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梅
(江蘇師范大學圖書館 江蘇 徐州 221116)
高校圖書館舊館舍空間重組探索
曹志梅
(江蘇師范大學圖書館 江蘇 徐州 221116)
舊館舍的空間改造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需要。舊館舍空間重組的理念應為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強調空間利用、體現舒適享受。高校圖書館首先應對現有空間進行充分挖掘,包括調整書刊存放,釋放館舍可用物理空間;延伸服務節點,擴大無形空間。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應對新型空間進行巧置重組,如擴大自主學習空間、增設個性需求空間、突出技術體驗空間、美化視角感觀空間。高校圖書館在對空間重組時應注意:制訂規劃,爭取學校經費支持;軟件與硬件環境需相應配套;空間需靈活、留有余地,以保證其可持續利用。
圖書館空間 空間改造 空間重組 空間變革 江蘇師范大學圖書館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學模式的變革調整、館藏結構及用戶需求的變化等,高校圖書館不再僅僅是信息資源的存取地,更是人與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產生新知識的交匯地[1]。圖書館作為保存紙本館藏的物理空間,存儲角色日趨下降,滿足用戶學習、交流、活動等空間的利用及服務功能明顯增強[2],空間布局改造與設計對圖書館未來發展至關重要[3]。近幾年,關于圖書館空間變革的討論持續升溫(筆者據CNKI統計,2011—2015年以空間改造、空間重組或空間變革為主題的年度論文分別為93、117、151、158、198篇),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也在現有館舍基礎上進行調整或空間創新實踐,圍繞用戶需求創建了各種學習空間、信息共享空間、知識空間、研究空間、創客空間、創新空間、技術體驗區、休閑咖啡區等,通過有限空間的巧置重組,賦予原有物理空間更多的內涵,讓空間更具活力及吸引力,增強圖書館的魅力,使更多讀者陶醉其中。精心設計的空間環境已成為圖書館吸引用戶的主要優勢及提供的重要服務之一[4],但目前高校圖書館的空間改造大多是基于新館建設或擴建的契機,對于沒有新館建設機遇依然使用舊館舍的圖書館,如何對空間進行重組,尋求突破,這是個難題,也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江蘇師范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是1999年投入使用的1.5萬m2單體館,服務全校2萬多名師生讀者,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利用越來越捉襟見肘,空間功能難以實現。據本館的讀者問卷調查統計,97%的讀者認為圖書館的用戶空間不足①。根據實際情況,筆者對本館的空間進行重組規劃和探索,以求有所突破。
2.1堅持以用戶為中心
本館的借閱統計顯示,2007年文獻外借量63萬冊,讀者入館量91萬人次;2015年文獻外借量只有20萬冊,讀者入館量133萬人次②。雖然文獻外借量逐年減少但入館讀者人數反呈上升趨勢,可見,圖書館仍然是高校師生理想的學習中心[5],用戶對館舍利用的空間需求明顯大于文獻需求。目前,館舍中藏書面積與用戶空間面積占比為2.13:1,這與20世紀70年代的2.25:1[6]相差無幾。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建議,高校圖書館的藏書面積與用戶空間面積占比應為1:1.8[7],因此,圖書館空間重組的目的決不是為了書刊存放空間的寬松,而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空間重組必須堅持藏書空間讓位于用戶的理念。
2.2強調空間利用
無論空間大小或多少,只有真正為讀者利用才能發揮其作用、體現其價值。新的空間重組或構建不僅僅是給某空間冠以一個時尚的名稱,還應將空間重組與圖書館開展的服務緊密聯系在一起,即考慮新的空間能為用戶提供哪些服務、解決用戶哪些問題、用戶利用空間能有哪些收益等。例如,若僅將原來配置數臺電腦的“用戶培訓室”改名為“信息共享空間”,而服務內容未做任何調整,這樣不僅無法吸引讀者,反而會讓很多讀者望而卻步。
2.3體現舒適享受
很多讀者經常抱怨圖書館沒有家園感,這不是因為圖書館的“家底不厚”,而是圖書館的空間環境給人的感覺過于沉悶、呆板??臻g重組應充分考慮不同空間的色彩搭配、墻壁裝飾、家具風格以及標示牌的設計等,以彰顯圖書館的文化內涵,烘托館內文化氛圍,讓讀者在汲取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更多人性化的關愛和呵護,保持身心愉悅。如此既能提升圖書館的知識品位,也能讓讀者體會到家園感。
基于舊館舍的空間重組與新館布局不一樣,舊館舍的現有空間已經被占用,沒有多余的空間可以被重新設計規劃,必須充分挖掘可用空間。
3.1調整書刊存放,釋放館舍可用物理空間。
3.1.1建立密集書庫
