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濟海
?
淺談危險化學品供應商在流通環節的安全管理
文/殷濟海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危險化學品生產制造業的迅猛發展及產業鏈的延伸,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和應用大國,危險化學品在流通環節的安全也日益為社會公眾所關注。本文試從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作為危險化學品供應商的視角出發,分析危險化學品流通環節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明確作為合格的危險化學品供應商在流通環節應承擔的安全責任,提出加強過程控制的方法措施,探討延伸管理及創新發展的思路,為提高我國危險化學品流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益探索。同時,通過論述將化工銷售近幾年在實踐中取得的體會和經驗與讀者共享。
關鍵詞:危險化學品;流通環節;安全責任;延伸管理
“8.12”天津港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已發生數月有余。回顧這起事故,其慘烈景象至今歷歷在目,令人扼腕痛惜!其傷亡之重,代價之大,影響之廣,教訓之深堪稱歷史之最!
據國家安監總局和消防部門統計數據,近年來我國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中,77%發生在運輸階段,9%發生在儲存階段,兩項合計高達86%。足以顯現危險化學品在流通環節的安全風險之高。
“8.12”事故警醒我們,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流通單位的管理者們,一定要下大氣力加強監管,切實擔負起泰山之重的社會責任,深查原因,根除隱患,堅決遏制危險化學品在流通環節的事故多發勢頭。
近年來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危險化學品流通的安全法律法規,加強了流通環節的安全風險管控,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較多。自2005年起,我國危險化學品流通環節共發生事故1900余起,造成1500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其中重特大事故約占總數的8.6%。如2014年“3.1”晉濟高速公路隧道危險化學品燃爆造成40人死亡;2015年“8.12”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倉庫火災爆炸,造成165人死亡,8人失蹤,并造成嚴重的生化危機。
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化工銷售)是中國石化下屬全資子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內外貿一體化石化產品專業經營公司,年經營化工產品逾4300萬噸,其中危險化學品經營總量3000余萬噸,向超過2000家用戶供應危險化學品。近幾年在危險化學品流通環節也發生了一些與化工銷售相關聯的安全事故。這些事故的發生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觀念上重生產,輕物流
重生產輕物流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形成的。管理者在經營決策過程中,因受制于預算,往往優先保證關鍵裝置設備的投入,輕視對物流設施的投入,由此埋下了許多潛在的安全隱患。有的企業原料罐容嚴重不足,重載車輛被迫長時間在廠區內外滯留;有的企業對接卸設施缺乏必要維護,裝卸作業存在較大安全風險。因此,在重生產輕流通觀念的影響下,安全第一成為了空談,安全事故不可能避免。
(二)體系不完善,制度不落實
梳理近幾年安全檢查結果發現,一些下游企業和物流服務商管理體系和制度落實情況令人堪憂。具體表現為四點:一是未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各項制度沒有做到無縫銜接,存在管理盲區。二是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對安全風險、“三違”現象習以為常。三是安全工作形式主義嚴重,原則性要求多,實際措施行動少,“兩張皮”現象嚴重。四是安全制度修訂不及時,員工培訓未跟上,法律法規貫徹不徹底。
(三)管理上按傳統,憑經驗
經驗和傳統管理方法早已被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所替代,但是陳舊的理念在當今的安全管理中仍然還很盛行。一些管理者和現場人員總是憑經驗、抱僥幸地處理問題,始終解決不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習慣”。殊不知,安全事故的發生有它的偶然性,更有它的必然性,錯誤的慣性思維和行為習慣,必將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用工標準低,能力素質差
2012年8月24日,上海某環氧乙烷用戶委托的一輛罐車在卸貨時,槽罐頂部快速接頭脫落,車內帶壓環氧噴出,駕駛員當場中毒倒地,車輛押運員在未作任何安全防護的情況下貿然上前施救,最終2人均中毒身亡。這是一起典型的因作業人員專業知識缺乏、能力素質低下造成的傷亡事故,教訓十分深刻。當前,一線操作人員用工標準低、能力素質低的現象依然突出。集中表現在:一是作業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整體素質普遍不高。二是因待遇低,操作人員歸屬感差,責任感差,安全意識差。三是用工隨意,員工流動性大,物流行業尤為突出,甚至不乏有新員工未接受培訓直接上崗的現象。
供應商在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家合格的供應商,必須切實擔負起管理責任。
(一)硬件設施投入責任
硬件是安全管理的基礎,離開了硬件談安全,就好比無根之木,一切皆是妄談。若是在硬件上吝于投入,得過且過,有再好的安全管理體系也無濟于事。因此,供應商在履行安全責任時,首先要在硬件上舍得投入,運用先進手段從技術上控制安全風險。
(二)合作伙伴準入管理責任
流通環節的安全離不開合作伙伴的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優秀的合作伙伴能夠對供應商的業務起到促進作用,反之可能會拖累雙方的發展。所以在簽約之前,供應商就應利用各種渠道對合作伙伴進行充分調研,關注其資質和管理能力,了解其安全體系建設、以往的安全事故和人員配備等情況。
(三)過程安全監管責任
流通環節的安全離不開對合作伙伴持續的監管。供應商應通過各種監管措施,使合作伙伴的安全管理能力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如近幾年化工銷售借鑒了巴斯夫和BP等企業的經驗,建立有自身特點的安全監管體系,通過建立服務商準入與復審制度、戰略與標桿服務商的評選激勵以及“黃牌”警告和“紅牌”清退等機制,使物流服務商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四)延伸管理責任
