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霞(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江西 吉安 343000)
?
基于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
王蓮霞
(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江西吉安343000)
[摘要]分析閱讀在提升讀者素養的作用、閱讀推廣的特性、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的概念以及在閱讀推廣中的優勢,探討高校圖書館應用社會性網絡服務(SNS)進行閱讀推廣的方式,如:應用SNS構建一個推廣平臺;閱讀推廣主題的收集和策劃;閱讀推廣的宣傳;讀者群的維護;閱讀載體的建設;閱讀推廣團隊的運營;閱讀推廣聯盟的構建。
[關鍵詞]社會性網絡服務;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
*本文系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基于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YG2014155)成果之一。
CLC number:G252.1
隨著國家不斷增加對高校建設的投入,圖書館各種類型資源也在不斷增長,加上網絡資源的幾何級增長,使讀者處于資源非常豐富的大數據時代。當前又是一個信息發達、讀者閱讀自主選擇的時代,面對這么多的信息資源,讀者要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資源比較困難。讀者如何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閱讀資源,這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但是讀者這些素養并不會自動生成,而是需要圖書館主動地發揮資源展示、技術宣傳傳播功能,對讀者進行閱讀技能的培養。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圖書館需要加強引導讀者精心選擇、深度閱讀、精度閱讀、閱讀提升等方面工作,這些閱讀素養的提升對讀者的其他素養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他們的成長、成才有著非常必要的輔助作用。因此,閱讀推廣是高校圖書館一項非常重要的服務功能,更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功能。
2.1閱讀推廣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結合當前的信息環境及讀者的閱讀特性、狀態、時段、個性化的特點,有目的性引導并推介、選擇適合讀者樂于接受的推廣方式吸引讀者進行閱讀,使讀者喜歡閱讀,愛上閱讀。閱讀推廣的方式多種多樣,選擇適合讀者的閱讀推廣方式,使讀者不受客觀條件的限制進行自主的閱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圖書館要緊跟讀者新型閱讀模式的發展趨勢,結合當前社會性網絡服務(SNS)在讀者使用頻率非常高的特性,構建基于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方式。這種結合了讀者的移動閱讀特性、信息傳播特性、碎片式閱讀特性的閱讀推廣方式,在讀者中有很高的傳播效果,這些推廣模式有很大的服務空間,值得圖書館界拓展。
2.2社會性網絡
社會性網絡起源于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六度理論:“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1]基于此理論的社會性網絡軟件于2003年3月在美國悄然興起,短短五個月內就風靡整個北美地區,此后,快速發展,并已開始形成圖書館與SNS直接相關的研究。
SNS具有真實性、廣泛性、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通過整合博客、郵箱、個人空間等功能,為用戶提供了在線的互動交流環境,讓用戶根據個人喜好定制元素,構建個人空間[2]。
館員將SNS應用于圖書館的服務推廣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途徑。H.Glazer介紹了美國羅格斯大學圖書館(Rutgers University Libraries)在Facebook上發布大量信息、進行圖書館資源推廣、開展服務調查等實踐經歷,通過Facebook使該館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得到擴大。2009年,T.B.Jacobson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將Facebook用于圖書館服務推廣是目前較好的、可行性較強的使用途徑,同時還指出Facebook更適合于積極舉辦活動的圖書館[3]。
上海地區高校圖書館也紛紛利用人人網和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絡,如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圖書館等[4]。
3.1鮮明的主題
閱讀推廣是一項主題非常鮮明的圖書館服務項目,這個推廣服務要引起讀者的重視,就需要有鮮明的主題。主題鮮明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有利于讀者了解推廣的內容。從心理學上看,注意力就是指人們關注一個主題、一個事件、一種行為和多種信息的持久程度。當前閱讀推廣的主題生硬的多,名稱和口號讓人過目就忘,適合媒體傳播的少。這就需要館員要加強策劃,提升推廣主題的號召力和傳播力。
3.2個性化
