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永,劉長明,高娟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山東濱州 251900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臨床療效分析
吳慶永,劉長明,高娟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山東濱州 251900
目的探討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實施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該院在2016年3月—2016年9月時間段內接收治療的5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是單肢病變,采用介入方式進行治療,觀察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介入手術治療的成功率為90.0%(45/50),治療的臨床有效率為94.0%(47/ 50)。另外,手術治療后患者的ABI指數明顯提升,與手術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采用介入方式進行治療效果顯著,是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首要選擇。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臨床療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和飲食習慣也發生了極大地變化,多種所謂的“富貴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2型糖尿病就是最重要的“富貴病”之一,是糖尿病的重要類型,一旦患病就需要終生治療。2型糖尿病屬于一種代謝性疾病,代謝異常導致導致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多種嚴重的并發癥,下肢血管病變就是非常嚴重的一種并發癥,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將有可能導致患者面臨截肢的風險,嚴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1-3]。該院對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采用介入術進行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該院在2016年3月—2016年9月時間段內接收治療的5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所有患者都是單肢病變,采用介入方式進行治療。在5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46~73歲,平均(61.2±8.3)歲,糖尿病史最短為5年,最長為20年,平均(11.1±5.6)年。所有患者都符合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標準,下肢潰瘍按照Wagner分級:0-I級12例,II級28例,III級10例。該次研究所選取的患者排除了患有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并且所有患者都自愿參與該次研究。
1.2 手術方法
①術前:手術之前,醫務人員需要協助患者完成各項必要的術前檢查,主要包括肝腎功能檢查、血糖檢查、心臟功能檢查、血常規等,以便確定患者是否存在手術禁忌癥,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手術治療方案,保證介入手術治療的效果。同時,還需要給予患者常規的輸液治療,防止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在手術前1 d,需要指導患者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清洗、備皮,并告知患者術前10 h禁食、禁飲。②術中: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手術室以及醫療器械進行常規的消毒處理,并調整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在患者進入手術指之后,需要盡快建立靜脈通道,實施局部麻醉,麻醉起效之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實施相對應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之后需要借助導絲在患者相應動脈內放置4-6F導管鞘,并對患者實施全身肝素化,然后對患肢進行分段遠端造影,根據造影檢查結果明確患者具體的病變情況。使用導絲跨越病變部位,同時使用相應的球囊導管在壓力泵的作用小對病變血管進行擴張,并注意觀察患者血管血液流量改善的情況。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在血管擴張之后使用支架植入術,而病情較輕的患者,只需要進行球囊擴張術即可。③術后:手術完成之后需要將導管鞘拔除,對穿刺部位進行局部加壓包扎,并且對患肢制動24 h。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在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時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將術后常規的綜合治療當作輔助治療手段,以改善預后,促使患者快速康復。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尋求患者家屬的支持和幫助,教會患者按照方法,對患者患肢進行按摩,以防止患者出現血栓的不良情況。另外,還需要給予患者常規的藥物治療,聯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維,促使患者盡快恢復。
1.3 觀察項目和評價指標
觀察患者介入手術治療的成功率、臨床效果以及ABI指數改善的情況。手術成功標準:手術治療之后,患者患肢血流恢復,血管狹窄情況明顯改善,其殘余低于30%。對患者進行造影檢查,患肢至少有1支重建的動脈血流充足,并且可以到達患者的足部。治療的臨床療效按照Fontaine分級標準,顯效主要是指患者治療后各種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并且改善的程度在兩個級別以上。有效主要是指患者在治療之后各種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改善的程度在一個級別以上。無效主要是指患者治療前后沒有明顯的變化或者是病情加重。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1 手術成功率分析
該組資料當中共有患者50例,都為單肢病變,所以患肢有50條,手術成功的患者有45例,成功率為90.0%,沒有手術成功的患者有5例,其中3例患者為膝下動脈起始端閉塞,沒有找到動脈入口,導致導絲無法進入,致使手術失敗。另外2例患者為膝下三條主干動脈閉塞,經過多次嘗試仍然沒有通過,并且患者股淺動脈已經發展成為重度狹窄,再加上局部鈣化情況非常嚴重,在反復擴張血管的情況下情況仍然沒有得到改善。
2.2 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在50例患者當中,47例患者的癥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的有效率為94.0%,其中顯效患者37例(74.0%),有效患者10例(20.0%),無效患者3例(6.0%)。在手術沒有成功的5例患者當中,2例患者的情況得到輕度改善,另外3例患者的癥狀改善不明顯。
2.3 患者治療前后ABI指數變化情況分析
手術前患者ABI指數為(0.66±0.34),手術后患者ABI指數為(0.99±0.43),手術前后患者ABI指數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熱量攝入超標,導致糖尿病成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并且發病率存在逐漸上升的趨勢,并且一旦確診需要終生治療,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以及社會都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伴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和遷移,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下肢血管病變就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的癥狀就是患肢酸脹、疼痛和麻木,對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嚴重不利的影響,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有可能導致患者殘疾[4-5]。
通過臨床實踐發現,一般情況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都具有病變范圍廣、分布不規則、累及多處動脈等特點,采用常規的手術治療方法根本無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介入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將其用于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效果顯著,而且不需要開刀,手術操作比較簡單,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比較小,治療的安全性相對于傳統的治療方式明顯提高,并發癥比較少,極大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患者更容易接受,對治療的配合度更高,從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另外,由于效果可靠,創傷較小,可以有效地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6-8]。
通過該文的研究發現,在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手術成功,成功率為90.0%,沒有手術成功的患者有5例,其中3例患者為膝下動脈起始端閉塞,2例患者為膝下三條主干動脈閉塞;手術之后,47例患者的癥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的有效率為94.0%,其中顯效患者37例(74.0%),有效患者10例(20.0%),無效患者3例(6.0%)。另外,手術治療后患者的ABI指數明顯提升,與手術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介入手術治療方式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的治療當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手術的成功率和有效率都非常高,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
綜上所述,對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采用介入方式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首要選擇。
[1]馬文璠,張冰沸,林紅,等.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血管病變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1,28(5):329-331.
[2]Tabit CE,Chung WB,Hamburg NM,et ai.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0,11(1):61-74.
[3]程海輝.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血管介入治療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117-118.
[4]王學俊,李文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臨床特點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療的臨床意義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38):75-76.
[5]陶林森.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18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3,26(1):141-142.
[6]劉彩云,梁美瓊.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療的效果評價[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3(3):12.
[7]W Yang,J Lu,J Weng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 cine,2010,362(12):1090-1101
[8]江冬梅,紀敏,邢恬,等.血管成形術介入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4):2705-2707,2671.
R587.1
A
1672-4062(2016)10(b)-004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0.043
2016-07-20)
吳慶永(1979.1-),男,山東濱州人,本科,碩士學位,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內分泌與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