隨著紙質文獻的逐年累加,圖書館物理空間的容納度日趨飽和[1]。但是據本館統計,館藏可外借的圖書中,近5年無人借閱的占65.53%,近10年無人借閱的占44.9%;90%的過刊長期無人問津③。如果將這些利用率較低的書刊置入密集書庫保存,可以釋放大量物理空間?!镀胀ǜ叩葘W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規定,高校圖書館實行開架閱覽的圖書占總量20%~30%,其他可以入密集書庫[7]。雖然密集書庫的重心在于“藏”,但也是為了一線書庫更好地被利用,這并不違背資源以“用”為中心的宗旨。若本館將近10年無人借閱的中外文圖書及兩年之前的過刊置于密集書庫中存放,可以釋放近60萬冊的藏書空間。此舉本館在2016年暑假已實施完成。
3.1.2兩類流通庫合并
在本館現有的藏書布局中,一線流通書庫分為兩類:一是設置閱覽座位的流通庫(以下簡稱閱覽室) ;二是沒有配備閱覽座位的流通庫(以下簡稱書庫)。閱覽室是早期保留書庫的傳承,實際上是館藏的保存本,最初對讀者提供只閱覽不外借或短期外借的服務。自2012年紙本館藏全部被數字化保存后,閱覽室藏書的保存本功能日益弱化,閱覽室與書庫一樣對讀者提供借閱服務。高校圖書館的館藏是為全校師生學習及學術服務的[8],書庫與閱覽室的分開藏書模式不便于讀者借閱使用。若兩庫合并,既方便讀者借閱,也能節省部分空間,還有利于減少采購復本。兩庫合并后,所有書庫中要保留一定閱覽座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藏、借、閱一體。此舉本館在2016年暑假已實施完成。
3.1.3減少報刊類別及合訂本數
在圖書館訂購的報刊中,不僅現刊占用空間,下架裝訂后的合訂本也需占用大量空間。隨著使用便捷、更新及時的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的大量引進,讀者在報刊利用方面主要依賴于數據庫,對紙本報刊的使用逐年減少。以中文期刊為例,本館于2014年將2 147種館藏中文現刊與購買的CNKI、維普、萬方、博看、龍源共5個中文期刊數據庫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數據庫收藏率達97.7%,其中數據庫更新超前于館藏紙本的占10.9%,數據庫更新與館藏紙本同步的占49.8%③。本館據此統計,再結合用戶實際使用情況及學校的學科建設需要等可以選擇減訂及減裝策略。此舉本館正在計劃實施中。
3.2延伸服務節點,擴大無形空間。
3.2.1增設電子閱讀點
圖書館的物理空間是有限的,但新技術的發展給圖書館服務空間的無限延伸提供了可能。讀報機、電子借閱機、數字閱讀機等深受讀者青睞的新型電子閱讀設備相繼出現,這種以方便、快捷為特點的數字閱讀設備完全可以布置在人群相對集中的食堂、宿舍等區域,既能節省圖書館的有限空間,更便于師生的使用,還可與數字化校園建設融為一體,實現圖書館空間向校園的無形延伸,此舉本館正在計劃實施中。
3.2.2設立館外服務站
圖書館的很多服務可以移到館外,甚至有些更適合在館外。例如,本館利用畢業季在學生宿舍區設立圖書漂流點,以方便畢業生將大學生涯的重要讀物捐給圖書館漂流站,供學弟學妹繼續無償利用;考慮到老教師居住地離學校較遠,路途不便,在老校區的退休職工活動中心設立“代借代還”服務點;將圖書館周圍的綠化區設置成學生有聲閱讀區,既能減少館內的噪音,又能滿足學生大聲閱讀的需要。
3.2.3擴大網絡服務域
有限的實體空間與無限的網絡空間共同構成圖書館為用戶提供良好服務的堅實陣地[3]。通過無形的網絡擴大服務域,可以填補圖書館物理空間的不足。例如,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的應用使得圖書館咨詢服務網絡化;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的創建使得圖書館信息發布、推送、活動宣傳等網絡化;館藏紙質資源的數字化、文獻傳遞等使得圖書館的實體保障電子化;越來越多數字資源的可移動閱讀使得圖書館的資源隨手可得。目前,校園Wi-Fi全覆蓋及校外用戶VPN等網絡條件都為圖書館網絡服務的無限化拓展提供了可能,本館眾多的用戶需求已經移至網上,無形擴大了圖書館的服務空間。
4.1擴大自主學習空間
自主學習模式是現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9],為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圖書館有必要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以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本館正在通過改造、新建等方式逐步增添多個自主學習空間:目前已經借鑒瑞典馬爾默大學圖書館的經驗[10],在書庫(尤其是新書庫)中增加便捷座椅,方便讀者在取書后閱讀;將原廢棄的天井改造成館內花園,供讀者休憩、閱讀使用;將圖書館四周的綠化區改造為讀者有聲朗讀區,增設座椅供學生清晨讀書,使讀者尚未進入圖書館時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氛圍;正準備將原來的雜物倉庫改造為咖啡吧,供學生開展英語角、考研吧、訪談等靈活性活動;在樓梯、拐角等區域布置休閑座椅,使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小憩的場所;將原一樓大廳的普通閱覽桌改為圍桌型的自由開放討論區,等等。
4.2增設個性需求空間