網絡時代突出個性,圖書館的閱讀推廣需要注重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推廣的主題要結合讀者的各種特性來進行服務,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館員可選擇多種主題的閱讀內容,根據讀者的個性化信息訂閱,選擇適合他們的推廣信息推送到讀者的信息端。
3.3全媒體推廣
網絡資源豐富多彩,使得讀者的閱讀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以前通過張貼紙質書目來進行閱讀推廣的方式已經落伍了,館員需要加強全媒體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選擇多種模式、多種媒介、多種類型閱讀資源推廣服務,讓讀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全媒體指媒介信息傳播采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多媒體),利用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業務融合),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讀者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
3.4共同參與
以前的閱讀推廣大多是從館員的角度出發,選擇的推廣主題有時是館員的單方面想法,一些推廣過程沒得到實踐的檢驗,因此沒有引起太多讀者的關注,推廣效果就不太理想。因此,閱讀推廣要改變服務視角,以讀者為中心,吸收一些讀者志愿者共同參與推廣的策劃、執行、監督、建議反饋、效果評估過程。如館員與志愿者在策劃一個好的主題后,一方面要進行預處理,在一些讀者團體中進行試運行,了解推廣過程中的推廣效果,共同進行推廣活動;另一方面要請志愿者參與推廣效果的建議反饋、效果評估,不斷修正推廣工作,提高推廣效果。
3.5效果評估和反饋
效果評估和反饋是保證推廣活動能持續進行的保證,這個工作需要館員應用一定的工具進行,如在NSN中推薦新書活動,及時進行讀者閱讀狀況的調研,需要館員重視這個工作,及時反饋相關信息,改變一些推廣策略。
3.6延續性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一項長期的服務項目,館員需要做好推廣的延續性工作,這種延續性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某個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要善始善終,要有平緩的延續過程,應改變一些推廣活動剛開始是轟轟烈烈,過程不聞不問,效果沒有評估的情形。應實行開始是廣傳播,過程中要加入一些新元素,階段中要進行評估,將結果公布,讓讀者了解推廣的現狀,同時提示館員要修改一些推廣策略。二是推廣活動要延續,一個推廣主題完成后,館員要總結上一個主題的經驗,策劃下一個主題的推廣,保證這些推廣活動持續進行,閱讀推廣要有一定的延續性。
4.1構建一個推廣平臺
即時通信(IM)作為社交類使用率最高的模式,如QQ、微信、微博在高校讀者中有很廣的應用。閱讀推廣當然不能忽視這種模式。館員要加大應用即時通信與讀者進行信息交流,特別是與讀者共同建立相應的閱讀推廣QQ群、微信群,通過這個平臺來獲取讀者的閱讀需求、了解讀者的學習生活環境、宣傳館藏資源優勢、發布推廣活動信息。隨著IM應用讀者的急劇增長,IM支持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等信息符合閱讀推廣的新特性,具備全媒體、個性化、實時化特性,完全具備閱讀推廣主題的專注度高的要求,圖書館可應用IM與讀者全方位溝通和互動,及時通報相應的閱讀推廣項目。
4.2閱讀推廣主題的收集和策劃
閱讀推廣要吸引讀者,就要深入了解讀者的需求,了解讀者當前需要什么類型的、什么內容的閱讀推廣項目。館員不能只在辦公室拍腦袋進行一項推廣服務,而是要走出圖書館,參與到讀者的相關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還要結合讀者的信息交流的特點,融入到讀者的虛擬信息交流中,吸收讀者加入推廣服務團隊,發揮他們信息交流的優勢,結合圖書館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服務。
推廣主題的策劃也需要讀者的參與,這種參與可借助SNS信息交流的優勢,在交流平臺上進行各方創意思維的交流、策劃思路的溝通、策劃步驟的執行、推廣活動的預演。這些策劃過程可以實時的,也可以延時的,策劃執行的主角可以是館員和讀者志愿者或者是讀者主題活動的團體人員,雙方可以互換角色,在推廣預演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
4.3閱讀推廣的宣傳
閱讀推廣需要擴大影響力,就要發揮多種媒介的傳播功能,在普通海報、實地展覽的基礎上,加強在虛擬空間的宣傳力度,如在圖書館網站將一些實體資源進行數字資源的轉換,在網站、手機移動平臺、微信號上依靠SNS技術能達到幾何級的傳播速度,使讀者群迅速擴大,通過讀者的互相轉發和關注,能提升推廣宣傳的廣度。
4.4加強讀者群的維護
閱讀推廣活動除了策劃的主題要吸引讀者外,推廣活動的延續性也非常重要,因此館員要重視讀者研究,用互聯網發展和維護QQ、微博、微信粉絲,做好分眾化服務,如按照閱讀主題、閱讀類型、閱讀興趣等方面提供多種選擇項目,供讀者進行選擇,這樣可更好地對讀者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對主動、自主學習能力相對弱的讀者,加強引導與提升閱讀素養;對主動、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加強宣傳服務,拓寬閱讀渠道,豐富閱讀內容。在社會化網絡平臺上構建讀者交流平臺,以老帶新,交流閱讀經驗,共同進步。
4.5閱讀推廣載體的建設
