎
為推動社區及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圖書館需要持續不斷地創新,建立能夠激發社會創造熱情和創新能力、對民族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吸收和改造的文化機制,以及激發社區創新活力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土壤。文化公正性提供了人類群體知識交流共享、文化互鑒的基礎和前提,文化多樣性體現了人類群體適應和改變生活境況的能力,文化包容性體現了多種文化群體和文化觀念多元共存的要求和可能性,這三者是培育人類創造力的最好溫床[11]。由此可見,圖書館倡導“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基礎是創新制度的營建。
“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是對圖書館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優化和創新,賦予圖書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核心主要包括3個部分,即主體的多元參與性、過程的互動合作性以及成果的利益共享性[12]。這種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發展理念的貫徹,參與性、互動性、共享性的充分實現,必須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在具體實踐中,圖書館應有以下部署:(1)構建體現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使得圖書館在推動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發展中有法可依;(2)依據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法律法規制定實施細則、辦法、條例,強調制度的系統完備性;(3)不斷激活既有制度之間的聯系,關注宏觀制度之間、制度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同與包容,通過標準化的流程和規范化的程序,強化政策落實,保障主體的多元參與、過程的互動合作及成果的利益共享。
3.3營造“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文化氛圍
“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既是對圖書館學傳統“平等、知識自由、社會正義、公民參與”等核心價值的傳承,又與近兩年逐漸興起的以幫助本地社區的知識創造為使命的“新圖書館學”(New Librarianship)[13]發展趨勢相呼應。圖書館對社區創新的推動,形式上表現為創新活動和成果的產出,創新機制、制度、流程和體系的建立,而最根本的則是支持創新的公正、多元、共享、包容文化氛圍的營造。圖書館拓展了城市文化發展空間,營造了和諧發展氛圍,并以其創新性為城市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動力。
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需要通過對文化思想、文化沉淀、文化品格、文化標志等文化表達的滲透,形成其精氣神的本質釋放、演繹和溢出效應的外在呈現,并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供人類感知、體驗與享受,即形成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文化氛圍[14]。氛圍不會自發形成,需要圖書館和社會共同努力,用心營造,具體而言:(1)圖書館需要在尊重多元文化差異的背景下確定開放、合作、支持的服務方針和服務模式 ;(2)圖書館應竭力推進不同文化,跨領域、跨專業不同知識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指導人類如何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3)圖書館應有機嫁接城市文化中積淀性、俱進性、動態性、滲透性、開放性的多種特性,通過提升社區創造力促進文化創造,以不斷豐富公正、多元、兼收并蓄、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內涵。
3.4構筑“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組織保障
圖書館界的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表現在對每一位公民平等的信息權利的保障,要落實可靠的組織保障,支持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圖書館必須關注以下內容:(1)場所的公正、多樣、包容,是指不論在農村和城市,還是在校園、工作場所、商業區、醫院甚至是監獄等都能發現圖書館;(2)服務群體的公正、多樣、包容,是指無論種族、民族、人種、性別或性取向,年齡、殘疾、宗教、經濟情況或政治信仰,圖書館應服務所有的人,并幫助弱勢群體和邊緣人員享有發展機遇和人權;(3)服務內容的公正、多樣、包容,是指圖書館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和方案以滿足多元化社會對信息的需求[15];(4)社會參與的公正、多樣、包容,是指圖書館對社會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推動作用,具體包括通過提供信息技術培訓、電子政務服務,幫助用戶在線申請工作,推動就業平等和文化包容;通過提供兒童參與早期教育的機會,作業輔導、學期課程及升學考試輔導,支持正式、非正式學習和終身學習,推動教育公平、多元和包容;通過參與社區建設,幫助解決社區存在的環境、勞工、貧困、家庭、犯罪、生態等問題,推動社會的多元化、包容性增長。
由此可見,圖書館界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理論發展和實踐推動內涵豐富,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組織落實保障。以ALA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項目為例,在“統一推進、分級管理”的模式指導下,ALA成立了“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專案組,負責相關工作的統一推進。其他協調推進的組織包括:(1)執行理事會,負責推進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行為準則及程序規范制度的制定,組織實施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審計及相關協調工作;(2)ODLOS(Office for Diversity,Literacy and Outreach Services,多樣性、素養和發展辦公室),負責組織多樣性相關討論,征集當地少數民族企業和文化機構對于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關注議題,創建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問題清單,以及項目宣傳事宜;(3)年度重大會議委員會、大會服務部門,負責圍繞年會的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推進工作。由此可知,圖書館界應在成立“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統一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的組織保障。
3.5推進“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服務實踐
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究其根本是一種發展觀、治理觀,因此不僅需要積極的倡導,更重要的是將其落實到圖書館的服務實踐中去。落實服務實踐應首先查找、發現問題,然后才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當前,我們不難發現影響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服務的主要障礙包括:主觀障礙,即由于個體自身原因導致的障礙,如由于個體信息素養、數字素養不足導致的信息獲取障礙,由于信息獲取能力不足導致個體無法真正享有社會賦予其的各項權利等。客觀障礙,即由于環境等社會原因導致的個體正當權利被剝奪,如制度因素,即由于缺乏各級有效、負責、包容的體制,缺乏保障公眾信息權利的法律法規、實施規范,無法確保公眾在面對各種挑戰中獲得足夠的資源,促進個體的自由全面發展;又如圖書館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包括信息資源、分發渠道、信息管理、宣傳推廣等多重軟、硬實力的不足,同樣造成公眾信息獲取的客觀障礙。
