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四個“首提”值得特別關注
姜文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說明“三農”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重大性,與往年的一號文件相比,2016年的一號文件有四個“首提”值得特別關注。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做好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五大理念”,中央一號文件以此理念為指導在標題中特別提出,并在文件的首段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中心思想和解決“三農”的路徑設計均凸顯了“五大理念”。
理念先行,抓住了“三農”問題的“牛鼻子”,為“三農”問題順利解決指明了方向。
《意見》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三農”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供需問題,目前我國農產品數量上供大于求,質量上難以滿足廣大民眾需求的現象較為普遍,這些問題相當一部分出在農業供給側方面。農業轉型升級從農業供給側入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是“三農”問題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根據民眾的需求,調整農業供給是今后農業供需平衡的重要方向。中央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下一步我們應采取實際行動進行逐步改革,推動我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問題的核心,黨中央高度關注如何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過去我們采取了多項措施提高農民收入,卓有成效,此次提出將“產業融合”作為一個重要手段促進農民增收的途徑,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未曾有過。下一個階段,產業融合在農村大有可為。在“三農”解決過程中,農村的產業融合大多是初步的,如一產和二產的融合、一產和三產的融合,但這些融合由于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不足,同時缺乏相應的政策的支持,規模不大、效益不太明顯。中央提出“產業融合”解決“三農”的路徑,必將促進農業產業融合向縱深發展,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為農村發展打開一片新天地。
綠色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針對農業,就是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綠色發展的核心還是發展,只是發展的方式的要轉變,是建立在保護資源環境的基礎上的發展。徹底改變過去犧牲資源環境換取農業發展的老路,農業發展要轉型升級,要在保護資源環境的基礎上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這種發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是我們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必須堅持的。由于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已經相當嚴峻,以“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為手段,推動農業的轉型升級,應謀求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