普通的閱讀推廣的載體比較單一,基本上是實體載體,如閱讀書目推薦、圖書展覽、讀者征文等。圖書館要依靠社會化網絡SNS技術對閱讀推廣的載體進行擴展,如建立多媒體閱讀的欄目,將閱讀推廣的載體制作成適合不同手機類型的閱讀模式,還有具備能斷點續傳、續讀適合碎片式的閱讀載體,通過社會化網絡技術進行傳遞,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全媒體閱讀內容的推廣,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的閱讀資源能增強讀者的新鮮感,解決讀者客觀閱讀條件的限制,直觀了解閱讀內容。館員的推廣活動從多種媒體介質來進行內容的推送,能吸引讀者的參與,解決因條件限制而不能參與的困境。
4.6閱讀推廣團隊的運營
閱讀推廣不能讓館員唱獨角戲,要發動讀者積極參與,讀者參與的范圍也要不斷擴大,館員可吸收志愿者按照不同的閱讀推廣主題建立相應的創作團隊,依靠SNS技術進行信息的搜集、整理、發布,加強UGC模式的內容建設模式,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縮寫,讀者生成內容的意思。館員和志愿者組成的創作團隊可通過SNS技術進行信息交流,進行閱讀推廣主題的選取、方案的選擇和效果的評估等閱讀推廣工作。同時創作團隊還可選取優秀的UGC模式的內容如書評,將閱讀感想進行組織,結合推廣活動一并進行宣傳,提高讀者的親近感。
4.7閱讀推廣聯盟的構建
閱讀推廣不能閉門造車,要以學習的眼光進行推廣,要學習其他館的各種優秀推廣方案。圖書館可參與相應的閱讀推廣聯盟,通過SNS進行聯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聯盟平臺上進行相關的經驗交流、思想的溝通、主題的策劃、效果的評估,也可共同開展閱讀推廣,提高資源的滿足率和方案的多樣性,提高讀者的閱讀質量,提升閱讀推廣的層次。
基于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在高校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如:資源優勢。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館藏實體資源,更有多類型的數字資源,這些數字資源可直接應用于SNS上;技術優勢。高校讀者有非常高的信息應用優勢,特別是在NSN應用上有非常高的技能,圖書館應借助讀者的技能優勢,吸收志愿者參與到閱讀推廣活動中,提高閱讀推廣的參與度;人員的優勢。高校圖書館吸收志愿者參與推廣團隊,能使推廣活動更接近讀者群,選擇的方案能與讀者的閱讀接軌,提高了閱讀質量。資源推薦的優勢。以前讓讀者參與資源薦購,讀者有時還難以選擇優秀的資源,推廣活動的開展,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視野,擴大了讀者的閱讀范圍,拓寬了讀者的閱讀廣度。閱讀推廣借助全媒體的新穎閱讀方式,讀者可選擇的范圍不斷增大,選擇的資源類型豐富,閱讀的質量也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社會性網絡[EB/OL].[2015-12-09].http://baike .baidu.com/view/5507.htm.
[2]田野.基于SNS的圖書館服務創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3):33-35.
[3]黃佩,王翠萍.國內外SNS在圖書館的應用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3(11):132-136.
[4]查宇.上海地區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探討[J].圖書館論壇,2014(2):41-50.
[5]百度百科.全媒體[EB/OL].[2015-12-09]. http://baike.baid u.com/view/1491255.htm.
(編發:章忠平)
The Reading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
WANG Lian-xia
(Library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reading in improving the reader's literacy,the characteristic of reading promoti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and its advantages in reading promotion,explores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 services(SNS)for reading promotion,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SNS to build a promotion platform;the collection and planning of reading promotion topics;the propaganda of reading promotion;the maintenance of reader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rier of reading;the operation of the promotion team;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alliance.
Keywords:social network services;university library;reading promotion
[中圖分類號]G2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97(2016)02-0075-04
[作者簡介]王蓮霞(1971-),女,館員,本科,研究方向:圖書情報。
[收稿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