根據讀者特定需求,為其量體裁衣的個性化服務一直是圖書館的主流服務方式[11],也能不斷給圖書館帶來生機和活力[12],圖書館的空間服務同樣應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據本館問卷調查統計,84%的讀者認為有必要增設各種學習討論區①。例如,本館根據師范院校以培養教師為己任的特點,增設一個小型“多媒體試講室”,向學生提供課堂試講的空間;根據課程教學中拓展性教學的需要,增設能容納10~50人團體的討論間,亦可作會議及座談之用;充分利用樓梯口的小房間,建立多個10人以下的小組學習研討室;根據教師的個性需求,設立教師閱讀間;在頂樓設置輕食區,提供茶水、飲料、壽司、面包等簡單輕食,方便師生研讀之余就近用餐或臨時聚集研討等。這些個性空間對所有讀者開放,并可以通過預約方式限時使用。
4.3突出技術體驗空間
先進技術的快速發展驅動著圖書館服務功能的變革,空間重組必須體現新技術在圖書館的滲透,通過技術應用激活圖書館的內在潛力,吸引讀者注意,讓讀者感受新技術給學習、生活帶來的變化,同時,讀者也希望在圖書館能享有比在家中或教室更加多元化的體驗[13]。例如,本館擬將原電子閱覽室改造為技術體驗區,開辟一塊允許讀者自帶筆記本的使用區;同時將技術體驗區的計算機依安裝的不同大型軟件分區使用,并配備技術人員指導;引進自助文印系統,通過校園一卡通進行身份認證和收費,實現掃描、打印、復印的自助式、無人化[14];將傳統的檢索機改為觸摸式公共檢索機;在校園內增布多個數字閱讀終端,讓讀者隨時體驗“彈指”間的閱讀樂趣;引進自助借還機,等等。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向讀者提供3D打印和掃描服務,根據讀者在電腦、網絡等方面的興趣愛好提供動手操作的創客空間[15]。
4.4美化視覺感觀空間
為了能留住讀者,給讀者家園感,圖書館的空間布局必須考慮美化效果,體現感觀上的舒適感受。本館借鑒瑞典哥德堡大學圖書館的經驗[16],選擇不同種類的座椅以各異的方式排放,以增加美觀和舒適度;通過不同主題的活動從師生中征集大量宣傳畫或藝術品,懸掛在圖書館不同空間的合適位置,又提升空間的視覺美感;在閱覽區放置適量、適宜的綠色植物,由專人統一管理,能長期給人舒暢怡人的感覺;并且借鑒英國利茲大學的做法[17],將圖書館的所有標示牌進行歸類,按類統一色彩及款式,這樣既美化視覺又方便讀者對空間功能的分辨。
5.1制訂規劃,爭取學校經費支持。
學校的大力支持是圖書館進行空間改造的基本保障,基于舊館舍的空間重組涉及到館藏布局、技術設備、服務模式、家具設施及內部結構等多方面的調整和變革,尤其需要學校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高校圖書館必須在充分調研、了解需求的基礎上制訂中長期的空間重組規劃,使重組后的圖書館空間既能適應學校和圖書館的整體發展目標,又能滿足全校師生的動態需要,以得到校領導的認同及支持,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18]、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圖書館[19]等都將空間建設列入了圖書館戰略規劃。另外,高校圖書館要針對不同的空間改造項目制訂短期的可操作實施計劃,以使空間改造具有進階性,體現階段性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根據情況變化隨時靈活調整計劃[20]。
5.2軟件與硬件環境需相應配套
空間重組的根本目的是滿足用戶之所需,用戶才是空間重組的真正受益主體。館員則是空間與用戶之間的紐帶,空間的功能必須通過館員及其服務這種軟環境的配套才能得以實現。沒有服務內涵的空間就是虛設的空殼,最終必然會淡出讀者的視野。只有將服務理念融入空間設計,將空間利用嵌入服務過程,才能突顯空間的創造力。館員服務軟環境的建設可以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影響讀者[21],促進空間功能的最大化發揮,如香港嶺南大學的“資訊坊”開展多媒體制作服務、香港樹仁大學的“語言診斷室”提供在線語言學習、香港浸會大學的“音樂欣賞區”可以讓讀者欣賞音樂或觀看電視節目等[22],通過共享交流、啟迪體驗等發揮空間的利用價值。
5.3空間靈活,留有余地。
具有靈動性的空間是空間重組的可持續發展策略[23]??臻g重組絕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要圖書館根據業務發展及用戶需求隨時調整、重新組配[2]??臻g改造應盡量避開大改小的方案;類似小組學習研討室的小型空間盡可能利用已有空間,不做隔間改造,減少空間內的區域障礙;大空間內需要做空間功能分割時盡可能通過家具風格的變換自然分隔,以留有空間可變性,后期根據發展需要可隨時進行靈活變通,以保持空間的新鮮活力;所有重組空間都必須留有足夠的電、網接入點及Wi-Fi全覆蓋,以便空間功能變換時,內部設備設施的配套調整,保證空間的可持續利用。
舊館舍的空間改造是圖書館業務發展的需要,更是用戶的強烈需求,絕不是趕時髦或“做秀”[20],高校圖書館應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只要精心謀劃,即使再舊的館舍也能融入最時尚的元素,既能留得住老用戶,又能吸引來新用戶,為師生提供優雅舒適的閱讀空間,還讀者一個溫馨的家園。
注 釋:
①數據來源于本館2015年讀者利用圖書館情況問卷調查。
②數據來源于本館2007年度和2015年度業務工作統計。
③數據來源于本館年度業務工作統計。
[1]程妹芳. 基于LC服務的圖書館空間整合與重組[J]. 圖書館學刊,2014(12):68-70.
