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范營鄉三五農民專業合作社
創新服務方式延伸為農服務新鏈條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范營鄉三五農民專業合作社

打糧食,收糧食,一直是農民朋友的大事。糧食收回家怎么保存,更是大事中的大事。部分農民由于保管不善,到手的糧食有的發霉、有的發芽,損失不小。此外,有些農民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往往貴時賣不出、賤時不愿賣。而今,沈丘縣范營鄉三五農民專業合作社興建起了“糧食銀行”,在實踐中較好地化解了這一矛盾。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三五農民專業合作社于2011年10月注冊成立,是范營供銷合作社領辦的綜合性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托管為平臺,以“糧食銀行”為載體,向農民提供農資供應、機作勞務、“訂單農業”、資金幫扶、信息咨詢等綜合服務。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員600余戶,年均助農增收400多萬元。服務范圍輻射沈丘、項城等26個鄉鎮,受到群眾的廣泛歡迎。
合作社自成立起,就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要求,完善管理、規范運作,成立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機構,建立健全章程、財務等規章制度,組建了農機、農技、農資、植保、農產品購銷5個服務團隊,統一培訓、統一著裝,并配備中、高級農藝師9名、農技人員13名,聘任23名咨詢服務人員,購置各類大中型設備11臺(套),多方整合聯合收割機40余輛、旋耕機100多臺。
2015年5月,為進一步搭建服務平臺、發揮窗口效應,合作社籌資10多萬元在范營鄉政府所在地興建了260平方米的“糧食銀行”服務大廳,設置了土地托管、“糧食銀行”、社員入社、網上供銷等辦事窗口,優先為社員提供綜合服務。為延伸服務鏈條,合作社還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租賃、自建倉庫及儲備大倉13棟,糧食儲備能力達2.8萬噸,為合作社開展規模化服務、發展“糧食銀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長久以來,土地收益都是農民生活的重要來源和最后保障。而人多地少,分散經營是范營鄉的基本農情。此外,種地收益低、成本高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民。圍繞“誰來種地”“地怎么種”,在沈丘縣供銷合作社社的支持下,合作社大力開展土地托管服務,以此來提高農業生產的規?;潭?。
范營鄉是一個農業大鄉,糧食、大豆、玉米等經濟作物種植較多,具有開展土地托管的良好基礎。合作社結合當地情況,決定以范營鄉為中心開展土地托管。
一是選試點。選擇盧齊、馬各行政村作為土地托管試點,在范營鄉政府及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召開現場答疑會,詳細地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動員農戶參加。目前,兩個行政村的土地托管面積已達60%。
二是搞宣傳。為進一步消除農民的顧慮,合作社深入到村宣傳土地托管服務和效益,發放宣傳材料上萬冊,制作版面百余張、張貼標語條幅近百條,請試點農民現身說法10余場。用農民切身感受,解除農民后顧之憂。同時,利用春節等走親訪友比較集中的時間,向社員發放印有供銷合作社標識及合作社名稱的圍裙、罩衣、一次性杯子等禮品,有效擴大了宣傳面。老百姓交口稱贊說:“供銷合作社又回來了?!?/p>
三是強聯合。在開展土地全托管、“菜單式”托管的基礎上,與村“兩委”聯合開展“入股性”托管。
全程托管主要是針對全年外出打工或無勞動能力的農戶。他們可將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全權管理,每年農戶可以得到800元/畝的收入;“菜單式”托管是指農戶根據合作社提供的從種到收各環節的服務,按照自己的需要,自愿選擇項目,服務結果由農戶驗收作業質量,合作社和農民結算服務費用;“入股性”托管則是合作社按每畝收成的一定比例與社員進行分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像存錢一樣存糧食,存糧有息,通存通兌,降低糧耗,利國利民?!敝袊╀N糧食銀行存折有這樣一行字,簡明扼要地解釋了建立糧食銀行的好處。
此外,在“入股性”土地托管的過程中,合作社和村“兩委”、農戶都簽訂了土地托管三方協議,規范托管流程,明確三方責任權利。
在“入股性”土地托管中,土地托管主要依托合作社的5個服務團隊,為農戶提供農資供應、農技耕作、病蟲防治和“糧食銀行”等服務;村“兩委”負責農戶發動、相關問題協調、農戶服務費用交納和土地托管服務質量監督;農戶不參與管理,由合作社進行集體作業、統一耕作。收益按每畝收成的一定比例進行分成,農戶得34%、合作社得64%、村委會得2%,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推動土地托管開展。
截至目前,入股社員已由2014年的120戶增至當前的600余戶。合作社全程托管土地面積已達1270畝,“菜單式”托管土地面積3440畝,“入股性”托管土地面積490畝。通過土地托管,集中大片作業面積,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規?;潭?,讓糧食畝產量提高了10%,也為農民減少了農資、機作成本18萬余元,合作社年收益額達9.5萬元。依托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形象的雙“豐收”。
隨著土地托管的開展和當地種糧大戶的增多,糧食收割晾曬、儲存保管、銷售運輸成了難題。合作社在土地托管帶來的良好信用基礎上,于2015年5月份,探索成立了“糧食銀行”,按照“儲糧于民、存糧自愿、取糧自由、糧權不變、時間不限、落價保底、漲價順價”的經營理念,為農民提供糧食收購、儲備、分紅等服務。
一是建立靈活的存糧模式。農戶存糧可根據需求和存儲時間選擇付息存入、定期存入、分紅存入三種不同的存糧方式。根據不同的存糧方式,儲期3個月以上的儲戶可享受利息和落價保底。也可根據情況選擇儲蓄增值服務,即在儲存到期時,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2元的價格結算。儲期6個月以上的,還可享受分紅收益。即出售時,如遇漲價,漲價部分按儲戶70%、“糧食銀行”30%收益;如遇降價,降價部分按農戶負擔30%、“糧食銀行”70%進行負擔。
二是提供通兌通存服務?!凹Z食銀行”采用“糧食存折”記錄儲戶存糧方式、時限、數量、價格及到期后適時價格、市值、增值、損益等內容。農戶拿著糧食存折,可直接在全縣“糧食銀行”網點進行存取,也可在關聯業務超市消費,相應費用在糧食折現時扣除,實現“一折在手,吃喝無憂”。短短幾個月時間,“糧食銀行”已在全縣發展了兌換網點6個,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
三是實現統購統銷。合作社通過“糧食銀行”實現了糧食的統一收購,確保了糧食質量、來源,提升了與糧食加工企業對接的市場話語權,穩定了市場供應和價格。自運營以來,“糧食銀行”累計向糧食加工企業提供小麥、大豆、玉米等200萬公斤,實現凈利潤10萬多元。通過“糧食銀行”的發展,在今年“三夏”中,收購儲存糧食30多萬公斤,幫助農戶節省儲糧成本11萬元,增加收入4萬多元,減少糧食損耗約1.2萬公斤,實現了政府得民心、群眾得實惠、合作社得發展的多贏效應。
近年來,合作社在打造新型服務項目,拓展服務領域方面頁做了積極探索,逐步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良好發展,但在發展中,依然存在著內部管理不規范、融資引才困難大、服務運營質量低、部門扶持力度小等問題。下一步,將繼續規范管理、完善機制,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服務水平,為社員增收、群眾致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