隨著社會的進步,公眾對企業的要求已不僅僅限于創造財富,更多地要求企業關注公眾的利益,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一個合格的供應商,需要主動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積極開展延伸管理。通過對上下游客戶安全管理情況的關注,以及推動隱患治理、改善管理,確保經營的危險化學品安全地交到客戶手中。同時,通過對包括物流服務商在內的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指導、教育培訓和經驗分享等無償服務,提高合作伙伴的安全管理能力。
(一)建章立制重視落實
1.不斷完善規章制度
新《安全生產法》的出臺,特別是天津“8.12”事故發生后,政府部門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監管不斷加碼,一些規章制度已不再適應新的要求。因此,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應對安全制度進行系統修訂和完善。在修改過程中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還要徹底解決“兩張皮”現象。
2.規范制度標準與執行
危險化學品經營特點是流通環節多、涉及主體多,各主體的管理標準不盡相同。只有推動地區性、行業性標準的建立,制定標準一致的管理規范,才能避免監管漏洞和死角。化工銷售近兩年與海事等部門共同推行了化工品船舶和車輛認證制度,在運載工具上守住第一道防線。同時,還注重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協助中物聯危化品分會制定了物流服務標準和規范,填補了行業空白。
(二)幫助服務商提高能力水平
1.注重對服務商的培訓教育
危險化學品物流對從業者有著較高的素質要求,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決定了安全運營能力。為此,必須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一是引進專業培訓機構,提高培訓質量。二是推動行業間交流,鼓勵向行業標桿學習。三是重視開展案例教學,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化工銷售每年會有針對性地安排專題教育和培訓,有效提高了物流服務商的專業能力。
2.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在政府全面加強安全監管的大背景下,作為供應商更應該“扎緊籬笆”,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是有效措施之一。一是普及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二是建立風險管理機構,開展風險識別和隱患治理。三是建立風險預警和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四是將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部分,突出風險管理的重要地位。
(三)充分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
移動互聯和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更加有效、更多樣化的手段,供應商應緊隨技術的進步,將更多現代化管理手段運用于安全管理上。
1.裝卸環節
通過技術手段的進步逐步實現以機械化、電子化替代人工作業控制。如在儲罐和運載工具上安裝高位報警系統,避免冒罐;發貨實行質量流量計控制,做到定量裝車,防止超載超限;裝車現場配備車輛排隊叫號系統,保證車輛有序作業;倉庫和儲罐安裝遠程監控系統,便于貨主隨時掌控貨物動態。
2.運輸環節
在完善GPS監控系統的同時,對運載工具要普及使用三G視頻和記錄儀。在長途運輸和夜間行車的車輛上,安裝防疲勞提醒設備和車胎報警設備,確保道路交通行車安全。推廣使用電子鉛封,使貨主可在遠程了解貨物狀況。
3.管理信息化
物流管理系統是物流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標志,必將成為危險化學品物流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物流管理系統可有效提高供應商對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效率和準確性,使流通環節各種信息長期保存,便于相關各方即時掌握和共享信息,從而避免像天津“8.12”事故在爆炸發生后,無法準確取得存儲貨物信息的情況。
4.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作為戰略新興產業,是我國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危險化學品流通環節中定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監督和預警作用,使危險化學品流通管理逐步邁向智能化。化工銷售在2014年提出了物聯網戰略,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融合、高共享”為目標,提升物流自動化、可視化、柔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水平,全力打造化工品智能物流。
(四)切實加強對物流環節的安全監管
目前,日益增長的危險化學品運輸量與混亂的物流市場、落后的標準和不規范經營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給危險化學品流通帶來了諸多的安全隱患。為此,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切實加強對物流環節的安全監管。
1.注重過程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力度
一是推行“飛行檢查”制度,對發現的重大問題要進行全過程的整改跟蹤和復查。二是加強對運載工具的認證檢查,確保運載工具處于完好狀態。三是加強對物流運作過程的檢查,通過物流管理系統對車輛船舶運行情況進行監控。四是協同生產企業開展車輛門禁檢查和船岸檢查。五是推動服務商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建立物流安全監管信息共享機制。
2.推行配送服務,實行全過程管理
化工銷售近十年推進配送制服務的實踐表明,除了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外,實行危險化學品配送能發揮社會分工優勢,節約資源,還能對銷售、接卸貨等環節進行有效控制,為貨物的安全轉移提供保障,更能體現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態度。
3.開展延伸管理,踐行社會責任
近兩年,化工銷售除了做好運輸和儲存過程的安全管理外,還開展了“向上”延伸至接貨環節、“向下”延伸至卸貨環節的安全管理。“向上”延伸是通過在生產企業的駐廠辦人員和庫區委派人員,實施對物流服務商作業現場的安全監管。“向下”延伸是開展對用戶接卸設施的安全評估,協調好物流服務商與用戶的作業界面和操作責任。對于發現的缺陷和隱患,督促相關方及時進行整改。通過延伸管理實現產品銷售全過程的安全管理。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
參考文獻
[1]孫瑞華.危化品物流,新形勢下新變革[J].化工物流,2014,34.
[2]中物聯危化品物流分會.深度構建危險化學品無縫隙安全監管體系[R],2015.
[3]張志誠等.生產力經濟學辭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