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辦法包括:(1)開展關于圖書館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調查,了解圖書館在推動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方面的服務現狀,理解社區文化機構的多元需求,傾聽社區關于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發展的意見和建議;(2)設計推進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多類項目,如館員職業發展項目,支持多元文化發展的教育項目、學習項目、創客項目,向圖書館弱勢群體用戶資源傾斜的專門設計項目等;(3)建立關于圖書館服務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審計、評估體系,推進評估實踐;(4)在調查、項目設計和實施、審計和評估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積累、總結,及時將實踐中探索、創造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技巧,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層面進行梳理分析、總結提煉,盡快上升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頂層設計,即圖書館界公正性、多樣性、包容性服務的最佳實踐模型。
[1]多元利益訴求時代的包容共享與社會公正[EB/OL]. [2016-05-25]. http://www.cssn.cn/zt/zt_xkzt/shxzt/zhhs/bzsj/201411/ t20141118_1405171.shtml.
[2]Final Report of the ALA Task Force on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EB/OL].[2016-05-25]. http://connect.ala.org/files/ TFEDIFinalReport%202016-06-06_3.pdf.
[3]Rosa K, 劉桂鋒, 盧章平. 2015美國圖書館協會白皮書[J].圖書情報研究, 2015(3):3-14.
[4]張獻生. 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EB/OL].[2016-05-24].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715/c40531-27305221.html.
[5]吳 桐. 國外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包容理念與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情報資料工作, 2010(3):24-27.
[6]B.1 Core Values, Ethics, and Core Competencles[EB/OL].[2016-06-11]. http://www.ala.org/aboutala/governance/policymanual/ updatedpolicymanual/section2/40corevalues.
[7]B.3 Diversity[EB/OL].[2016-06-11]. http://www.ala.org/ aboutala/governance/policymanual/updatedpolicymanual/ section2/diversity.
[8]B.4 Equity and Access[EB/OL].[2016-06-11]. http://www.ala. org/aboutala/governance/policymanual/updatedpolicymanual/ section2/50natinfosvc.
[9]楊文祥. 圖書館、人的精神、人類文明的內在聯系 當代圖書館學的責任、使命與發展方向[J]. 圖書館, 2014(4):8-12.
[10]王克群. 人民日報: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EB/OL]. [2016-06-11].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812/ c1003-25446479.html.
[11]“上海文化”:應追求“多樣性、包容性、創造性”[EB/OL]. [2016-05-25]. http://world.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 20030608/class014800007/hwz959248.htm.
[12]徐 倩. 包容性治理: 社會治理的新思路[EB/OL].[2016-05-25]. http://ex.cssn.cn/zzx/201511/t20151123_2707470.shtml .
[13]李 愷. 美國公共圖書館的“新圖書館學”轉向[EB/OL]. [2016-06-11].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0725/ c40531-18598145.html.
[14]上海文化發展:在品牌打造中加強文化氛圍營造[EB/OL]. [2016-06-12]. http://www.ce.cn/culture/gd/201306/12/ t20130612_940476.shtml.
[15]《國際圖聯關于圖書館與發展的宣言》中文版[EB/OL].[2016-06-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5480e0101fr8s.html.
孔文娜 女,1978年生,現工作于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參考咨詢服務與文獻檢索教學。
馬文哲 女,1980年生,現工作于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參考咨詢服務與文獻檢索教學。
于 偉 女,1986年生,現工作于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參考咨詢服務與文獻檢索教學。
Interpretation and Thinking on ''Final Report of the ALA Task Force on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ALA posts ''Final Report of the ALA Task Force on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which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are definited, and proposes advices on how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the library. Domestic libraries should research and study the report findings thoroughly, advocate development concept which embodies library value, satisfies library professional and user's needs, and remains strong core competencies, establish system found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participation, interactive cooperation and benefits result share, build all-embracing and inclusive cultural environment, construct organization guarantee of working independently and clo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service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survey, program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audit evaluation.
Final Report of the ALA Task Force on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Library; Equity; Diversity; Inclusion
G250
A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