[2]肖小勃, 高文莉, 韓璐璐. 圖書館空間變革思考與展望[J]. 圖書館, 2016(1):107-111.
[3]于國英. 高校圖書館空間布局改造與重新設計[J].圖書館建設,2014(5):71-73.
[4]Importance of Well-Designed Space[EB/OL]. [2015-07-25]. http://www.theguardian.com/higher-education-network/2013/ aug/07/library-futures-new-york-university.
[5]熊太純.大學圖書館學習空間的創新管理[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5):87-91.
[6]金廣君. 高校圖書館建筑面積指標估算[J]. 大學圖書館學報,1984(4):6-15.
[7]王元忠. 高校圖書館建筑面積指標探討[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3):97-102.
[8]Holmgren R, Spencer G.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M]. Washington: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2014:9.
[9]吳 浪. 信息共享空間: 大學生實踐自主學習的全力打造[J].圖書館, 2012(1):103-106
[10]Bell S J, Shank J D. Academic Librarianship by Design: A Blended Librarian's Guide to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M]. Chicago: ALA Editions, 2009:181.
[11]劉崇學. 個性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拓展與創新[J]. 圖書館學刊, 2007(1):92-93.
[12]王新艷, 朱 毅. 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重點讀者”的模式創新[J]. 圖書情報工作, 2008(4):126-128.
[13]Stewart C. The Academic Library Building in the Digital Age: A Study of 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Design of New Library Space[C]. New Orleans: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2011:116.
[14]陳新顏.基于圖書館館舍改造的信息共享空間建設探索[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 2015(3):280-282.
[15]Hackerspace[EB/OL].[2015-07-28].http://en. wikipedia. org / wiki /Hackerspace.
[16]Worpole K.Contemporary Library Architecture:A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M]. Lodon: Routledge, 2013:216.
[17]Introduction of Study Spaces from University of Leeds[EB/OL].[2015-07-26].http://library.leeds.ac.uk/study-spaces#silent_ study.
[18]Toward 2015: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plan,2011-2015[EB/OL]. [2015-07-25].http://www.library.cornell.edu/ aboutus/inside/strategicplanning.
[19]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Library Strategicplan 2013-2017[EB/OL]. [2015-07-26].https://www.library.uq.edu.au/about-us/ library-strategic-planning-2013.
[20]張 黎, 代根興, 郭 敏. 國外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現狀、特點及啟示[J]. 圖書館論壇, 2016(3):1-9.
[21]鄭洋洋. 高校圖書館軟環境建設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2011:4-5.
[22]陳 琳. 香港地區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建設[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0(1):51-55.
[23]尤 越, 賈 蘋. 圖書館創客空間發展實踐研究及建議[J].圖書館雜志, 2015(5):95-101.
Exploration of Space Reorganization of the Old Library Building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t is necessary for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to renovate the space of old library building. The idea of space reorganization of old library building should be user-focused, emphasize on space utilization, and response comfort and enjoyment.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fully explore available space, including adjusting collection storage, releasing physical space of the building, extending service node, and expanding invisible space. Meanwhile, univesity library might reorganize new space, such as extending self-study space, setting personal necessity space, highlighting technical experience space,and beautifying visual space. Some aspects should be noted: making plans, striving for university funds support, mating correspond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leaving some leeway for the space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Library space; Space renovation; Space reorganization; Space transformatio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G258.6
A
2016-03-31 ]
曹志梅 現工作于江蘇師范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